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30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中药辨证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足46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沈璐  胡筱娟  李群  路波  杨明丽 《陕西中医》2004,25(6):488-489
目的 :观察滋阴、解毒活血中药糖足康口服 ,糖足消外洗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口服中药糖足康加用外洗中药糖足消与对照组单纯使用常规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 96% ,对照组总有效率 67% ( P<0 .0 5 )。提示 :中药口服加外用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2.
胡元奎  沈璐  路波  杨明丽  李群 《陕西中医》2005,26(8):796-797
目的:研究补肾安神中药对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乌灵胶囊(乌灵菌粉)口服治疗2型糖尿病,并观察治疗前后糖耐量、胰岛素分泌水平、胰岛B细胞功能之影响。结果:早期胰岛素分泌峰值前移,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促进B细胞功能恢复的功效。  相似文献   
93.
糖胃康治疗糖尿病胃轻瘫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璐  杨明丽  李群  路波  胡筱娟 《陕西中医》2005,26(9):905-906
目的:观察行气健脾、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方法:采用糖胃康(枳实、厚朴、陈皮、制半夏、茯苓、生白术、党参、制香附等)治疗本病48例,并设对照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3.9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行气健脾、活血化瘀、促进胃肠蠕动的功效。  相似文献   
94.
刘星  沈璐 《世界中医药》2023,(6):865-870+876
目的:探讨干姜在《伤寒杂病论》中的量效关系以及配伍用药规律。方法:整理出《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含有干姜的条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二元相关性分析以及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干姜剂量与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且总结干姜量效特点及其主治证候。结果:经筛选共纳入含干姜方剂42首,占《伤寒杂病论》全部方剂比例的16.28%,对其中可进行统计学分析的30方剂分析发现,干姜单次用量与药味数量、剂量、服用次数均有相关性。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干姜的单次用量、药味数量、用水量、剩余水量、单次服用水量、服用次数和干姜在组方中是否作为主药并无相关性;与其作为非主药比较,干姜与附子、细辛、人参、配伍时作为主药的单次用量差异明显。结论:通过对其量效关系的研究可以发现,干姜在临床上的使用及其疗效主要通过与其他药物配伍实现,与附子配伍时用量为13~28 g,与细辛配伍时用量为4~6 g,与人参配伍时用量为6~16 g,(表6得出为6~16 g)并得出干姜可作为固定剂量应用于临床,所得剂量为6~35 g。干姜的作用部位主要在中焦,以温中为主,通过温中,散寒邪在胸中,治寒邪在筋骨者,治寒邪...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食蟹猴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s)模型的制作. 方法选取2只成年雄性食蟹猴,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分别采用腹腔注射3-乙酰吡啶(3-AP)、静脉注射3-AP及立体定向注射3-AP损毁小脑中央核群(顶核、齿状核、栓状核)的方法制作食蟹猴SCAs模型,并建立行为学评价体系(行为学评定、取食实验、水平旋转实验等)用于食蟹猴共济运动的评估. 结果首先采用腹腔注射3-AP 8倍有效剂量并观察12周,行为学评价体系结果未出现有关共济失调的症状;再次采用静脉注射3-AP6倍的有效剂量并观察12周,行为学评价体系结果未出现有关共济失调的症状;最后立体定向注射3-AP损毁小脑中央核群,行为学评价体系结果统计分析显示造模后8周内均较造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造模后12周起又逐步恢复至造模前状态. 结论立体定向注射3-AP损毁小脑中央核群方法可以制作食蟹猴SCAs的急性模型,行为学评定、取食实验、水平旋转实验适用于该模型的评价.  相似文献   
96.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SPG)是一组具有明显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系统遗传病,患病率2.0/10万~9.6/10万。按临床表现可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按遗传方式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和X-连锁隐性遗传(XR),其中以AD遗传最为常见。我们诊断1个AD遗传的SPG家系,对该家系临床特点和致病基因进行了排除定位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7.
神经病学基于复杂的神经系统解剖结构,专业性强,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建立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和立体的神经网络知识架构,医学生们普遍认为抽象难懂,难以知识内化与分析诊断。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5G时代的来临,中国信息技术迎来高速发展和巨大变革。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亦称慕课,是远程教育的最新发展,它通过开放教育资源的形式发展而来,是一种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学习的在线课堂。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是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在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真正达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8.
不同病因慢性咳嗽临床特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比较不同病因慢性咳嗽患者的特征及伴随症状,探讨其对临床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 按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对2003年6月至2007年12月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专科门诊的慢性咳嗽患者进行病因诊断.对单一病因的患者按常见病因进行分组,分析比较不同单一病因的慢性咳嗽患者的咳嗽时相、性质、诱发因素等特征及相关伴随症状.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统计采用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结果 共入选196例单一病因的慢性咳嗽患者,男108例,女88例;年龄14~72岁,平均(40±12)岁.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CVA)50例,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55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45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46例.不同病因组慢性咳嗽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VA患者以夜间为主的咳嗽发生率为26.0%(13/44),明显高于EB组[9.1%(5/55),x2=5.272,P<0.05]、UACS组[2.2%(1/45),x2=10.657,P<0.01]及GERC组[0%(0/46),x2=13.833,P<0.01],其诊断CVA的特异度为95.9%.GERC的进食相关咳嗽、反流相关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52.2%(24/46)和69.6%(32/46),均高于其他病因组(均P<0.05),诊断GERC的特异度分别为83.3%、80.0%.UACS的鼻后滴流感、鼻炎相关症状及鼻病史发生率为66.7%(30/45)、88.9%(40/45)及82.2%(37/45),均高于其他病因组(均P<0.05),诊断UACS的特异度分别为89.4%、65.6%及63.6%.结论 咳嗽的时相特征及部分伴随症状对单一病因慢性咳嗽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
内脏脂肪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内脏脂肪综合征肥胖常并发糖耐量异常、高脂血症、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硬化,但对肥胖合并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有关肥胖与其并发症的因果关系,近年国内外研究发现,肥胖者其脂肪组织分布有异常,尤其是与腹腔内的内脏脂肪堆积密切相关。近年认为,动脉硬化在并发肥胖、糖...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确诊为PMP22大片段重复突变腓骨肌萎缩症(CMT)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在近年来所搜集的65个CMT家系中,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确诊出18个PMP22大片段重复突变的家系,对这些家系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个被确诊为PMP22大片段重复突变CMT家系患者中,发病年龄10~56岁,平均年龄16.6岁,病程3~26年,平均14.1年,首发症状为双下肢肌肉萎缩伴乏力者最为常见,占88.9%,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双下肢萎缩,双上肢无力伴萎缩9例,占50%,跨阈步态8例,占44.4%,弓形足畸形10例,占55.6%,双下肢感觉减退7例,占38.9%,双上肢感觉障碍3例,占16.7%,颅神经损害罕见;肌电图检查15例出现纤颤电位,16例出现运动单位时限延长,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15例NCV速度减慢,平均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为(25.68±7.6)m/s;病理检查显示15例神经纤维间结缔组织增生,有髓纤维数目减少,14例患者可见洋葱球样改变。结论本病临床特点与国外文献报道非常相似,大多于青少年期起病,均以肢体远端无力与萎缩,骨骼畸形为主要表现,感觉障碍较国外患者常见;电生理改变以纤颤电位和运动单位时限延长为主,病理改变以神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有髓纤维数目减少和洋葱球样改变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