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2篇
医药卫生   59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以往对饮酒量与2型糖尿病发生率关系的研究曾有不同的结论,本文旨在评价男性酒精摄入量和2型糖尿病发生率的相关性。对象与方法 自1970年起对8633名30~79岁(平均43.5岁)的男性受试者以问卷形式进行为期25a(平均6a)的前瞻性研究。97%的受试者是白人,所有受试者均无静息或动态心电图异常、糖尿病、中风、癌症、心脏意外史,随访<1a者不做统计。按每周饮酒量的多少分为不饮酒组(无饮酒史及已戒酒者)、Q1(1~61.8g周,每周5次以下)、Q2(61.9~122.7g周,每周5~10次)、Q3(122.8~276.6g周,每周10~22次)、Q4(>276.6g周,每周22次以上)…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不同的影像学方法对Budd-Chiari综合征(BCS)伴下腔静脉阻塞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36例BCS伴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患者,行超声检查36例,CT扫描12例,均行下腔静脉造影后确诊。结果36例患者经超声、CT检查、DSA检查后诊断为BCS伴下腔静脉阻塞,其中膜型狭窄18例,膜型闭塞2例,节段型狭窄10例,节段型闭塞6例。结论超声是诊断BCS的首选方法,可显示下腔静脉阻塞的部位、类型、范围和阻塞程度;CT扫描能够较准确地反映下腔静脉阻塞时肝内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CTA可准确显示阻塞部位、性质;下腔静脉造影检查为诊断BCS的金标准,能准确地显示病灶全貌,并可测定右心房、下腔静脉各段压力,为定位、定性诊断及指导介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内源性血管抑制因子内皮抑素与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融合基因对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协同抑制作用,分析其作用特异性。方法:实验于2002-06/2003-06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微生物实验室完成。常规分子生物学构建携带融合基因内皮抑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重组腺病毒,酶切法、聚合酶链反应法鉴定重组腺病毒-内皮抑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正确性,半数细胞感染剂量法测定重组腺病毒滴度。以磷酸盐缓冲液、重组腺病毒-β-半乳糖苷酶和重组腺病毒-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51为对照组,病毒滴度均为感染复数(MOI)=20,体外感染人静脉内皮细胞ECV304与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4h,72h后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融合基因细胞内的转录及表达情况;于病毒感染后第1,2,3,4,5和7天,结晶紫染色法检测活细胞数,用570/630nm吸光度(A)值表示,绘制并比较ECV304和L929转基因细胞的生长曲线,观察其作用并分析其作用特异性。结果:①聚合酶链反应法证实成功构建了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内皮抑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半数细胞感染剂量法测得病毒滴度为2×108pfu/mL。②各组ECV304细胞结晶紫染色检测结果比较:除感染第1天重组腺病毒-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51感染组外(P>0.05),其余感染各时相重组腺病毒-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51感染组、重组腺病毒-β-半乳糖苷酶感染组及磷酸盐缓冲液组ECV304细胞A值均显著高于重组腺病毒-内皮抑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感染组(P<0.01)。③各组L929细胞结晶紫染色检测结果比较:重组腺病毒-内皮抑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感染组、重组腺病毒-β-半乳糖苷酶感染组及磷酸盐缓冲液组L929细胞的A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重组腺病毒-内皮抑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体外能有效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融合基因产物,对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具特异性抑制作用,且较单基因产物的抑制作用更强,可用于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进一步体内实验。  相似文献   
54.
目的一种基于非刚性配准的运动校正算法智能边缘修复技术(intelligent boundary registration,IBR)已应用于冠状动脉CTA成像。通过与双扇区重组图像质量的比较,评估IBR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成像的效果。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收集本院行能谱CT冠状动脉CTA检查且平均心率为65次/min(范围58~75次/min)的70例可疑心肌缺血患者,在最佳心动时相进行双扇区图像重组(SSB2),即为SSB2组;在最佳心动时相进行单扇区图像重组,基于最佳单扇区重组执行IBR重组以生成IBR图像,即为IBR组。采用5分制评分(5=图像质量优秀;1=不能满足诊断要求),评价指标包括:整体图像质量、血管的评估(连续性、有无运动伪影、血管的边缘模糊与否)。由两位心血管放射学医师通过双盲和独立观察比较,对SSB2和IBR处理后的图像分别进行冠状动脉整体水平和冠状动脉节段评分。结果共分析了70位患者冠状动脉的984个节段。两位医师的评分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0.81),SSB2组和IBR组的平均评分分别为(4.02±1.28)和(4.45±1.01),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Z=-9.22,P0.01)。在基于冠状动脉节段的分析中,可接受的图像质量不低于3分的百分比分别为88.3%和91.2%,具有统计学差异(X~2=5.68,P0.05);可接受的图像质量不低于4分的百分比为分别为73.3%和88.5%,具有统计学差异(X~2=6.47,P0.05)。在重组的血管中不可评估的节段IBR组明显低于SSB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2%与9.5%,X~2=12.13,P0.01)。结论能谱CT冠状动脉IBR技术可以提高冠状动脉CTA的图像质量,减少阶梯状伪影。  相似文献   
55.
当牙痛发作时,用牙签挑取云南白药少许放入汤匙,然后加入1滴开水调成糊状,再用牙签挑取药糊塞入龋洞、牙周或牙根部,一般用药3~5分钟即能止痛。此法屡用屡效。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云南白药被誉为伤科"圣药",是由三七、麝香、草乌等配制而成。该药内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止血镇痛、消  相似文献   
56.
α-羟基-α-环戊基苯乙酸乙酯是一种常用医药中间体[1,2],可用于合成抗胆碱药格隆溴铵( glycopyrrolate bromide)、盐酸苯环壬酯(phencynonate hydrochloride)和α-羟基-α-环戊基苯乙酰胺等[3,4]有研究[5]表明这类药物的疗效与α-位手性叔羟基碳的立体构型有密切关系,例如外消旋的盐酸苯环壬酯常常会引起口干等不良作用,而S-构型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更轻.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肾活检的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肾活检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及取材效果。结果120例穿刺成功率为97.5%,出现镜下血尿为100%,肉眼血尿为1.67%,肾周血肿为41.7%,术后腰痛为2.5%。结论彩超引导下肾活检技术是一项安全、简便、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58.
根据王琦的中医体质分型理论,将人的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类型。调查发现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各型体质分布差异较大,其中瘀血质、湿热质、阴虚质、阳虚质4种类型所占比例较高,远远超过其他体质类型,可以认为是广东地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主要体质类型。体质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条件,也是中医辨证施护的重要理论依据,注意认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体质类型,根据其体质状况而确立适宜的施护方法,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9.
46,XX男性表型及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46,XX男性是一种罕见的性分化异常疾病,属X染色质阳性、曲细精管发育不全的变异型之一。患者表型为男性,体型正常,平均身高较正常人低,睾丸小而硬,青春期后无精子发生,至少10%的患者有尿道下裂或外生殖器两性畸形,部分患者出现男子女性化乳房。睾酮水平低或在正常低限,促性腺激素升高。其遗传学机制包括Yp-Xp易位假说、靶基因突变假说、局限性Y染色体嵌合假说、Y染色体的性别决定区(SRY)下游SRY相关HMG框基因9过度表达等。SRY基因阳性与阴性的46,XX男性遗传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60.
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屈光性切削术临床应用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柳林,李劲彤山东省医科院眼科研究所杨朝忠上海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卢奕一、病人的选择─2.0D以上的中低度近视,PRK是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这一结论已被公认和证实。其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