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1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基因治疗是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生物医学治疗技术,主要涉及载体、目的基因和靶细胞三方面。将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得到稳定高效的表达是基因治疗的关键问题,因而选择合适的载体是基因治疗成功的基础。目前应用的载体主要包括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两类,此文就近几年来有关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从以G-CSF动员、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供者外周血中诱导产生不同特性树突状细胞(DC)的可行性及DC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实验组为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5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单核细胞(PBMCs),PBMCs培养贴壁后,经含IL-4、GM-CSF的无血清培养基诱导培养7 d,进一步分为4组:未刺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TNF-α、抗胸腺球蛋白(ATG)+TNF-α组;对照组为5名健康献血者周血,亦按上述条件分组,每组复孔。后2组分别为IL-10、ATG诱导1 d后再加入TNF-α诱导1 d;分别测定各组DC的免疫表型、IL-12(P70)分泌、抗原吞噬以及异基因T淋巴细胞刺激反应。结果诱导培养9 d后可获得非成熟DC(iDC),单纯TNF-α刺激后,HLA-DR、CD11c、CD40、CD80的表达均明显增高,IL-12分泌增加,对异基因T淋巴细胞刺激反应性增强;而IL-10可以使CD1a表达上调,IL-10和ATG均抑制HLA-DR、CD11c、CD40、CD80的表达;与诱导的成熟DC相比,IL-10、ATG诱导DC的IL-12(P70)的分泌、对异基因淋巴细胞刺激反应性均减低,抗原摄取能力增强,但ATG、IL-10诱导的DC生物学特性不完全一致;动员的供体与对照健康献血者诱导的DC在产率,HLA-DR、CD11c表达,成熟诱导后CD11c、CD40、CD80表达,IL-12分泌,异基因T细胞刺激反应性等相比均明显减低。结论G-CSF动员的供体单核细胞PBMCs通过常规诱导可以产生iDC,TNF-α可诱导其分化成熟,IL-10、ATG可以使其获得致耐受的特性;与健康献血者相比,G-CSF动员的供体DC表型和功能部分减低,;虽然动员的供体DC产率不及健康献血者,但血细胞分离机可以可采集到大量的单个核细胞(PBMCs),因此G-CSF动员的外周血有望成为不同DC的重要来源途径。  相似文献   
103.
RNA转染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是机体免疫应答的主要启动者,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发挥关键作用,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载体。近年来,人们发现转染肿瘤细胞的RNA制备的DC疫苗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在肿瘤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4.
正手术、化疗和放疗是治疗肿瘤的传统方法,但大部分情况下患者都不能获得理想的疗效。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通过基因工程,赋予T细胞肿瘤靶向性、更强的杀伤活性和持久的生命力,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然而,脱靶效应、细胞因子风暴等毒性效应却极大地限制了CAR-T细胞技术的应用。本文就提高CAR-T细胞在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疗效方面进行如下综述。1 CAR-T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5.
106.
本文从当前学校和实习单位实验室生物安全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在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中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几点建议,包括完善实验室的设施、设备及布局;理论结合实际,加强对学生实验过程的指导;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规范管理等,提高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应对实验室生物危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7.
天花粉蛋白对不同小鼠品系T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进一步探讨不同品系小鼠对天花粉蛋白(Tk)免疫抑制敏感性不同的机制,选择Tk高敏感品系(C57BL/6)和低敏感品系(C3H/He)小鼠,建立OVA特异性体外增殖系统,应用流式细胞术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分析Th和Tc细胞亚群,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因子及相关转录因子的mRNA水平。发现Tk作用下,高敏感品系小鼠C57BL/6 IL-4阳性T细胞明显增多,表达IFN-γ阳性T细胞则显著减少。而低敏感品系C3H/He相关变化不明显。T细胞分化相关细胞因子IL-4、IL-10和IFN-γ及转录因子T-bet、gata-3的基因表达水平也呈现类似的格局。提示Tk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可能与其诱导的以Th2/Tc2为主的T细胞亚群有关,且这种诱导特定细胞亚群的作用在小鼠中和H-2b基因型相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诱导的供者外周血中分离出CD1c+的髓细胞性DC(MDC)、CD304+类浆细胞样DC(PDC)两类DC亚群,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 免疫磁珠法分离出MDC、PDC,分别用TNF-α、CpG2006OND诱导成熟,检测各DC亚群的表型、对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的刺激反应.结果 分选的DC纯度均>95%,MDC表达HLA-DR、CD11c、CD33、CD4,PDC表达HLA-DR、CD4、CD45RA,诱导成熟的两类DC的CD40、CD80表达均明显增高;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显示:MDC具有很强的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DC刺激能力很弱;各组上清液中IFN-r均增加,MDC、mMDC组增高最为明显;PDC、mPDC刺激组上清液中IL-10明显增高;MDC、mMDC刺激后,胞浆内表达IFN-r的CD4+T细胞均明显增高;PDC、mPDC有上调CIM+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作用;Foxp3 mRNA的表达在各组间无明显的差异.结论 采集的供者外周血中两类DC亚群虽然HLA-DR高表达,但仍处于非成熟状态,在合适的条件下分化成熟;无论MDC成熟与否均表现出很强的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使T细胞分泌IFN-r增加,其分泌的增加可能是促进向TH1极化的结果.PDC可能并不像MDC一样有效地捕获、处理和负载抗原到MHC分子上,因此提呈抗原效率低,表现出对T细胞的弱刺激增殖特性;PDC虽然也可以促进T细胞分泌IFN-r,但似乎并非是通过TH1细胞;PDC并不能促进TH2类因子IL-4的分泌,对TH2的极化作用可能表现在IL-10的分泌上;PDC有诱导CD4+CD25highTreg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索安徽省庚型肝炎病毒 (HGV)基因的变异。方法 :采用HGV中国株 5’非编码区序列设计引物、逆转录套聚合酶链反应法 ,检测我省不同地区血清中的HGVRNA ,5份阳性产物采用ABIPrism377DNA自动测序仪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测定的 2 13个碱基中 ,5株安徽HGV分离株与非洲GBV C(u36 380 )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88.2 6 %、85 .92 %、88.2 6 %、85 .45 %和 88.2 6 % ,与美国株 (u444 0 2 )序列同源分别为 92 .0 2 %、86 .85 %、86 .6 7%、89.2 0 %和 91.5 5 % ,而我省HGV分离株间的同源性均高于 92 .0 2 5。结论 :我省HGV分离株基因型不同于美国报道的GBV C和HGV亚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培养针对髓鞘碱性蛋白( MBP)特异的SD大鼠T淋巴细胞,对其表型和细胞因子分泌特征进行鉴定。方法将MBP免疫SD大鼠,收集回流淋巴结,制备成单细胞悬液,在RMPI 1640培养液中用MBP反复刺激获得MBP特异性T细胞(MBP-T)。然后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测定其对MBP刺激的反应性,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型和细胞因子的产生。结果当 MBP抗原存在的情况下,MBP-T的3 H-TdR掺入量明显增加。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MBP-T主要为CD3+ CD4+的T淋巴细胞(98%),并可以产生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细胞因子。结论 MBP免疫SD大鼠的回流淋巴结细胞,经过体外扩增可以获得 MBP 特异性的 T 细胞,其表型主要为 CD3+CD4+,并可以产生Th1和Tr1型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