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黄镪  武剑 《中国卒中杂志》2013,8(3):190-196
本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出现症状性脑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测模型进行综述,通过比较不同的预测模型的特点及其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实践获得可靠的指导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决策和选择合适静脉溶栓病例的量化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82.
Bazin硬红斑又称为硬结性皮肤结核,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肺外结核,其皮损表现往往复杂多变,尤其是合并皮肌炎者更为少见,且单从皮疹入手有时较难鉴别,给临床诊治带来一定的挑战。本研究报道1例以皮疹-肌酶升高-皮肤肿块为临床特点,皮肤病理缺乏典型干酪样坏死表现且入院后查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SPOT)为阴性的女性患者,最终应...  相似文献   
83.
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共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13例(371只眼),双眼先后手术者58例(116只眼),其中有2例(2只眼)再行第2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出现晶状体源性葡萄膜炎。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左房增大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患者左房大小,将患者分为左房增大组和无左房增大组;对入组患者进行电话/门诊随访;以1年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3个月功能独立、良好预后作为预后指标;分别对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85.
<正>患儿女,14岁。入院前15 h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左侧肢体无力,伴不完全运动型失语、头痛、呕吐、嗜睡,于2014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既往身体健康,发病前1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体格检查:血压120/70mmHg,嗜睡,构音障碍,高级皮质功能正常,无眼震及复视;双侧额纹对称,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左偏,咽反射存在;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稍高;右侧  相似文献   
86.
近来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一样,已被引入对颈动脉狭窄的治疗。主要用于既往患有冠心病应用CEA治疗有高危险度的患者。尽管对位于压力感受器和颈动脉窦旁的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的危险性与操作手法有关,但术后发生血液动力学的不稳定性目前尚未充分认识和报道。作者报告3例为治疗颈动脉窦区域的颈动脉狭窄而成功进行的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的病人。3例在术后均发生了持续的低血压(<9050mmHg,1kPa=75mmHg)。其中2例患者是在血管…  相似文献   
87.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增粗、疼痛,亦可出现发绀,皮温降低。下肢DVT可增加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也是卒中后急性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的病因之一。文献报道偏瘫性脑卒中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率很高为50%,大多数发生在瘫痪的下肢,其中约2/3为膝下下肢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88.
偏头痛作为原发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神经血管紊乱疾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头痛,部分患者在头痛前有眼前闪光或视野缺损、麻木等先兆症状,多数无先兆,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怕声等症状。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33例中老年缺血性卒中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青年卒中组病因及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吸烟、饮酒、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偏头痛,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大动脉炎.两组比较,青年组高脂血症、偏头痛、动脉夹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年卒中病因及危险因素与中老年组不完全相同,积极治疗高血脂症、偏头痛及动脉夹层,对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索应用简易临床指标早期识别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的准确性。方法研究回顾性纳入2011年4月~2014年12月期间连续就诊我院并具有完整的发病6 h内血管影像资料的前循环梗死病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判定的有无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结果为参照标准,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的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比较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象(hyperdense sign of MCA,HDS-MCA)、ASPECTS(the 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和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等指标判定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的准确度。结果研究纳入84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病例(其中49例有大动脉闭塞,占58.3%)。平均年龄为58岁,女性占26.2%(22/84),平均发病至血管影像检查时间为210(141~312)min。有大动脉闭塞组的基线NIHSS(12比8,P=0.008),HDS-MCA阳性率(63.3%比37.1%,P=0.018)及房颤比例(22.4%比5.7%,P=0.037)显著高于无大动脉闭塞组。ROC结果显示单一指标中HDS-MCA(+)的预测准确度最高(AUC=0.631),两项指标联合的复合指标中NIHSS≥12及ASPECTS≤7的预测准确度最高(AUC=0.635),而三项指标联合的复合指标中NIHSS≥12,ASPECTS≤7及HDS-MCA(+)的预测准确度最高(AUC=0.602)。结论本研究结果虽然提示NIHSS、HDS-MCA和ASPECTS在判定卒中严重程度具有一定价值,但其早期识别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的准确性尚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