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他汀类药物的脑缺血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他汀类药物能明显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可通过延缓动脉壁粥样硬化进程,抑制血小板(platelet,Pt)活化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增殖,改善脑血流流变状态,以及抗炎、抗氧化、免疫抑制等作用产生明显的脑缺血保护效应,他汀类药物明显上调脑组织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type Ⅲ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的表达和活化,这一作用具有明显的血管效应和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上述保护效应的基础。  相似文献   
62.
L-NAME对SIM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①采用Zea Longa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②54只雄性大鼠以辛伐他汀或其溶媒灌胃治疗2w,于MCAO手术前45min,经侧脑室注射L-NAME,MCAO 2h再灌注22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随后大鼠取脑制冠状切片,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后测量脑梗死体积。另取54只雄性大鼠操作同上,再灌注22h取脑制成匀浆,测量脑组织中乳酸(LA)、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辛伐他汀治疗可缩小大鼠MCAO后的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减少脑组织内LA和MDA生成,升高SOD活性,L-NAME可取消辛伐他汀的上述作用。结论 辛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L-NAME可取消这一作用,其机制可能与L-NAME抑制辛伐他汀上调eNOS基因表达和活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单孔胸腔镜手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危险因素,并建立NSCLC患者单孔胸腔镜手术后PPCs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安徽省胸科医院自2020年6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280例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孔胸腔镜手术后是否发生PPCs将患者分为A组(发生PPCs,n=32)与B组(未发生PPCs,n=248)。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NSCLC患者单孔胸腔镜手术后PPCs的危险因素。选择R4.1.3软件建立NSCLC患者单孔胸腔镜手术后PPCs的列线图模型。采用校正曲线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SCLC患者单孔胸腔镜手术后PPCs的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吸烟史、低蛋白血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吸烟史、低蛋白血症均为NSCLC患者单孔胸腔镜手术后PPCs的危险因素(P<0.05)。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771(95%可信区间0.723~0.811);校正曲线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ROC曲线下面积为0.758(95%可信区间0.707~0.809)。结论年龄≥65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吸烟史及低蛋白血症均为NSCLC患者单孔胸腔镜手术后PPCs的危险因素,NSCLC患者单孔胸腔镜手术后PPCs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64.
生存质量[1](quality of life,QOL)又名生活质量、生命质量,是一个包括生物医学和社会心理内容的集合概念,是评价健康的一个综合性指数,能够全面反映医疗保健措施的效果,它不仅关心患者能存活多久,而且更加关心患者活得如何。生存质量这一概念的引入,为医学界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SFBT)对糖尿病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为制定最有效的SFBT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外评估SFBT对糖尿病患者心理(抑郁、焦虑)、行为(疾病知识了解、自我管理)和生理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胆固醇(TC)、脂蛋白α(LP-α)]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严格纳入、排除标准,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5条文献,显示SFBT能改善糖尿病患者心理、行为及部分生理指标(FBG、2hPG);此外,心理干预提供者为"医生+护士"、FBG干预提供者为"护士"时干预效果更显著;短期干预对心理、行为、生理指标有更大的改善作用。结论:SFBT改善糖尿病患者临床结局,该研究推荐的SFBT干预方案为临床糖尿病干预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6.
目的 通过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mRNA相互作用网络识别微阵列鉴定基因和miRNA。方法 使用从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数据库(GSE27430和GSE135065)下载的IPF患者数据选择差异表达的miRNA和mRNA。使用转录因子富集分析选择miRNA,并使用miRDB、miRTarBase和TargetScan过滤miRNA的靶mRNA。使用Cytoscape软件可视化miRNA和mRNA之间的网络并计算Hub基因。使用GO和KEGG途径分析调节网络中的mRNA。结果 共选择21个miRNA和119个mRNA,重建由3个miRNA和3个mRNA组成的miRNA-mRNA网络。hsa-miR-199a-5p、hsa-miR-299-5p、hsa-miR-338-3p、NTNG1、SCN2A、TM6SF1被确定为关键的调节因子。结论 发现了IPF发病机制中涉及的几个重要的Hub基因和miRNA,其中hsa-miR-199a-5p...  相似文献   
67.
46例肺淋巴瘤的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肺部淋巴瘤影像学的回顾性分析和讨论,以提高对该病影像学方面的认识.方法: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46例淋巴瘤的常规X线胸片,其中39例行CT扫描.结果:在46例中,肿块(结节灶)17例,渗出实变阴影11例,胸腔积液16例,节段性肺炎9例,肺门淋巴肿大的36例,肺不张5例,网状改变8例,粟粒阴影2例,心包积液3例,肋骨破坏2例,其中有31例具有上述三或三种以上的异常影像表现,与文献相符,约占68%.结论:肺部淋巴瘤因其侵犯部位和生长方式不同,而有多种形式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68.
目的 研究肾癌患者外周血干细胞样记忆性 T细胞( stem-like memory T cells,TSCM)的分布特征,探讨 TSCM 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 年1 月 ~2020 年3 月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5 例肾癌患者为肾癌组,同期30 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组.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外...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64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93例怀疑冠心病者行64层MSCT冠状动脉检查并分析成像质量,其中73例行屏气后直接扫描,20例选择屏气5~8s后扫描。结果 73例可用于评价的血管段占93.7%(684/730);心率及心率波动是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心率的影响最大(r=-0.422);心率≤75次/min、心率波动<10次/min时冠脉成像质量较好;心率>75次/min时,约47.1%病例需选择45%~55%R-R间期重建图像进行后处理分析;屏气5~8s后扫描较屏气后直接扫描冠脉成像质量的优等率要高(P<0.05)。结论心率及心率波动仍是MS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严格呼吸屏气训练,控制心率及心率波动,选择合适的重建时相可以提高CT冠脉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后期(发病2周后)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53例AP病人临床资料。根据病人后期是否出现IPN分为非感染组(123例)和感染组(30例),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分析AP后期发生IPN的影响因素。结果 感染组病人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系统(APACHE Ⅱ)评分、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白蛋白、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与非感染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 Ⅱ评分和淋巴细胞计数是AP后期发生IPN的独立影响因素。淋巴细胞计数预测IPN的临界值为0.7×109/L,敏感度为83.7%,特异度为66.2%。结论 淋巴细胞计数和APACHE Ⅱ评分为AP后期发生IPN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早期监测淋巴细胞计数可能成为预测AP病人后期发生IPN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