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目的探讨模拟高原缺氧条件治疗哮喘的机制,为临床应用模拟高原低压舱治疗儿童哮喘提供部分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0%卵蛋白(OA)致敏和5次1%OA诱发复制哮喘豚鼠动物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哮喘对照组和低压舱治疗组3组.利用模拟4 000m海拔高原条件的低压舱治疗干预,结束后3组均作血清皮质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和低密度EOS(HEOS)百分率和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气道平滑肌张力的测定.结果 (1)正常对照组和低压舱治疗组的血清皮质醇含量均非常显著地高于哮喘对照组(P<0.01),且低压舱治疗组值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哮喘对照组和低压舱治疗组BALF中EOS绝对值及HEOS百分率均数均非常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低压舱治疗组非常显著低于哮喘对照组(P<0.01);(3)正常对照组和低压舱治疗组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哮喘对照组(P<0.01);(4)哮喘组气道平滑肌张力明显增高.结论低压舱治疗能使哮喘缓解期豚鼠血清皮质醇升高,抑制CD4 T淋巴细胞活化,从而使其BALF中EOS数和活化的EOS(HEOS)减少,降低气道平滑肌张力,有利于预防哮喘复发和减轻哮喘发作症状,在临床上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改良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采用改良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改良组),并与采用行传统术式的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传统组)进行对照。结果:改良组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死亡5例,植物生存2例,重残4例,轻残8例,良好13例;传统组则分别为死亡8例,植物生存4例,重残7例,轻残4例,良好9例。结论: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8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腰痛的常见病因。笔者自2007年6月-2007年10月间采用综合疗法治疗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4.
熊建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4):28-29,32
目的对比探讨小骨窗开颅与直视下锥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近期确诊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严格限定入选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60例行小骨窗开颅术.对照组60例行直视下锥孔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GOS临床评分及血清GFA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间相比,研究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预后优良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血清GFAP水平都有明显提高,在第7天达到高峰(P〈0.05);研究组在第7、14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一般情况下优于直视下锥孔引流。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顽固性脑蕈的形成原因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对32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形成原因、有效治疗措施。结果 脑水肿、脑积水、颅内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形成顽固性脑蕈的主要原因,有效运用脱水药物和各种措施降低颅内压、预防感染、保证创口I期愈合是治疗顽固性脑蕈的有效措施。结论 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顽固性脑蕈,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联合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的效果.方法 将108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分为2组,分别采用联合减压术(54例)与常规骨瓣开颅术(54例)治疗,术后2组均经常规治疗.随访1~36(8±1.2)个月.比较2组患者颅内压变化、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联合减压治疗组有效率为81.5%(44/54),其中恢复良好、中残30例(55.5%),重残14例(25.9%),死亡10例(18.5%);常规骨瓣开颅组有效率为37.0%(20/54),其中恢复良好、中残9例(16.7%),重残11例(20.3%),死亡34例(63.0%).2组颅内压变化、有效率和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急性脑膨出、切口疝、切口脑脊液漏、外伤性癫痛及术后枕叶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减压术治疗重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的疗效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联合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的效果。方法将108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分为2组,分别采用联合减压术(54例)与常规骨瓣开颅术(54例)治疗,术后2组均经常规治疗。随访1~36(8±1.2)个月。比较2组患者颅内压变化、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减压治疗组有效率为81.5%(44/54),其中恢复良好、中残30例(55.5%),重残14例(25.9%),死亡10例(18.5%);常规骨瓣开颅组有效率为37.0%(20/54),其中恢复良好、中残9例(16.7%),重残11例(20.3%),死亡34例(63.0%)。2组颅内压变化、有效率和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急性脑膨出、切口疝、切口脑脊液漏、外伤性癫痢及术后枕叶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减压术治疗重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的疗效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  相似文献   
88.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误诊1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建平  何念海 《重庆医学》2006,35(22):2041-2041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是一种母婴垂直传播的新生儿性病,又称胎传梅毒,可导致新生儿全身性多脏器的损害。近年来,随着成人患梅毒性性病的增多,新生儿发病也呈增多趋势。一方面,由于父母亲隐瞒相关性病病史,另一方面,临床医师对本病了解和重视程度较少,而容易造成临床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临床诊断和分析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