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8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无论稳定型心绞痛(stableAngiapectoris)是1、2、3或4级,现代治疗方法已进展到采取PTCA术或外科搭桥手术;但某些1或2级稳定型心绞痛还是主张药物治疗;即便是需要PTCA、搭桥术者药物治疗预防和缓解心绞痛也是有益的,必要的。病情严重的冠心病,年死亡率可高达15%一ZO%’“稳定型心绞痛也可过渡到不稳定状态、可以发生摔死’“、或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然而常用硝酸脂类小一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抬抗剂,每因有种种弊端,常不能满意凑效,不能降低冠心病病死率,使得研究新法治疗冠心病仍属必要。l材料与方法本文报导的病例均系我院…  相似文献   
22.
体外冲击波治疗老年泌尿系结石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泌尿系结石患者临床比较多见,其治疗方法以往多为外科手术,但手术创伤大、恢复慢,老年病人不宜接受,尤其是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我院碎石中心自2006年7月至2008年3月采用新型电磁式双定位碎石机治疗45例老年泌尿系结石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笔者采用上胸段硬膜外阻滞(TEA)技术阻滞心脏交感神经(第1胸椎~第5胸椎)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5例,比较阻滞前后的临床效果及心电图Q-T离散度(Q-Td)变化情况,探讨Q-Td的可能机制。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根据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协)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选取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者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49~72(58.6±6.9)岁。全部病例均无电解质紊乱,未曾服用影响心肌复极及传导的药物。另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及正常人各20例作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心区交感神经阻滞对扩张型心肌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扩张型心肌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39名,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心区交感神经阻滞(胸1-5),0.5%利多卡因每2小时经胸段硬膜外导管推注1次(除夜间睡眠外)。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关闭时间和左心室射血时间,计算心肌功能指数(MPI),比较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和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心功能分级均明显改善,但治疗组心功能分级好于对照组(2.13±0.63,2.88±0.62,P< 0.01);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分级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1.74±0.54,1.06±0.68,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左心室射血时间、EF和FS均显著增加,MPI明显降低(0.71±0.23,0.55±0.35,P< 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心区交感神经阻滞能显著改善扩张型心肌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对心功能分级改善的程度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价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测定三尖瓣环的运动速度在检测下壁合并右室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分为初次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组(Ⅰ组)18例、初次急性单纯下壁心肌梗死不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组(Ⅱ组)20例和正常对照组(Ⅲ组)20例.在标准心尖四腔心切面二维图像指引下,用M型超声记录三尖瓣环右室游离壁处运动曲线,测量右室收缩期、舒张早期与晚期室壁运动幅度;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记录该处运动速度曲线,测量右室收缩期、舒张早期与晚期的运动峰速度.结果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组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处的收缩期位移(SD)、舒张期早期位移(DED)及收缩期峰速度(VS)、舒张早期峰速度(VE)、VE/VA(舒张晚期峰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VS和VE也显著低于单纯下壁心肌梗死组;单纯下壁心肌梗死组的SD、DED及VS显著低于对照组;VA在三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测量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运动速度可作为评价下壁心肌梗死是否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一项新指标,同时能测定右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有助于指导治疗和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6.
心肌梗死所致的心肌细胞缺失和瘢痕形成是心力衰竭乃至死亡的病理基础。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搭桥手术虽能改善症状,甚至使闭塞的血管再通,却不能替代坏死心肌,彻底改善心功能。故本研究将胎鼠心肌细胞移植到心肌梗死后瘢痕心肌组织中,本研究旨在观察同种心肌细胞移植到受损心肌组织中能否生存增殖,形成含有血管的心肌样组织,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材料与方法取体重(30 0±5 0 ) gWister成鼠9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2 0只)、心肌梗死组(35只)和移植组(35只) ,利用冠状动脉结扎法[1] 建立大鼠心肌梗死4周后的心肌瘢痕模型;利用细胞培养和…  相似文献   
27.
对2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全部消融成功,其中多径路者6例,合并隐匿旁路者5例,随访9.5月仅1例有跳跃现象,但未能诱发心动过速;3例在消融过程中出现一过性P—R间期延长,但无1例遗留房室传导障碍。在描记希氏束波后下弯消融导管,希氏束波消失,A波、小V波大处消融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评价我国健康肥胖女性左、右心室功能改变.方法 选择健康肥胖成年人140例,其中女性80例,以TDI技术测量其在二、三尖瓣瓣环收缩期、舒张早期和晚期峰值运动速度(Sm、Em和Am)和Em/Am,并计算各指标平均值(MSm、Mem、Mam和Mem/Am).结果 肥胖组和正常对照组在二、三尖瓣瓣环各取样点Sm、Em、Em/Am以及MSm、Mem、Mem/Am减低,Am、Mam升高.肥胖女性体重增加心功能进一步减低.肥胖女性较男性心功能减低更明显.结论 TDI技术显示成年健康肥胖女性左、右心室功能已出现异常改变,为肥胖女性左、右心室局部和整体功能的早期评价提供了理想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SAA-LDL复合物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心肌缺血时心功能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9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时根据Gensini评分进行分组:20分为A组(32例),20~40分为B组(30例),40分为C组(3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空腹血脂、血糖,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AA和SAA-LDL复合物的水平。结果 Pearson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Gensini评分与LVEF呈负相关,与血清SAA-LDL复合物水平呈正相关,与SAA、血脂、血糖水平不相关;LVEF与SAA-LDL复合物水平呈负相关,与SAA、血脂、血糖水平不相关。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与对照组和A组比较,B组和C组lgSAA-LDL明显升高;与B组比较,C组lgSAA-LDL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与A组lgSAA-L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AA-LDL复合物比SAA更敏感地反映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及心肌缺血后心脏收缩功能的状态,严重的心肌缺血可导致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0.
甲状腺激素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观察扩张型心肌病 (DCM)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 (TH)的异常代谢 ,评估 TH治疗该病的疗效。方法 :19例 DCM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服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 (L- T4) ,疗程 4周 ,治疗前后测血清 TH水平 ,以超声心动图、Holter及 X线胸片观察心脏各参数变化。结果 :患者血清 FT3、FT4明显降低 ,经 L- T4治疗后血清 FT3、FT4升高 ,左室内径缩小 ,室壁增厚 ,左室收缩、舒张功能显著提高。结论 :DCM心力衰竭患者存在低 TH状态 ,经 L- T4补充治疗后 ,心功能改善 ,临床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