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马丽媛  李林  江玉  史丽颖  冯宝民  王永奇  唐玲 《肿瘤》2011,31(12):1072-1076
目的:探讨油茶皂苷在体外诱导人白血病Jurkat细胞的凋亡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油茶皂苷作用于人白血病Jurkat细胞,应用细胞计数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FCM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caspase-3、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p-Bcl-2、Bcl-2、Bax和caspase-9蛋白的表达。结果:1~16μg/mL油茶皂苷可抑制Jurkat细胞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性。1~4μg/mL油茶皂苷作用Jurkat细胞24h后,G0/G1期和G2/M期细胞比率下降,S期细胞比率上升,细胞凋亡率随着油茶皂苷浓度的增加而上升;Jurkat细胞中,p-Bcl-2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caspase-3、PARP和caspase-9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Bax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油茶皂苷能抑制人白血病Jurkat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92.
以古籍文献记载为据,从发明创造角度总结古代外科常用的清创疗法,对中医外科清创疗法使用酒、药、盐液冲洗创口,用刀具去除腐肉、异物、死骨等方法进行讨论,认为中医外科清创疗法在外科早期诸种治疗方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有诸多发明创造价值。全文旨在展现其发展脉络,体现中国古代外科发明创造的史学意义、学术价值及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吞咽失用症及其与大脑皮质兴奋性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A-B实验设计,对2例吞咽失用症患者采用经皮电刺激配合手法训练3周前后、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3周后评估舌运动、口面失用及进食能力。利用脑电非线性分析观察1例吞咽失用症患者,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前后安静闭眼、反射性和自主性吞咽状态下的大脑皮质电活动,记录6名健康者脑电图作为对照。结果:经皮电刺激配合手法训练后,患者吞咽能力均没有任何改善;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后,患者自主性与无意识状态下舌运动均明显改善,口面失用评分由10分恢复到34—36分,均拔除鼻饲管。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前,1例患者自主性吞咽时患侧中央、颞顶区皮质兴奋性明显低于反射性吞咽,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后,自主性吞咽时脑区皮质兴奋性与反射性吞咽没有明显差异。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为吞咽失用症提供了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吞咽失用症的恢复可能与吞咽皮质兴奋性提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4.
魏薇萍  朱晓燕  王飞燕  江玉 《河北医学》2012,18(11):1645-1647
目的:通过对机械通气治疗ICU患者监护经历的质性进行探究,旨在为促进机械通气治疗ICU患者的整体护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与深入访谈的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入住我院急诊监护室的78例经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与这些患者谈谈此次入住我院EICU的经历,并运用现象学分析的方法对访谈的内容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经过深入访谈,笔者从患者的谈话中得出了ICU患者如下几个方面的状态与感受:忍受躯体痛苦(24例,占24/78=30.7%);心理受到严重创伤(22例,占22/78=28.3%);想要最大程度地鼓励自己(32例,占29/78=41.0%).结论:经过机械通气治疗的ICU患者经历了忍受躯体痛苦、心理受到严重创伤以及积极地鼓励自己等方面的监护治疗过程,ICU患者的自我鼓励增强了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促进了疾病的好转.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学导式教学模式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中西医临床专业100名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人,实验组采用PBL构建的学导式法和传统法相结合的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的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优于对照组,满意度调查高于对照组;结论:PBL构建的学导式教学法有助于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水平,增进学生学习兴趣,值得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并分析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梗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科收治急性脑梗塞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与对照组应用相同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治疗2周,随访3个月,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测评。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和ADL评分分别为4.33±2.24和22.42±10.32,总有效率为90%,观测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记录的两组对比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肯定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其临床用法用量和联合用药方法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消积饮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和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生长与转移的临床综合疗效。方法:对符合受试条件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单盲意向性分组,分为消积饮组、化疗组(化疗+安慰剂)、综合组(消积饮+化疗),每组各45例。消积饮组采用消积饮治疗,化疗组采用NP或GP方案化疗及安慰剂,综合组采用消积饮联合化疗治疗,每21 d为1个治疗周期,共治疗2个周期。治疗前后观察血清VEGF水平的变化、肿瘤大小变化及临床证候、临床症状、行为状况评分的变化,并进行不良反应观察进行药物安全性评价。结果:①消积饮组、综合组治疗后血清VEGF优于治疗前(P<0.05);化疗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消积饮组的有效率(CR+PR)低于化疗组及综合组;综合组的疾病控制率(CR+PR+SD)高于化疗组、消积饮组(P<0.05);消积饮组的疾病控制率低于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在临床证候、临床症状及KPS评分方面,治疗后消积饮组优于化疗组相比(P<0.05);综合组优于化疗组(P<0.05);消积饮组与综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在毒副反应方面,消积饮组与化疗组及综合组相比,除1例出现恶心呕吐外,消积饮组没有观察到其他不良反应;化疗组及综合组主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血液系统毒性及肝肾功能影响等。结论:单用消积饮、消积饮联合化疗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VEGF表达水平,进一步揭示消积饮抗肿瘤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因子的分泌,减少肿瘤血管生成而实现的。消积饮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与化疗联合应用能提高疾病控制率。单用消积饮、消积饮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较单纯化疗能更好的改善患者临床证候,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消积饮安全性好,无血液系统毒性及心肝肾功能等毒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8.
杨玉霞  江玉娟  项蓉 《河南中医》2016,(8):1361-1362
目的:观察头电针、体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头电针、体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德国菲兹曼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有效率为65.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电针、体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9.
邓中甲治疗肿瘤的药对配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邓中甲教授治疗肿瘤常用药对机制。 方法 :随师侍诊,总结其经验,探讨其机制。 结果 :确定了邓师在临床中常用中药药对药效及机制。 结论 :邓师运用药对精当,其用药机制有较高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0.
疮疡成熟后的首要治法是切开排脓引流,脓肿成熟是切开引流的重要前提。因而,辨脓成熟与否成为决定用刀破脓的关键环节。从古籍文献中梳理历代外科所用的辨脓方法,研究发现辨脓法初步形成于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经验积累于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发展充实于宋金元时期,成熟完善于明清时代。文献研究彰显了辨脓法的重要性,为现代中医外科临证辨脓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