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18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从火神派运用姜桂附等温热药物治疗阳虚病证取得良好疗效的实例中,发现火神派对肾阳虚证候的诊断标准有所发展和补充,经过整理、分析、提炼,提出了肾阳虚证新的证候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2.
该文从忧思抑郁与肝主疏泄的生理联系,论述忧思抑郁等精神情志、心理因素失调导致肝失疏泄,从而引起便秘的8种病机变化,提出便秘勿忘从肝辨治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93.
论述了阴虚可因血液黏滞、脉管失养、推动无力、虚火煎熬等原因形成血瘀的病机,并介绍在辨治中风、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慢性萎缩性胃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冠心病、精液黏稠不液化等多种慢性疑难病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4.
肾阳虚作为中医脏腑辨证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证型,一直是中医界研究的重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宏观证候与微观基因表达谱的结合的方法,开展特定老龄人群生理性肾阳虚证的差异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特征研究,可以尽可能排除干扰,揭示老龄肾阳虚基因表达变化的规律,探讨亚健康状态(生理性肾阳虚证)与衰老的关系。从而可以使肾阳虚证的基因研究更加细致深入。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探讨肾阳虚证发生的特征功能基因集。方法:在老龄肾阳虚证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筛选出典型肾阳虚证患者2例和正常对照2例,采用美国Affymetrix公司的HG-u133Plus2.0基因表达谱芯片,按一步法抽提总RNA,分离纯化两种样品的mRNA,经逆转录合成掺入生物素标记的cDNA合成探针,与芯片杂交和严格洗片后,用荧光扫描仪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获得肾阳虚患者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两例患者和正常人比较获得680和503条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GOSt基因芯片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基因功能分类,发现免疫反应功能类基因出现显著性。结论:肾阳虚证的发生与免疫反应功能类基因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6.
小便黄赤非热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便黄赤虽然多见于热证,但并非热证所独有。临床上肺气虚弱,宣降失调;脾气不足,气不化液;寒湿困脾,气滞不行;肾阳虚衰,失于温运;气血大亏,津液枯燥;痰浊内停,闭阻气机,均可见到小便黄赤的表现。  相似文献   
97.
同证异治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中医治疗的两个法则,而同证异治的提法却很少见,在古籍当中也未见明确记载,但是无论是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临床的角度,同证异治都是客观存在的,也应是中医治疗的法则之一.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益气增液颗粒对脾虚泄泻SD大鼠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胃动素(MOT)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00%大黄煎液造成的脾虚泄泻SD大鼠血清GAS,血浆MOT的含量。结果:脾虚模型组大鼠血清GAS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阳性对照组和益气增液颗粒中,高剂量组与脾虚模型组相比均P<0.05;益气增液颗粒3个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均P>0.05;脾虚模型组大鼠血浆MOT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阳性对照组和益气增液颗粒3个剂量组与脾虚模型组相比P<0.05及P<0.01;益气增液颗粒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AS、MOT含量变化很可能是脾虚泄泻的一项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改变,而益气增液颗粒对脾虚泄泻SD大鼠GAS、MOT含量变化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
脏腑辨证细化分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临床实践出发,认为现行脏腑辨证的常见证型是"基础证",比较笼统,针对性差,不便于临床运用,从而提出了脏腑细化分型的崭新设想。并对其概念、依据、原则、意义进行阐述,在一定意义上拓展了中医的辨证体系,为实现中医证候的客观化、标准化探索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0.
四川民族医药历史文化厚重、健康养生资源富集且独具特色,珍奇药材资源分集中,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景点众多,具有开展民族医药文化与健康养生旅游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我们提出了四川民族医药文化与健康旅游的概念,通过分析优势、合理布局构建了"一个中心,三大区域,四大板块,五大内容"的民族医药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