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8篇
医药卫生   58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及其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应用HP彩色超声诊断仪对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脑梗死侧组和非脑梗死侧组斑块发生情况,并将患者的病史、个人史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脑梗死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数较非脑梗死侧组多,且软斑比率较非脑梗死侧组高(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是影响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着密切关系,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能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62.
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是一种由第19号染色体上的NOTCH3基因突变引起显性遗传性脑血管病.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选择两确诊CADASIL家系,两位先证者试服用西洛他唑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3.
吡格列酮对痴呆大鼠模型空间记忆及海马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灌胃对脑室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大鼠模型视觉空间记忆的影响,分析其对海马微观结构的影响.方法 吡格列酮和10%CMC混悬剂处理侧脑室注射STZ建立大鼠AD模型和假手术对照组大鼠,观察各实验组大鼠行为、海马突触囊泡素表达及微观改变.结果 与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侧脑室注射STZ后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尼氏染色见海马CA1区神经元减少,电镜下,神经元明显萎缩,线粒体减少,突触数明显减少.结论 侧脑室注射STZ后大鼠空间记忆力减退,与突触结构及神经元受损有关,吡格列酮对这些改变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4.
载脂蛋白V基因3'-VNTR多态性与家族聚集性脑出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s B,apoB)基因3'端可变数目串联莺复序列(3'-variable numbleof tandem repeats,3'-VNTR)多态性与长沙地区汉族人群家族聚集性脑出血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长沙地区汉族15个家族聚集性脑出血家系的117例成员、93例散发脑出血患者和100名正常对照者的apoB基因3'-VNTR多态性分布.结果 家系组脑出血患者组及其Ⅰ、Ⅱ、Ⅲ级亲属组、散发脑出血组和对照组apoB基因3'-VNTR多态性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81、0.076、0.077、0.071、0.067、0.080;家系组脑出血患者组及其Ⅰ、Ⅱ、Ⅲ级亲属组、散发脑出血组apoB基因3'-VNTR多态性B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poB基因3'-VNTR多态性可能与长沙地区汉族人群家族聚集性脑出血无关.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白介素(IL)-4C590T基因多态性与血清IL-4水平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的关系。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59例ATCI患者和151名健康正常对照者的IL-4C590T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4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IL-4C590T基因TT型的血清IL-4水平[(31.85±5.68)pg/ml]显著高于TC型[(28.67±6.00)pg/ml]和CC型[(20.98±0.99)pg/ml],TC型又显著高于CC型(均P<0.01)。ATCI组与正常对照组IL-4C590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L-4590T等位基因与高血清IL-4水平有关,IL-4C590T基因多态性与ATCI的发病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66.
青年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07年9月收住院的165例青年脑卒中患者与165例无神经系统疾病正常健康青年人比较,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青年脑卒中病人中,男性高于女性(1.26:1),有多种危险因素的49例(30%),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30.9%),吸烟、酗酒(22.4%)。高脂血症(15.8%)及其他(13.9%)。结论青年脑卒中发病与性别、高血压、吸烟酗酒、高脂血症等密切相关,应予以早期干预,并加强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67.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是一种成年发病的遗传性动脉疾病,病变基因定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的Notch3基因.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经报道该病的400多个家系,国内陆续报道20多个家系.我们就该病的临床影像学、神经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8.
脑卒中是世界第二大常见死亡原因,且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国脑血管病发病率较西方国家更高,呈现北高南低的阶梯趋势~[1].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通心络治疗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其能否有效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的发生发展及其能否降低脑梗死复发.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通心络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通心络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3粒(0.78g)3次/d,疗程均为6月.两组每3月后复查色多普勒颈动脉和椎动脉超声,记录斑块性质、大小和数目,并检查血糖和血脂,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通心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方面及斑块数目体积等各危险因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在软斑块消退、软斑转为硬斑、软斑体积数目减少、无变化和恶化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6个月后至1年脑血管病事件发生和再住院情况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通心络能有效地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的发生发展和降低脑血管疾病事件复发.  相似文献   
70.
百草枯致小鼠肺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百草枯(PQ)对小鼠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周龄健康清洁级雄性C57BL小鼠48只分为百草枯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每组24只。百草枯组腹腔注射5mg/ml的百草枯(20mg/kg)连续3d。每天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的行为学改变。分别于染毒后第1、3、7天处死动物,取肺组织进行普通病理和免疫组化染色,统计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阳性细胞数。结果染毒后3d,百草枯组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动作迟缓、震颤、竖毛和活动减少。光镜下观察,静脉瘀血、局部出血,中性粒细胞轻度增多,纤维母细胞增多,肺局部纤维组织增生;染毒后7d,出现慢性炎症、出血,局部区域可明显见纤维组织增生,间质增厚。百草枯组小鼠肺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均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MMP-2、MMP-9的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结论百草枯可引起小鼠肺组织纤维化,MMP-2、MMP-9可能参与了百草枯致肺纤维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