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2008年5月12日14时,正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手术室的魏强教授顾不得一上午手术的疲劳,正在查看下一个手术患者的资料.而此时麻醉师熟练地对患者实施麻醉.像往常一样,检查无误之后,魏教授合起了手术刀,开始了这台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紧张的手术刚刚开始不久 ,魏教授突然感到手术床上的患者在移动,他下意识的拦腰赶紧抱住患者.此时,这才发现脚下的手术室的地板晃动的厉害,手术台上的器械也不停的"跳舞",窗户与玻璃撞击声更让人不寒而粟.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生、生命科学家和工程师都对本世纪新兴的交叉学科——组织工程学的发展怀有浓厚的兴趣。组织工程学是综合细胞培养、材料构建、细胞种植等多方面学科的交叉学科。此外,组织工程的发展对人类泌尿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本文结合我们的工作对泌尿系统组织工程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不同牵张力对膀胱平滑肌细胞形态和增殖活性的影响. 方法 膀胱平滑肌细胞复合硅胶材料后对材料施加5%、10%、15%、20%及25%等不同大小的牵张力,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CCK-8酶标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并计算细胞增殖指数. 结果 在牵张力作用下膀胱平滑肌细胞呈现“收缩型”形态学改变,由无序的星形舒展状态向相对规则的纺锤状细胞形态迁移变化.CCK-8所测对照组吸光值度A为0.471 ±0.027,各牵张组分别增至1.320±0.094(5%组,P<0.0001)、1.001±0.029(10%组,P<0.0001)、0.821 ±0.032(15%组,P<0.0001)、0.621 ±0.032(20%组,P=0.0004)及0.591±0.056(25%组,P=0.0268).与对照组(29.35±0.55)%相比,细胞增殖指数增加到(55.55±1.05)%(5%组,P<0.0001),(47.70±0.20)%(10%组,P<0.0001),(35.40 ±2.10)%(15%组,P<0.0001),与20%组的(34.85±0.55)%(P =0.1372)和25%组的(30.35 ±0.45)%(P =0.523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适当强度牵张力可以调节膀胱平滑肌细胞形态并促进细胞增殖活性,5%形变率的牵张力下细胞增殖最活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大于2 cm上尿路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的大于2 cm的上尿路结石患者272例,采集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结石部位、结石大小、手术时间、碎石时间、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信息,并对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患者272例,其中男性188例、女性84例,中位年龄46.5岁。其中肾结石254例(93.4%)、输尿管上段结石18例(6.6%),且有6例(2.2%)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结石。结石平均累计最大径线(cumulative stone diameter,CSD)为(34.2±9.7) mm。手术成功率为99.3%,平均手术时间为(44.17±20.47) min,平均碎石时间为(28.58±20.47)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7.3±2.3) d。30 d结石清除率为90.5%,90 d结石清除率为9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积水是术后结石清除率的独立影响因素(95%CI=5.31~7 133.90,P=0.004)。28例(10.3%)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包括发热12例(4.4%)、需镇痛治疗的腰痛7例(2.6%)、石街2例(0.7%)、超过24 h血尿7例(2.6%),无感染性休克、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是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95%CI=1.030~1.222,P=0.008)。结论:针对大于2 cm的上尿路结石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肾积水是影响结石清除率的独立因素,而手术时间是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 ,2 2岁。因左腰痛 6个月入院。 6个月前左腰部胀痛 ,较剧烈 ,无放射 ,伴恶心 ,无畏寒、发热 ,无血尿 ,无膀胱刺激征 ,给予解痉止痛对症处理后缓解。为进一步诊治 ,门诊收入我科。体检 :生命体征平稳 ,心肺未见异常 ,双肾区无隆起 ,双肾区无叩压痛 ,膀胱区无叩浊 ,双输尿管走行区无叩压痛 ,腹软 ,无压痛 ,肝脾未触及 ,未扪及包块。B超示左肾形态大小正常 ,实质回声均匀 ,左肾下盏见约 1 .5cm强回声伴声影。CT示左肾下极多个高密度影 (CT值 80~ 2 0 0Hu)。KUB示左肾影下极见多个圆形、卵圆形高密度钙化影 ,直径约 1 .0…  相似文献   
16.
目的循证评价近十年前列腺脓肿诊治文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循证医学原理,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全面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年1月~2011年4月前列腺脓肿诊治研究,纳入合格文献并评估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后以OpenO ce.org 3.8 Calc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系统评价前列腺脓肿诊治文献。结果①初检共获得文献205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81篇,合计388例(4.79例/篇)患者。患者年龄分布为10天~83岁,除2篇文献涉及诊断试验外,其余79篇文献均为外科干预性研究。②81篇文献中无一篇为临床对照试验,病例数≥5例的16个研究(共311例)均为回顾性病例分析,其余65个研究为个案报道。③美国共发表13篇文献居首位(占16.5%),欧美国家共发表36篇(占44.44%),我国大陆研究明显薄弱,仅发表2篇英文研究。④前列腺脓肿发病低龄化。病原体包括真菌、细菌两大类,后者以G+球菌(葡萄球菌属)为主,次为G–杆菌(克雷伯菌属),少见病原体亦有发病,病因复杂且不同地区差异明显。易感因素概括为局部与全身因素两类,以糖尿病、肝硬化与下尿路操作、尿路感染最常见。⑤诊断涉及症状评估、体格检查、病原体鉴定、影像学检查(TRUS、下腹或骨盆CT、MRI)等。治疗包括一般处理、抗生素疗法与外科引流;手术径路分为经皮经会阴、经直肠与经尿道;经会阴/经直肠行TRUS、EUS或CT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留置导管引流或切开引流,经尿道行TUR、TURP或TUIP引流,部分穿刺抽吸失败转为经尿道或经会阴切开引流,部分病例行尿流改道。⑥由于缺乏对比资料,未能获得不同术式孰优孰劣的结果。⑦除死于相关并发症外,结局良好。结论①前列腺脓肿文献丰富,但质量不高,均为回顾性研究或个案报道,且以欧美国家报道为主。②发病低龄化但任何年龄皆可发生,以G+球菌(葡萄球菌属)为主,次为G–杆菌(克雷伯菌属),地区差异明显。③易感因素以糖尿病、肝硬化与下尿路操作、尿路感染最常见。④在临床评估的基础上,以TRUS/盆腔CT/MRI与实验室检查确诊本病。⑤抗菌素使用宜有病原学依据,注意大肠埃希菌耐药性问题。视具体情况可个体化采用保守治疗、TRUS/EUS或CT引导下穿刺抽吸、留置导管引流或经尿道微创引流;若脓肿穿破前列腺包膜或穿透肛提肌则宜经会阴切开引流;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7.
熊玮  王坤杰  李虹  彭谨  王佳  魏强 《西部医学》2010,22(9):1606-1608
目的采用形态学方法研究输尿管各段平滑肌束的特征及α1肾上腺素受体三种亚型的分布。方法选择行肾输尿管切除术或全膀胱切除术后无疾病累及的输尿管上中下段和膀胱壁间段,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输尿管各段平滑肌束分布;并采用α1肾上腺素受体三种亚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SABC法定位输尿管各段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的分布。结果输尿管各段平滑肌以纵行肌束为主,靠近下段和输尿管膀胱壁间段移行为粗大纵行肌束,肾盂壁、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和输尿管各段均不存在典型环形肌束。结论人体输尿管各段以纵行平滑肌束为主。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α1A-AR、α1B-AR、α1D-AR在输尿管上中下段和膀胱壁间段均有分布,且愈靠近下段越丰富。  相似文献   
18.
程亮  周亮  李虹  王坤杰  朱育春 《西部医学》2019,31(9):1369-1374
【摘要】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AML)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术后高血压缓解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9月~2017年8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合并高血压患者52例,根据术后血压缓解情况分为缓解组(12例)和未缓解组(4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血压、术前高血压持续时间、高血压家族史、术前血浆肾上腺素、术前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肿瘤直径、肿瘤位置、肿瘤重量、伴随症状,分析术后高血压缓解的影响因素,结合肾上腺CT表现,分析术后高血压缓解的可能机制。结果 缓解组肿瘤位置(右侧11例,左侧1例)与未缓解组(右侧20例,左侧20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的术前高血压持续时间比未缓解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血浆肾上腺素、术前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围手术期血压、高血压家族史、肿瘤直径及重量、伴随症状方面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术后高血压缓解的影响因素为肿瘤位置和术前高血压持续时间。术前高血压持续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血管不可逆损害,不利于术后高血压缓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输尿管板"概念的非离断成形术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修复重建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3月~2019年12月我院泌尿外科25例接受肾盂成形术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患者。术中均采用非离断式输尿管板技术,成形重建宽大的漏斗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搜集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围术期变量,跟踪随访患者术后症状、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结果。结果:共计纳入患者25例,无症状患者8例。平均年龄(28.7±10.0)岁,平均BMI为22.5±3.5。术前血清肌酐平均值(9.9±21.7)μmol/L,患侧分肾功能eGFR(39.6±18.8) mL/min,术前肾盂积水最大径线平均为(4.3±1.2) cm。机器人手术成形5例,其余为开放手术。平均狭窄长度为(1.1±0.5) cm,平均手术时间为(105.7±27.8)min。术后平均住院天数(7.7±1.4) d。围术期均无出血并发症、无发热。仅1例患者术后3 d内每日引流超过100 mL,保守观察后好转。术后血清肌酐平均(77.6±26.9)μmol/L。拔除支架后随访时间为3~24个月。拔管后3个月时1例失访,24例患者术后平均肾积水最大径线(3.0±1.1) cm,治疗有效23例,成功率95.8%。拔管后随访超6个月患者22例,治疗有效21例,成功率95.5%。拔管后随访超12个月患者12例,均为治疗有效。结论:非离断式输尿管板技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可操作性强,安全性好,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窦科  卢一平  李响  董强  王坤杰 《华西医学》2011,(8):1174-1177
目的 了解行肾切除手术疾病谱、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的演变,探讨避免肾脏切除保留肾单位的术式,以期提高对肾脏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泌尿外科1955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入院22 6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行肾切除手术的1 952例进行分析.根据肾切除手术病因,将疾病分为3类:肾肿瘤、肾结核、其他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