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0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1.
近年来螺旋CT技术发展迅速,探测器排列逐渐由单列,双列至多列。多层螺旋CT实现了360度亚秒级扫描,由于扫描速度的加快,与以住相比,在同样的时间内可以扫描的范围显著增加,或者扫描同样的时间和范围而图像的层厚可以更薄,提供的信息量更多。这样,在原有成像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螺距(Pitch)、准直宽度、床距、重建有效层厚、重建间隔等一系列扫描参数,合理的优化扫描参数,  相似文献   
12.
α,ω-双-[对-氨基苯氧基]-烷类对感染日本血吸虫病的实驗动物具有显著疗效,惟毒性较大.本文叙述了α,ω-双-[对-甲氨基苯氧基]-戊烷及-庚烷-N,N′双取代衍生物的合成,希望这些衍生物的毒性减低,而疗效增大.n=5或7.R=-CH2SO·ONa,-CH2SO2·ONa,-CH2COONa, -CH2CONH2,-CH2CN,-CONH2,-COCH3,-CH2CONH2,-COOC2H5.N,N′-双甲亚磺酸鈉及N,N′-双甲磺酸鈉衍生物系以α,ω-双-[对-甲氨基苯氧基]-戊烷Ⅰ及庚烷Ⅱ分別与烴甲亚磺酸鈉及烴甲磺酸鈉在碱性甲醇中作用生成.N,N′-双甲磺酸鈉衍生物与氰化鉀反应得N,N′-双乙腈衍生物,再行水解則得N,N′-双乙酸鈉衍生物.由对-N-氨基碳酰甲基-N-甲氨基苯酚、对-N-氨基碳酰-N-甲氨基苯酚,以及对-N-β-羥乙基-N-甲氨基苯酚分別与α,ω-二溴烷类縮合,得N,N′-双乙酰胺、N,N′-双碳酰胺、以及N,N′-双-β-羥乙基衍生物.N,N′-双碳酰胺亦由Ⅰ及Ⅱ直接与氰酸鉀反应制得。N,N′-双甲酸乙酯衍生物系以Ⅱ与氯代甲酸乙酯作用合成,而N,N′-双乙酰衍生物則按常法制取之。  相似文献   
13.
隣苯二甲醯亚胺钾与1.4-二溴戊烷制成的4-溴-1-隣苯二甲醯亚氨基戊烷,与6-甲氧基-8-氨基喹啉共熔后,再行水解得伯氨喹啉。双磷酸伯氨喹啉总产率按所用隣苯二甲醯亚胺钾计算为42.5—48.4%。  相似文献   
14.
CT多幅相机调试优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多幅相机调试优选法杨庆生王增歧赵晖笔者介绍一种CT多幅相机的简易调试方法,介绍如下。1.将多幅相机对比度(contrast,简称C)、亮度(bright,简称B)(有的照相机还有其他条件,也可以按下述方法分段)的数值1~999分别按对折的方法分为...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C)患者弓形虫(TOX)感染的状况。 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168例NSCLC患者、同期住院的90例非肿瘤且无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以及90例健康体检者血中弓形虫循环抗原(TOX-CAg)、TOX-IgG及TOX-IgM抗体阳性率,比较各组间以及NSCLC组内性别、肿瘤分期和病理类型的弓形虫阳性率差异。 结果: 168例NSCLC患者血清中TOX-CAg阳性者34例(20.2%),TOX-IgM阳性者36例(21.4%),TOX-IgG阳性者27例(16.1%);而90例其它疾病患者血清中3者分别为9例(10.0%)、10例(11.1%)和6例(6.7%),90例健康组血清中3者分别为3例(3.3%)、4例(4.4%)和4例(4.4%);NSCLC组与其它疾病组的TOX-CAg、IgG及IgM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NSCLC组与健康组的TOX-CAg、IgG及IgM差异更明显(P<0.01),其它疾病组与健康组的TOX-CAg、IgG及IgM差异不明显(P>0.05);另外,在肺癌分期方面,对于TOX-CAg和TOX-IgM,Ⅰ、Ⅱ期间无明显差异(P>0.05),Ⅲ、Ⅳ期间也无明显差异(P>0.05),但Ⅰ、Ⅱ期与Ⅲ期间差异显著(P<0.05),Ⅰ、Ⅱ期与Ⅳ期间差异显著(P<0.05或P<0.01),对于TOX-IgG抗体,各肿瘤分期间无明显差异(P>0.05);肺腺、鳞癌与其它病理类型间无明显差异(P>0.05);男女间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的弓形虫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人,而且晚期肺癌的弓形虫感染率高于早期肺癌。  相似文献   
17.
18.
患者男,32岁。于健康体检时胸部X线片检查发现纵隔增宽。CT检查发现上中纵隔、气管食管间隙内,第1~6胸椎下缘,有边界清、CT值为113Hu、不强化的均质肿块;气管、食管上段及周围血管受压、移位;诊断为脂肪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和外周血中黏蛋白-1基因(MUC1mRNA)作为肺癌微转移标志的可行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首先检测3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的外周血及其67枚纵隔淋巴结,以及30枚病理报告为NSCLC的纵隔淋巴结的MUC1mRNA,以证实RT-PCR技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然后检测158例NSCLC患者的外周血和97例手术患者的病理报告阴性的296枚纵隔淋巴结的MUC1mRNA的表达,以了解和比较NSCLC患者的外周血和纵隔淋巴结肺癌微转移情况。结果在3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中未检测到MUC1mRNA,158例NSCLC患者有49例在外周血中检测到MUC1mRNA,阳性率为31.0%,两者差异显著(P<0.01);经χ2检验,Ⅰ、Ⅱ期NSCLC患者的外周血中MUC1mRNA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Ⅰ期或Ⅱ期与Ⅲ期间差异显著(P<0.05),与Ⅳ期间差异明显(P<0.01),Ⅲ、Ⅳ期间差异显著(P<0.05)。对Ⅲa期以下的97例手术患者,术中所取的296枚病理报告为阴性的淋巴结进行MUC1mRNA检测,结果显示112枚为MUC1mRNA阳性,阳性率37.8%;30例肺良性病变的67枚淋巴结中有1枚MUC1mRNA阳性,假阳性率为1.5%,与前者比较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RT-PCR法对患者淋巴结和外周血中MUC1mRNA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作为肺癌微转移的一个诊断标准,同时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低场强MRI诊断半月板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0例经关节镜证实的半月板损伤病例MRI图像,并与30例不同年龄阶段的正常半月板MRI图像进行对照.结果 关节镜证实30例有不同程度半月板撕裂的患者,均在GE序列T2加权和SE序列T1加权像上,显示Ⅲ级高信号,而3例Ⅱ级高信号患者中,关节镜检查均为阴性.正常对照组中有15例半月板表现为Ⅰ级高信号,12例为Ⅱ级高信号,未发现Ⅲ级异常信号者.结论 在低场强MRI扫描中,GE序列T2加权扫描和SE序列T1加权像同时应用,是诊断半月板损伤的可靠方法 ;MRI图像上出现Ⅰ~Ⅱ级高信号,没有肯定的临床意义,应结合临床症状判定其诊断价值;两个序列上同时出现确切的Ⅲ级高信号,是诊断半月板撕裂的可靠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