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本文对50例糖尿病患者应用日本SSD—256型超声显象仪(探头频率3.5MHz)进行胆囊显象观察,胆囊壁光滑不增厚者20例,占40%,表明胆囊未见异常;胆囊壁粗糙且增厚者17例,占34%,提示伴有胆囊炎症;胆囊壁不光滑而腔内出现不同大小强光团、光斑、光点,并伴有声影,改变体位检查有光斑移动者12例,占24%,表明胆囊内有结石;胆囊不显影1例,占2%,分析是胆囊功能障碍或胆管阻塞所致。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研究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中肺炎支原体(MP)抗体效价检测和MP-IgM、MP-IgG抗体分型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及其在M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被动颗粒凝集法(PPA)、ELISA法检测527例成人呼吸道感染者的MP抗体效价、MP-IgG和MP-IgM,对所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经配对χ2检验发现,PPA法与ELISA法所测得的MP-IgM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结果缺乏一致性(Kappa=0.256).而PPA法与ELISA法所测得的MP-IgG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02).如果将MP-IgM和(或)MP-IgG阳性的患者均认为ELISA法检测阳性,与PPA法所报告的MP抗体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两种报告方式之间具有更好的一致性(Kappa=0.746).结论 在成人患者中,诊断MP感染不能仅依靠检测MP-IgM,而应动态检测MP-IgG或MP抗体效价,并结合患者病史、发病时间、用药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3.
高糖对大鼠肾系膜细胞泛素及泛素化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糖对大鼠肾系膜细胞泛素及泛素化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大鼠HBZY-1肾系膜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高糖作为刺激因子,分别设正常对照组(5.6 mmol/L葡萄糖)、高糖组(10、20、30 mmol/L葡萄糖)、甘露醇组。刺激12、24、48 h后,分别用实时定量PCR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系膜细胞泛素mRNA和泛素化蛋白的表达。 结果 泛素化蛋白多以大分子蛋白为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0 mmol/L葡萄糖刺激24 h和48 h后泛素化蛋白的表达分别增加36%和52%(均P < 0.01);20 mmol/L和30 mmol/L葡萄糖作用48 h泛素化蛋白的表达分别增加31%和52%(均P < 0.01);高糖作用24、48 h,泛素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均P < 0.05)。 结论 高糖呈时间浓度依赖性地促进大鼠肾系膜细胞泛素mRNA及泛素化蛋白的表达,增加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活性。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比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规定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新两步法和一步法的检测效果.方法 采用新两步法和一步法,连续20d每天对20份血清样本进行平行对照检测.对2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血清进行中和试验和稀释试验.结果 400份血清中有7份一步法检测样本s/co<1,而新两步法检测s/co>1,经中和试验7份血清中有3份为HBsAg阳性,4份为假阳性.其中1份因钩状效应(HOOK)使一步法漏检的血清,经稀释试验证明新两步法未能有效克服HOOK效应.结论 新两步法检测HBsAg的灵敏度较一步法有所提高,但假阳性率也增大,且不能有效克服HOOK效应.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阐明Hcy在DPN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38例DPN患者(DPN组),35例非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NDPN组),同时选择3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NC组),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水平并比较,同时分析血清Hcy与胱抑素C(Cys-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肾小球滤过率(GFR)、振动觉阈值(VPT)、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的关系.结果 DPN组和NDPN组血清Hcy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15.13 ±1.56 vs.10.77±3.59 vs.7.19±1.95 μmol/L,P<0.05或P<0.01)),而DPN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NDPN组(15.13±1.56 vs.10.77±3.59tmol/L,P<0.05).DPN患者血清Hcy水平与GFR成负相关,与VPT、Scr、Cys-c和ACR成正相关(P<0.05或P<0.01).Cys-c和VPT是影响DPN组患者血清Hcy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T2DM患者尤其是伴有DPN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增高,与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害密切相关,可能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建立复方半枝莲颗粒中野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Diamonsil C18为色谱柱(4.6 mm×250.0 mm,5μm),流动相:甲醇-0.4%醋酸溶液(35∶65),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335 nm。结果野黄芩苷在0.025 2-0.504 0μg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加样回收率为100.28%,相对标准偏差(RSD)=2.25%。结论 HPLC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以作为复方半枝莲颗粒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7.
杏丁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佳  欧阳芳  杨军 《四川医学》2003,24(2):133-134
目的 观察杏丁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确诊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杏丁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4天1疗程,用药1个疗程,对照组常规用药,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心电图,内皮素,血脂,血糖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心电图等指标的改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杏丁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8.
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6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脂肪肝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2001~2002年诊治中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患者62例。 1.临床资料: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男58例,女44例,年龄45~78岁,病程3~16年。根据有无脂肪肝分为脂肪肝组62例,平均年龄(51.2±10.6)岁,均无乏力、肝区疼痛、腹胀等表现。非脂肪肝组40例,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69.
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并非罕见 ,常以发热、感染为首先表现 ,极易误诊 ,且病情发展变化快 ,死亡率高 ,1 999~2 0 0 1年我科共诊治 1 1例 ,在外院首次就诊时均误诊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4例 ,女 7例 ,年龄 1 6~ 48岁 ,甲亢病程 1个月~3a。发病前 1~ 3个月服用他巴唑 (2 0~ 30 mg/ d)者 9例 ,既往曾间断服用他巴唑 (1 0~ 30 mg/ d) >1 a者 1例 ,发病前 9d服用丙基硫氧嘧啶 (30 0 mg/ d)者 1例。出现发热至就诊时间为 3~ 1 2 d。临床表现 :畏寒、发热 1 1例 ,咽痛 9例 ,咳嗽、咯痰 3例 ,腹泻 3例 ,部分病例有上述多种表…  相似文献   
70.
糖尿病OT离散度改变及与心脏植物神经病变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QT离散度 (QTd)改变及与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和室性心律失常间的关系。方法 :用同步 12导联心电图测定 6 9例糖尿病患者的QTd、最大QT间期 (QTmax)和经心率校正的QTmax (QTc max) ,同时用Holter监测其心率变异性 (HRV)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并与 6 1例非糖尿病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糖尿病组QTd较非糖尿病组显著增加 (P <0 0 1) ;②糖尿病组心率变异性指标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 5分钟正常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 (SDNN -index)较非糖尿病组显著降低 (P <0 0 5 )。糖尿病组QTd与每 5分钟正常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 (SDANN)、SDNN -index存在明显相关性 (P <0 0 5 )。③糖尿病组QTd与室性心律失常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 ,而非糖尿病组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糖尿病组QTd较非糖尿病组延长 ,且QTd与植物神经病变和室性心律失常相关 ,QTd可作为预测糖尿病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