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21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肺动静脉畸形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肺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例临床怀疑为肺动静脉畸形的病人进行了螺旋CT检查,依据采集的薄层扫描数据(0.75mm~1mm)进行了三维图像重建,沿不同的旋转轴观察重建的肺动静脉血管与瘤体的空间解剖关系,确定病变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果全部病例均清楚地显示了瘤体形态、大小、位置和供应动脉、引流静脉,可以对肺动静脉畸形作出明确诊断。其中9例经数年多次随访证实,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螺旋CT三维多种重建可清楚地显示肺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从而可无创性诊断本病并作为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22.
例1男,47岁,胸部钝痛4年,于2011年6月11日来我院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64层螺旋CTA显示左前降支近段钙化斑块伴少量软斑块,局部管腔狭窄约30%~40%.同时显示主动脉瓣与室间隔肌部之间的室间隔膜部向右心室膨出,形成一大小约13 mm×11 mm瘤体,以薄壁与右心室血液分隔,未见左向右分流及附壁血栓(图1,2).MSCT拟诊Ⅰ型真性室间隔膜部瘤(aneurysm of the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um,AMS).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室间隔膜部向右膨出,范围约13 mm×10 mm,壁薄,二尖瓣、三尖瓣功能良好,主动脉瓣轻度反流,并可见室间隔膜部膨出处有涡流.该患者既往体健,从未发现心脏杂音和异常心电图.曾于2006年7月在我院进行过冠状动脉CTA检查,经对比两次图像AMS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3.
目的:挖掘肾嫌色细胞癌(ChRCC)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提高其术前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诊断的ChRCC患者7例,男例3例,女4例,年龄48~70岁,平均55.1岁。术前均行4层或16层螺旋CT平扫、增强皮质期和实质期动态扫描。回顾性分析肿瘤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程度等CT征象,其中以肿瘤的相对强化程度评价肿瘤强化表现。结果:肿瘤轴位长径14.8~89.9mm,平均50.0mm,边界均清楚、光整。平扫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密度均匀5例,不均匀2例。不均匀2例中,1例为体积最大者,边缘少许小钙化,内见坏死囊变区及条片状瘢痕,另1例内见星状瘢痕。增强扫描皮质期及实质期病灶轻度强化6例,明显强化1例,均匀强化5例,不均匀2例。增强皮质期病灶/肾皮质密度比值平均为0.544,增强实质期病灶/肾皮质密度比值平均为0.494。结论:ChRCC瘤体密度较均匀,轻度强化,瘤内钙化、出血及坏死囊变者少,CT对其诊断可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4.
随着多层螺旋CT 的普及应用和低剂量肺癌CT 筛查计划的广泛开展,磨玻璃结节的发现率不断提高.磨玻璃结节可为多种性质病变的共同影像表现,尤其与早期肺癌的相关性不容忽视,故研究磨玻璃结节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回顾近年国内外文献,对磨玻璃结节的定义、CT 诊断和鉴别诊断、病理性质及随访方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5.
肺癌的动态CT及相关基础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关于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似乎让人们看到了肿瘤治疗的另一种途径。实验室研究结果显示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1] ,但在临床上类似的研究报道不多。许多作者用动态CT结合免疫组化方法对肺癌的血管生成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回顾和展望。所谓肺癌动态CT就是对胸部CT增强检查的病人 ,为了提供更多的信息 ,注射对比剂后在不同的时间里对病灶层面进行多次扫描 ,时间间隔和扫描次数、扫描方式不定 ,从而获得不同时间点上的一系列数据 ,形成曲线。这条曲线反映了…  相似文献   
26.
丁其勇  滑炎卿  张国桢 《上海医学》2004,27(10):785-787
手术仍是目前肺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临床上很多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已属晚期,从而失去手术机会;另有一部分患者在术中发现已有转移。因此,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正确分期是关键。CT对于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作用,但其准确性不佳。近年来关于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的研究显示其将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7.
输尿管梗阻IVU不全时MSCTU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SCT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在IVU显影不佳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输尿管梗阻性疾病,包括10例结石共12枚(其中8例伴管壁增生,1例合并炎性息肉,1例合并炎性息肉及对侧双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2例炎性息肉狭窄,2例输尿管周围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2例乳头状上皮癌。在IVU显影不佳时,30min松压即刻采用MSCT行尿路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urography,MSCTU),在工作站(AW42)上对原始图像进行MPR、CPR、VRT、MIP等多种后处理。结果:18例均为单侧输尿管阻塞性病变,MSCTU均获得高质量图像显示梗阻部位,并揭示梗阻原因。结论:IVU显影不佳即刻行MSCTU是可行的,并有助于对输尿管梗阻性疾病定位、定性,是对不足IVU的一个成本-效益比较高的补偿手段。  相似文献   
28.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日益普遍和深入,继X-CT之后的又一重大成就是CT图像的三维重建。目前,探讨三维图像的重建方法和显示技术是医学影像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根据近年文献,综述CT图像三维重建的显示方法及医学应用。ICT图像三维重建的意义常规er展示给人们的是人体某一层面的图像(横面或纵面),它克服了常规医学影像结构重迭的弊端,提高了病变定位、半定量的准确度。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计算机收集处理扫描机扫过人体某横断层所获得的多方向投影值,求出各体素的吸收系数,然后进行数模转换、对比…  相似文献   
29.
本文对肝脏八段分区法进行了活体CT扫描与标本断面解剖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较其它命名更简便实用,尤其适于病变的术前CT定位和外科切除.并对该方法应用中的具体细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0.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最常见的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之一,占所有胃肠道肿瘤的1%.大部分GIST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诊断不难.但体积巨大、病灶数目多、囊性变完全及起源难以确定者,诊断和鉴别诊断存在一定难度.本研究收集19例符合上述特点且经手术病理确诊的GIST的术前多排螺旋CT(multisliaspiral CT,MSCT)资料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