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9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探讨梗阻性肾病肾小管间质进行性纤维变性的发展过程。方法:建立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UO),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测其双侧肾形态学改变及胶原Ⅳ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沉积;应用RT-PCR定性和半定量的方法测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mRNA、胶原ⅣmRNA的表达。结果:随着梗阻时间延长,梗阻侧肾脏肾小管间质变宽,肾小球无明显变化。梗阻肾内的胶原Ⅳ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沉积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原ⅣmRNA、TIMP-1mRNA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肾脏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该模型稳定可靠,能较好地体现梗阻性肾病中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行性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2.
分析16例Crohn病外科治疗的效果,探讨其手术时机及方式,切除病变肠管只能缓解临床症状,复发率高(8/12)手术应尽可能保留有功能肠段。  相似文献   
123.
23例阻塞性黄疸与非黄疸组对照,其血清PAI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2周降至正常手术前后血清t_PA浓度与对照组光显著性差异;血内毒素阳性率术后第15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是明显下降趋势,术前及术后2、5、10天黄疸内生肌酐清除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5天已基本接近对照组。提示,阻发患者伴发内毒素血症,纤溶系统受损,机体对内毒素敏感性增加,是导致肾衰的主要因素,及早手术引流有助于恢复纤溶平衡调节及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4.
阻塞性黄疸患者纤溶活性水平改变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3例阻塞性黄疸与非黄疸组对照,其血清PAI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2周降至正常手术前后血清t-PA深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血内毒素阳性率术后第15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瓿明显下降趋势,术前及术后2、5、10天黄疸内生肌酐清除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5天已基本接近对照组。提示,阻黄患者伴发内毒素血症,纤沉吟系统受损,机体对内毒素敏感性增加,是导致肾衰的主要因素,及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肾巨大鹿角形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总结36例巨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经肾窦内肾孟、肾后下段间切开取石加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6例,均成功取石,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结石一次性取净31例(86%),残留结石5例(14%),直径<3 mm.其中3例自行排出,余2例经药物排石治疗后排出.2例术中出血量约250 mL,输血200~400 mL.术中无需阻断肾蒂,术前肾功能不全者术后均逐渐恢复正常.结论:经肾窦内肾孟、肾后下段间切开加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巨大鹿角形结石,手术视野清晰,能取净结石,可减少手术对肾实质的损伤,最大限度地保存患肾并可改善肾功能.手术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残石率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6.
趋化性细胞因子MIP-1α动员DC前体细胞的体内抗胃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趋化性细胞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ion protein-1α, MIP-1α)在外周血中快速动员树突状细胞 (DC)前体细胞,并荷载小鼠前胃癌(MFC)抗原后,其体内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B6小鼠尾静脉注射MIP-1α,分选出外周血B220-CD11c 细胞,以GM-CSF、IL-4及 mTNF-α培养5-6 d,检测其表型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B220-CD11c 细胞荷载MFC抗原后制备成DC疫苗,经皮下回输MFC荷瘤小鼠,观察小鼠瘤体生长和存活时间,检测其体内抗肿瘤效应.未荷载肿瘤抗原的MIP-1α动员的胃癌DC疫苗、MFC肿瘤可溶性抗原和PBS缓冲液作为对照.结果:MIP-1α注射B6小鼠4 h后外周血中 B220-CD11c 细胞即升高,48 h达到高峰,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13.7%±0.8%.新鲜分离的B220-CD11c 细胞不具有成熟DC的特征, 经过细胞因子培养的B220-CD11c 细胞具有典型的DC表面标志,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具有极强的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当荷载MFC 抗原后制成的DC疫苗皮下回输MFC荷瘤小鼠后,观察至第27天,MIP-1α动员的胃癌DC 疫苗和骨髓源性的胃癌DC疫苗实验组小鼠的瘤体大小分别为(2.7±0.6)cm3和(2.8±0.8) cm3,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小鼠瘤体迅速生长,瘤体大小分别为23.7± 1.7 cm3、26.4±1.9 cm3和31.2±2.2 cm3,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 对照组小鼠在荷瘤后25 d内全部死亡,而实验组小鼠的生存期则明显延长,且治疗组小鼠在无瘤存活35 d后,再次接受MFC细胞冲击,继续观察小鼠至60 d仍存活,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MIP-1α可以直接快速动员B220- CD11c DC前体细胞进入小鼠外周血,这些 DC前体细胞荷载MFC抗原后制成的胃癌DC 疫苗,可激活机体T细胞,产生明显的体内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127.
目的:研究沉默丙酮酸激酶M2型(PKM2)对藤黄酸(GA)诱导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PKM2的3条特异性siRNA及阴性对照siRNA(si-NC)。利用脂质体将PKM2 siRNA和si-NC转染至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并检测PKM2 siRNA的沉默效率。MTT和吖啶橙/溴化乙啶(AO/EB)双重染色法分别检测沉默PKM2后GA对PC3细胞生长活性和凋亡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c-myc和cyclin D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i-NC组比较,3条PKM2 siRNA都能够有效下调PKM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其中PKM2 siRNA-1的沉默效率最高。转染PKM2siRNA-1 24 h后,PC3细胞中PKM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调70%和85%(P<0.05)。转染PKM2 siRNA-1后给予0.5μmol/L的GA处理24 h,PC3细胞生长活性明显受到抑制(对照组的68%)且凋亡诱导增加,而且c-myc和cyclin D1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c-myc分别为对照组的50%和35%;cyclin D1分别为对照组的60%和20%,P<0.05)。结论:抑制PKM2能够提高GA诱导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敏感性,PKM2可能成为GA治疗前列腺癌的有效增敏靶点。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探讨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的意义.方法 已行第一次TURBT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二次TURBT:对照组患者在电切术后行膀胱内化疗药物(丝裂霉素C)灌注治疗;二次TURBT组完成对照组治疗,术后3个月第一次复查时行第二次TURBT为实验组.两组患者随访2年,观察肿瘤复发的情况.结果 2年内实验组患者膀胱肿瘤的复发率相比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第二次TURBT术能有效降低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收集2008~2011年间39例在我院采用PKRP治疗的前列腺体积80ml的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RU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以及生活质量评分(QOL)情况。结果:39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手术时间(98.1±17.6)min,术中出血(133.4±21.8)ml。1例患者因术中失血量较多行输血治疗,2例患者术后发生尿路感染,1例患者发生暂时性尿失禁,无电切综合症发生,无死亡病例。Qmax、RUV、IPSS及QOL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做好围手术期准备、术者经验丰富的情况下,采用PKRP治疗80ml的BPH患者仍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0.
摘 要 目的:探究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AECOPD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130例AECOPD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以及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结果:剔除脱落病例后,每组各60例患者完成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FEV1、FEV1/FVC以及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提高AECOPD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改善AECOPD患者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