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19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91.
MRI在急性脊髓损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脊柱骨折或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创伤。常规X线平片和CT扫描能对骨折和脱位明确诊断,但不能显示脊髓血肿、挫伤、水肿及硬膜外血肿。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能力,从形态学方面评价脊髓损伤是迄今最先进的检查手段。笔者收集1994年2月~1998...  相似文献   
192.
三种诱发电位术中监测脊髓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观察常用麻醉药物及控制性降血压对猴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脊髓体感诱发电位(SSEP)和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评价诱发电位术中监测的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选用10只健康猴直接模拟脊柱手术中的麻醉及控制性降压等操作,诱发电位监测。结果:CSEP受多种麻醉药物及控制性降压影响,特别是氯胺酮和异氟醚;SSEP受影响最小。结论:单独使用CSEP监测必须与麻醉密切配合,否则既不稳定又不可靠,SSEP是最佳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3.
本文分析了手术治疗的15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指出临床检查是诊断本病的基础;各种影象学检查对术前准确定位和鉴别诊断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其结果一定要与临床相结合,才有实际意义。同时讨论了脊髓造影、CT及MRI检查的选择应用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4.
[目的]通过体外共培养观察人嗅鞘细胞(OECs)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取5个月以上引产胎儿嗅球及骨髓,分离培养及鉴定OECs及MSCs,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腺相关病毒转染标记OECs,双苯亚甲胺荧光染料标记MSCs,将两种细胞按1∶1比例进行共培养,MSCs单独培养组为阴性对照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MSCs表达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M)、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情况.[结果]MOI值为1×106时OECs表达GFP阳性率为84.89%,对细胞生长活性无明显影响.共培养时两种细胞生长良好,共培养7d未见形态学改变,经复方丹参注射液诱导后部分MSCs呈现神经元样改变,表达nestin、NSE、NeuN、NF-M、GFAP特异性标志,且共培养组的分化率明显高于单独MSCs培养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OECs可通过分泌可溶性物质及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启动MSCs分化程序,提高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率.  相似文献   
195.
膝关节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关节镜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关节镜诊断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420例诊断为膝关节痛或半月板损伤或滑膜皱襞综合征的患者,其中有70例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患者。按Sakakibara法分析其关节镜下形态,在镜视下行皱襞切除术、挛缩内侧支持带松解术,随访分析其疗效。结果70例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中,镜下A型8例,B型13例,C型24例,D型25例。经镜下行皱襞切除,获得随访43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5年,平均32个月,按Lysholm法进行疗效评定,优良率90.7%。结论关节镜仍是该病确诊的"金标准",镜下彻底切除滑膜皱襞、松解挛缩内侧支持带是治疗该病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6.
罗西格列酮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罗西格列酮对脊髓损伤(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5只成年SD大鼠,应用Allen改良法制作大鼠T10SCI模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5只,B、C组于损伤后5min、6h、24h腹腔注射罗西格列酮,C组在腹腔注射罗西格列酮前1h给予G3335,A组于相应时间点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每组取6只大鼠于伤后1d、7d、2w、4w、6w时对后肢运动功能进行BBB评分;伤后3d每组取4只动物脊髓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light-chain-enhancer of activated B cells,NF-κB)的表达;伤后1、3、5、7d和2w每组取3只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Bcl-2的表达。结果:伤后1d、7d时3组大鼠BBB评分均为0分,伤后2w开始B组BBB评分高于A组和C组,4w和6w时与A、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伤后3d时三组NF-κB表达均为阳性,但B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低于A、C组(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伤后各时间点B组caspase-3表达量均低于A组和C组(P0.05),而Bcl-2表达均高于A组和C组(P0.05),其差异均在伤后5d达到高峰,A组与C组同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西格列酮可促进SCI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7.
齿状突骨折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齿状突骨折的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12例齿状突骨折的治疗及随访结果,其中5例保守治疗2例枕颈融合,1例前路螺丝钉直接固定齿状突骨折,结果;随访2个月-15年,5例保守治疗中3例骨折愈合,6例后路手术均达骨性融合,但有不同程度的活动障碍,1例前路螺丝钉愈合好,且颈部活动基本正常,结论:I型,Ⅲ型及大部分的儿童枢椎齿状突骨折可保守治疗合并脊髓受压,颈部症状或移位明显者应积极手术,其中前  相似文献   
198.
应用TSRH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腰椎不稳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价TSRH椎弓根钉系统在治疗腰椎不稳症中效果。方法:对21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行TSRH椎根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术后随诊分析。结果:21例获平均20.9个月的随访,植骨晤率为95.2%,疗效满意。结论:TSRH椎弓根钉系统简单、固定牢靠,适用于腰椎不稳症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9.
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胸腰椎骨折具有骨折不稳定、神经损伤发生率高、致残和致死率高等特点。AS合并胸腰椎骨折多由低能量损伤造成, 且脊柱强直及骨质疏松对影像学检查准确性的干扰较大, 故易漏诊。同时, 其治疗方案的选择也存在争议性, 缺少相关规范。非手术治疗易导致骨不连、假关节形成及迟发性神经损伤, 而手术治疗也存在内固定失效导致手术失败的风险。对于AS合并胸腰椎骨折, 目前尚无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诊疗指南。因此,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脊柱创伤专业学组组织专家遵循循证医学原则, 本着科学性和实用性, 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分析, 制订《成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 从诊断、影像学评估、分型及治疗等方面提出10条推荐建议, 以规范AS合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