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2篇
医药卫生   16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建立兔腰椎板开窗术后微小骨粒回植模型,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18只雄性新西兰兔,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全麻后以L5棘突为中心,充分显露左侧L5椎板,用微型小枪钳慢慢咬去椎板、黄韧带,进行开窗术,暴露约0.8 x 0.3 cm大小骨窗后直接缝合处理。实验组在L5左侧开窗后将开窗咬下的碎骨粒剪碎,然后将碎骨粒镶嵌于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塑成拱桥形,放置于硬膜外开窗处,缝合切口,术后观察椎板开窗位置CT及组织学变化。结果 CT检查示术后8周实验组开窗处微小骨粒形成菲薄的骨板,12周后形成的骨板较厚,骨梁连续,椎管形态及容积无明显变化,未见脊髓受压。对照组开窗处在8、12周局部有少量骨质增生,周围黏连组织侵入椎管,椎管未重建。结论 兔椎板开窗处再植自体微小骨粒的骨重建,形成的骨板可遮挡疤痕侵入椎管,减少椎管内黏连。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50岁,因腰痛伴左下肢放射性疼痛18年,加重伴腰腹部束带感、二便失禁1年余入院。查体:脊柱生理弯曲存在,无畸肜,脊住活动痛性受限,T12-L2棘突正中深部叩击痛,无明显压痛。双下肢肌力Ⅳ级,会阴部及肛周感觉减退、双下肢深浅感觉减退.以左侧为甚。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对称存在,肛门反射消失、双膝腱反射减退,双侧直腿抬高试验(-),余肢体未见明显异常,病理征未引出。  相似文献   
13.
股骨近关节端低度恶性肿瘤切除后的人工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对股骨近关节端破坏严重的低度恶性骨肿瘤切除后 ,采用人工关节置换达到保肢的疗效。方法  1978年~ 1999年收治股骨近关节端低度恶性骨肿瘤 6 5例 ,对其中骨质破坏较严重的 15例 ,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 18~ 5 6岁。瘤段大块切除后 ,施行人工关节置换保肢术。骨巨细胞瘤 ( ~ 级 ) 10例 ,软骨肉瘤 5例 ,其中 A 5例 , B 9例 , A 1例 ;股骨近端 4例 ,股骨远端 11例。结果 术后创口均 期愈合。术后随访 9个月~ 2 0年 ,平均 4年 3个月 ,局部复发伴肺转移死亡 1例 ,外伤后致膝关节假体感染而截肢 1例 ,X线片示假体轻度塌陷 2例 ,其余患肢功能良好。结论 采用合理的边缘完整切除肿瘤手术 ,选择合适人工关节并正确安装 ,辅以综合治疗 ,能有效治疗破坏严重的股骨近关节端低度恶性肿瘤而达到良好保肢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RT-PCR方法检测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vin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BMP)对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bBMP植入Balb/C小鼠肌袋,取材后提取组织总RNA,利用RT-PCR检测bBMP在体内对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实验组VEGF3种亚型的扩增产物的表达皆高于对照组。结论:体内环境下,bBMP可上调VEGF表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骨修复过程中的血管生长。  相似文献   
15.
背景:生长因子可调整椎间盘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基质代谢,用于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治疗,既往的研究偏重于成骨性生长因子对髓核细胞的作用,对纤维环细胞的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对人退变纤维环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实验,于2007-11/2008-12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完成。 材料:腰椎间盘手术患者的纤维环组织。 方法:结合酶消化法和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单层培养人退变纤维环原代细胞。传代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细胞。对传3代细胞分别采用不同生长因子干预,分为 100 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10 μg/L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组、10 μg/L 转化生长因子β1组、100 μg/L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10 μg/L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组、100 μg/L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10 μg/L 转化生长因子β1组、10 μg/L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10 μg/L 转化生长因子β1组、100 μg/L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10 μg/L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10 μg/L 转化生长因子β1组,以不加生长因子为对照组。 主要观察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传3代细胞。干预3,6 d后,采用MTT法测定传3代细胞增殖,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Ⅰ、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质量浓度。 结果:传3代细胞Ⅰ、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促进人退变纤维环细胞增殖,轻度抑制细胞合成Ⅰ型胶原,促进合成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促Ⅱ型胶原合成作用轻度强于转化生长因子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促进细胞增殖,作用强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其抑制细胞合成Ⅰ型胶原,轻度促进合成Ⅱ型胶原,无促合成聚集蛋白聚糖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1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合成Ⅰ、Ⅱ型胶原及聚集蛋白聚糖,促聚集蛋白聚糖合成作用强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多种因子联合作用较单种未见明显优势,未能呈现协同效应。 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明显改变人退变纤维环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可应用于对人类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骶髂关节脱位合并下腰椎疾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例骶髂关节脱位合并下腰椎疾患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骶髂关节脱位,同时腰椎行后路椎管减压,而后椎弓根钉系统同时固定腰椎和骶髂关节。结果8例术后均获得随访,术后X线片示骶髂关节脱位复位满意,骶髂关节均获融合,功能评价采用Pohlemann骨盆骨折评分:优6例,良2例。结论本手术方法是治疗骶髂关节脱位合并下腰椎疾患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内固定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中的作用。方法:14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前路减压后自体骼骨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获得随访病历132例,随访时间20个月,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情况。结果:单节段与两节段病变者术后3月均获得骨性愈合,融合率为100%,16例3节段病变者融合率为81.3%,内固定并发症为5/132(3.8%)。术后椎间高度与生理曲度均获得满意重建。JOA记分平均改善率65.8%。结论: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手术中应用带锁钢板内固定可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并有助于后路间接减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述关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诱导分化椎间盘细胞的实验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近期相关文献,对基础理论及实验研究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国内外相关实验研究表明,MSCs具有诱导分化为椎间盘细胞表型的潜能。结论MSCs诱导分化椎间盘细胞有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9.
笔者采用推拿结合针刺的方法治疗颈椎病200例,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200例患者中,男114例,女86例;年令38~66岁;病程1个月至2年。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颈椎前路钢板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评价内固定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中的作用。方法 14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前路减压后自体髂骨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获得随访病例132例,随访时间平均20个月,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情况。结果 单节段与两节段病变者术后3月均获得骨性愈合,融合率为100%,16例3节段病变者融合体为81.3%,内固定并发症为5/132(3.8%)。术后椎间高度与生理曲度均获得满意重建。JOA记分平均改善率65.8%。结论 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手术中应用带锁钢板内固定可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并有助于后路间接减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