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7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119篇
医药卫生   412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96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术中主干静脉意外损伤(MVIAI)的出血控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1月至2011年12月MVIAI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出血控制采用非器械法即指压、手捏、纱布棉垫压迫和血管器械法,治疗采用非修复方法即结扎、缝扎法和修复方法即吻合、修补法。总结损伤静脉分布、出血特点,分析不同出血控制和治疗方法的应用频率及结局事件。结果 MVIAI含8种共13条主干静脉;出血量、输血量分别为200-4500ml、400-4300ml,极差R分别为4300ml、3900ml,偏度分别为2.323、2.154;指压、手捏、纱布棉垫压迫和血管器械法的应用频率分别为47.06%、11.76%、23.53%、17.65%,结扎、缝扎、吻合、修补法的应用频率分别为15.38%、7.69%、7.69%、69.23%;非器械、器械法出血控制的出血量均数分别为890ml、1533.3ml,差值MD=643.3m(l95%CI:-2498.6~1211.9);修复组、非修复组的累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0%、0%,非修复组的绝对危险降低率ARR=20%(95%CI:-0.048~0.448),NNT=5。结论 MVIAI累及静脉多样,出血量个体差异大、分布正偏,非器械出血控制和非修复治疗方法可改善临床结局、降低危险度。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行初次膝关节置换的患者44例,对其术前及术后3、6、9 d血液中IL-6、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IL-6值快速回落,但直至术后第9天,IL-6值也未回落到正常范围内。本研究患者术后3、6、9 d的血清IL-6、CRP回落曲线具有相关性,IL-6值的回落曲线更迅速,而ESR值回落曲线变化幅度较小。结论 IL-6可作为筛查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的敏感指标,动态监测患者术后IL-6值回落曲线,能够提高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3.
74.
75.
正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多关节滑膜炎性反应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鸡Ⅱ型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为人类RA研究的经典动物模型~([2])。滤泡辅助性T(T follicular helper,Tfh)细胞可促进淋巴滤泡生发中心的形成、B淋巴细胞的发育和高亲和力抗体的产生,高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CXCR)5和协同刺激性因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y,ICOS),而滤泡调节性T(T follicular reg-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XB130在鲍温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鲍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鲍温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1例鲍温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7例鲍温病组织及3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XB130的表达情况。结果:鲍温病多发于老年人,无性别差异,但男性的平均确诊年龄低于女性,所有患者中躯干为最常见发病部位。XB130在鲍温病组织中表达降低, XB130在正常皮肤组织及在鲍温病中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鲍温病多发于老年人,无性别差异,男性患者发病普遍早于女性患者,所有患者中躯干为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女性患者头颈部发病最多见,男性则多发于躯干。XB130在鲍温病皮损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织,XB130可能参与鲍温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77.
目的在针刺透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过程中,探讨不同透灸时间与患者疗效之间的“时间-效应”关系。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20年9月本科收治的LDH患者90例,采用密封信封法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各组均采用针刺透灸治疗,针刺选穴:双侧肾俞、大肠俞和阿是穴、委中穴;A组透灸时间为40 min,B组透灸时间50 min,C组透灸时间60 min。三组均以7 d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中医证候疗效积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C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和ODI指数显著低于A、B组(P<0.05)。总体疗效比较,A组显效率为72.41%,B组为80.77%,C组为92.86%,A组相似文献   
78.
79.
背景 很多药物和疾病都能引起瘙痒,但目前有关瘙痒的病理生理学还不完全清楚.研究发现,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调节瘙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瘙痒的发生与发展.目的 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内源性大麻素系统调节瘙痒的文献作一综述. 内容 大麻素受体1 (cannabinoid receptor 1,CB1)激动剂缓解瘙痒,拮抗剂诱发瘙痒.大麻素受体2(cannabinoid receptor 2,CB2)拮抗剂、内源性大麻素类化合物和脂肪酰胺水解酶(fatty acid amide hydrolase,FAAH)间接抑制瘙痒.此外,内源性大麻素的止痒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类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TRPV)介导的.趋向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可能成为将来各种病因学全身性瘙痒的止痒靶点,但其调节瘙痒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0.
研究了接种于盒装豆腐中致病菌(Listeria innocua L83和Salmonella enteritidis 50041)的辐照效应和盒装豆腐的辐照杀菌效果,以及辐照对包装豆腐的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于盒装豆腐中的李斯特氏菌和沙门氏菌的D10值分别为0.225和0.240kGy,2.0kGy以下的剂量辐照能有效降低盒装豆腐中微生物的含量,提高豆腐的食用安全.2.0kGy剂量辐照处理的盒装豆腐的感官品质能为人们所接受,其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