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6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1.
目的探讨piR-999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其与PIWIL4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76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piR-9994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PIWIL4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piR-999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比癌旁组织上调2. 3倍(P=0. 002 2)。Ⅲ+Ⅳ期胃癌组piR-9994的表达比Ⅰ+Ⅱ期胃癌组上调3. 5倍(P=0. 002),神经侵犯组比未侵犯组上升2. 5倍(P=0. 036)。PIWIL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18. 346,P 0. 001),其中Ⅲ+Ⅳ期胃癌组高于Ⅰ+Ⅱ期胃癌组(χ2=8. 60,P=0. 003)。胃癌组织中piR-9994的表达与PIWIL4表达呈正相关(r=0. 231,P 0. 05)。结论 piR-9994在胃癌组织中过表达并与肿瘤分期、神经侵犯密切相关,piR-9994可能通过调节PIWIL4表达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piR-9994有望成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癌中凝血酶敏感素-2(thrombospondin-2,THBS2)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THBS2基因表达与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82例配对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THBS2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胃癌组织中MMP-2表达情况,通过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肿瘤组织MVD;分析THBS2 mRNA的表达与MVD、MMP-2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  THBS2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02);胃癌组织中THBS2 mRN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程度、MVD及MMP-2表达密切相关(P=0.023,r=0.35,P < 0.01,P=0.004),但与性别、年龄、肿物大小、组织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53,P=0.53,P=0.21,P=0.84,P=0.96)。  结论  THBS2可能在胃癌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THBS2可能通过调节MMP-2的表达,促进肿瘤生长与转移,但其确切的作用及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EB病毒(EBV)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及胃动蛋白1(GKN1)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EBV感染的关系,为EBV相关胃癌的治疗、控制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胃腺癌患者104例,分析EBV感染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KN1在慢性胃炎组织、肠化胃黏膜、慢性胃溃疡组织、原位癌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GKN1 mRNA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EBV感染与胃癌Lauren’s分型和年龄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及TNM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GKN1 mRNA在胃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 GKN1 mRNA 的低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P=0.012)、发生部位(P=0.022)及 EBV 感染(P=0.034)密切相关。结论 GKN1可能是EBV相关胃癌潜在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Failure of chemotherapy for cancer results mainly from resistance to chemotherapy. Tens kind of reversors have been found to reverse resistance of tumor cell to anticancer drugs in vitro. Interestingly, tumor cells were observed to develop resistance to the resistance reversors recently. Multidrug resistant cells, EMT16 have been reported to produce resistance to verapamil (VER), a resistance reversor, from Reeve JG, et al.[1]. However, this fact has not been fully paid attention with no r…  相似文献   
15.
刘芬  林贤东 《海峡药学》2001,13(2):88-89,118
探讨类固醇激素对端粒酶活性调节的机制及bcl-2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采用PCR-ELISA方法检测类固激素作用前后KS、SGC端粒酶活性的改变,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说明了乙烯雌酚显著增强KS、SGC端粒酶的活性,丙酸睾丸酮和乙烯雌酚不同程度增强bcl-2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6.
Threemultidrugresisors,verapamil(VER),dipyriamole(DPM),andcyclosporina(CsA),havebeenfoundtoovercomemultidrugresistanceinvarioustumorcellsmainlythroughcompetivecombinationwithanticancerdrugsforp-glycoprotein(PgP)fromoursandotherinvestigatorsfindings..d.li-3]Wereportedpreviouslytheregulativeeffectofthesereversorsonsevenkindsofoncoproteinsortumorsuppressoroncoproteinsexpressions.f"WereportheretheregulationofPgPandGSTexpressionfromthesereversorsinADM-sensitiveandADMresistanthumanleukemicc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埃克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EGFR 21外显子L861Q/L833F突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埃克替尼治疗EGFR 21外显子少见突变的NSCLC,服用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并观察疗效.结果:17例L861Q/L833F突变患者中L861Q突变17例,中位生存时间2.2个月,L833F突变1例,中位生存时间4.2个月.L833F突变患者生存时间稍长.复合突变与单纯突变相比,复合突变中位生存时间更长(L861Q突变2.1个月vs.5.6个月,P=0.065).结论:埃克替尼在EGFR基因21外显子少见突变的疗效上比传统敏感突变未见明显优势,但复合突变比单纯突变临床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18.
EFFECTOFASCORBICACIDONDNASYNTHESIS,INTRACELLULARACCUMULATIONOFADMANDADMRESISTANCEOFTUMORCELLLINESXieZuofu谢佐福LinXiandong林贤东Zho...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PSC,分别对临床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基因状态进行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进行生存率显著性检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58例PSC,以男性、<65岁和吸烟的患者为主,应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对PSC的性别、年龄、吸烟史、EGFR基因突变状态、ALK融合基因状态、分期和组织亚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LK融合基因状态和组织亚型是PSC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PSC的诊断主要依靠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主要为ALK融合基因状态和组织亚型.  相似文献   
20.
基因枪技术及其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贤东  郑天荣 《福建医药杂志》2002,24(6):176-177,170
基因治疗已成为有别于传统方法的肿瘤治疗模式。自从1990年美国学者 Rosenberg等率先应用基因疗法对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临床治疗以来 ,至少有 2 6 1项肿瘤基因治疗方案得到美国 NIH的批准。然而 ,在众多的基因治疗方案中 ,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难题 ,即如何建立高效、安全、实用的基因转移系统 ,将目的基因导入肿瘤组织 ,达到治疗目的 [1 ] 。目前常使用的基因转移系统可分为病毒介导和非病毒介导两大类。在众多非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中 ,基因枪技术以其独特的魅力日益受到关注 ,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基因治疗研究 ,展现其光明的应用前景 [2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