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聚乙二醇间接抗球蛋白试验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聚乙二醇间接抗球蛋白试验临床应用710068陕西省人民医院杨江存,张崇信,宋耀军西安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黄体强聚乙二醇间接抗球蛋白试验(PEG-IAT)为一种敏感的抗体检测新技术,我院血库在Nance和Wenz提出的PEG-IAT技术[1,2]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2.
复方维生素注射液(4)是一种由多种维生素制成的复方制剂,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术后恢复病人的辅助治疗。我科在应用复方维生素注射液(4)治疗过程中发生迟发型过敏性紫癜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24 h内凝血因子的变化,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ACL 8000自动血凝分析仪对20份血浆样品进行融化后0、6、12、24 h分别测定FIB、FⅦ、FⅧ、FⅨ活性水平.结果:新鲜血浆融化后24 h之内无明显改变的有FIB(P>0.05);其他指标在不同时间段各有明显的改变,同时显示FⅧ半衰期为12~24 h.结论: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放置会有凝血因子活性的衰减,为保证输血质量,尽可能融化后立即输注.  相似文献   
24.
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笔者从1994年~1995年用愈胃药散治疗消化性溃疡50例,疗效满意,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儿童尿石症比较少见,现有发病增高的趋势[1].体外震波碎石(ESWL)是一种治疗结石高效、安全、损伤小、负担轻、康复快的方法[2],患儿家长易于接受.自2009年3月以来,我院收治三聚氰胺结石的婴幼儿217例.由于采取腔镜技术治疗对患儿创伤较大,应用德国产多尼尔-DeltaⅡ型体外震波碎石机ESWL治疗2岁以内的婴幼儿泌尿系结石56例,显效率100%,一次排尽4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6.
自行研制闭环输血信息管理平台,开展从输血前评估、输血申请审核、血样采集、血样接收、血型鉴定配血、发血到临床输血、输血后疗效评价、输血不良反应上报、血袋销毁等全流程的环节质量管理工作。平台使用后,实现了多方位实时质量监管和反馈,使临床用血量减少,出院患者和手术患者输血比例明显下降,较好地提高了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效能,提升了临床用血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7.
<正> 血小板电泳是血液流变学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对研究血栓性和出血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疗效观察均有重要参考价值。近几年来有人认为ADP(二磷酸腺苷)诱导红细胞电泳减缓试验并无重要价值,反之ADP诱导血小板电泳减缓试验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就102例正常献血员血小板电泳方法检测正常值总结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对象健康献血员102例,年龄22—48岁,男50例、女43例。二、测定仪器选用上海XN_3型细胞电泳仪。三、测定方法1、血小板悬液的配制:取静  相似文献   
28.
由于饮食习惯和质量等方面的改变,我国泌尿系结石的发生率有增长的趋势,2%~3%的结石见于儿童,多数发生在2—6岁。我院引进德国多尼尔“小超人”碎石机(Domier Compact DELTA Ⅱ),其独特的双定位系统具有定位准确,成功率高,组织损伤小,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适合幼儿及儿童应用。自2009年3~8月我院为100名因食用被三氯氰胺污染的配方奶粉而导致泌尿系结石的婴幼儿实施体外冲击波碎石,患儿均顺利完成碎石手术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现将碎石治疗的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库血白细胞过滤后紫外线照射氧合加温处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1290U库存红细胞悬液分别采用白细胞过滤(B组)、紫外线照射充氧+白细胞过滤(C组)、紫外线照射充氧+白细胞过滤+复温(D组)进行处理,并与单一应用紫外线照射充氧(A组)比较,观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及术后感染率。结果:库血紫外线照射充氧+白细胞过滤+复温具有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及术后感染率。结论:库血白细胞过滤后紫外线照射氧合加温处理具有降低输血反应,提高输血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在入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筛查中的应用。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 国内10家医疗机构入院患者血浆样本, 采用血清学免疫法和核酸筛查的方法, 分别检测乙型肝炎标记性指标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及HBV DNA, 对不同方法学检测结果阳性数及患者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 655例患者样本中, 血清学免疫法检出HBsAg阳性者216例(2.50%), 核酸筛查出HBV DNA阳性者238例(2.7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 HBsAg、HBV DNA均阳性者210例(2.43%), HBsAg阴性、HBV DNA阳性者28例(0.32%), HBsAg阳性、HBV DNA阴性者6例(0.07%)。结论对入院需行乙型肝炎病毒筛查患者开展HBV DNA检测, 可与现行的血清学免疫法同样有效且能提高HBV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