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医药卫生   2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术中超声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IOUS)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中超声引导下对269例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或肝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并将术前常规超声、增强CT及术中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69例肝癌患者中因肿瘤累及肝内大血管行姑息性手术切除或放弃手术治疗17例;余252例(368个肝癌病灶,104个直径1.5cm,264个直径≥1.5cm)术前常规超声显示肝癌病灶304个(82.6%)、增强CT显示肝癌病灶329个(89.4%)、术中超声显示肝癌病灶357个(97.0%,直径1.5cm肝癌小病灶95个);术中超声对肝癌病灶的显示率高于术前常规超声及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超声诊断直径1.5cm肝脏恶性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8.1%、67.9%及82.1%。(2)术中超声引导下完成肝切除手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15例(17个病灶);肝切除手术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2例(2个病灶),48例经术中超声检查改变了术前制定的手术方案。结论术中超声对肝癌病灶(尤其直径1.5cm小病灶)显示率高,在肝癌切除术或射频、无水乙醇注射消融治疗中可引导临床医师精确操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2.
原发性肝癌钙粘素E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肝癌的侵袭转移是导致肝癌复发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已有研究提示E-cadherin与肝癌的肝内播散有关;基质金属蛋白酶可以降解胶原,参与包括基膜在内的细胞外基质降解过程,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检测这些指标可为临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指标。我们收集了1998-12/2001-02原发性肝细胞癌手术标本68例,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cadherin,MMP-2和MMP-9,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3.
病人选医生中对职工进行整体评价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以病人选医生为表现形式、以改革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为实质内容的医院内部管理机制改革中 ,职工整体评价体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为用人机制中的优胜劣汰提供依据 ,又保证了分配机制中优劳优得、多劳多得的实现。我院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和摸索 ,形成了一套日趋完善的评价方法。一、对职工进行整体评价的重要性在我们实行病人选医生改革后 ,对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进行了变革 ,用人上实行双向选择、尾数淘汰 ,分配上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这些改革的实施都是建立在对职工进行整体评价的基础之上。因此 ,对职工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显得…  相似文献   
44.
实行“病人选医生”的改革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基本情况 我院现有职工1167人,开放病床528张,日门诊量1800人次左右,是以治疗肝胆疾病为特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设有卫生部人工细胞工程技术中心,是天津医科大学、天津职工医学院的教学医院。我院从1998年9月1日起进行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适应医疗市场发展的需要,开展了让病人自选满意医生的服务方式改  相似文献   
45.
背景:目前研究认为在胚胎发育后的多种组织中存在一类干细胞群体,可分化为不同胚层的组织细胞;但又不同于胚胎干细胞,随着妊娠期间胚胎的发育胚胎干细胞会逐渐失去部分分化潜能,会出现一些特殊表型或分子标记,如CD105,称其为胚胎后亚全能干细胞.目的:根据胚胎后亚全能干细胞表达CD105的特性分离胎儿骨髓源性胚胎后亚全能干细胞,经体内外诱导使其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并检测其功能.设计、时间及地点:动物随机分组,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于2003-03/2005-03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卫生部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材料:取22周龄左右胎儿股骨和胫骨骨髓分离出胚胎后亚全能干细胞.以雌性成年SCID鼠作为干细胞移植的受体.CD105免疫磁珠为德国Miltenyi Biotec产品.鼠抗人白蛋白抗体为美国Sigma产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为英国PEPROTECH产品.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免疫磁珠方法分离胎儿骨髓CD105(+)胚胎后亚全能干细胞,体外培养,用含30 μg/L肝细胞生长因2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诱导培养基将其向肝细胞样细胞诱导分化.将24只SCID鼠随机分为干细胞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均按800 mg/kg的剂量向腹腔内注射D-氨基半乳糖制备肝损伤模型.造模次日,干细胞移植组鼠在肝原位输注106左右CD105(+)细胞,对照组分别输注106左右的CD105(-)细胞或同等体积的培养液.主要观察指标:于干细胞移植后2,7d,1,3个月对肝脏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人源白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磁珠筛选后的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D105呈弱阳性表达:细胞在对数生长期的倍增时间为30 h左右:约传10代后进入衰退期.SCID鼠移植胚胎后亚全能干细胞3个月后在小鼠肝脏中可见有点状或小灶状的人白蛋白表达,对照组未见表达.结论:来源于胎儿骨髓的胚胎后亚全能干细胞可以在肝脏微环境下转化为肝细胞样细胞.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激活物结合蛋白(C53)在不同肝癌组织及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指标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高分化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5例,中低分化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各5例,肝内胆管癌及癌旁组织各5例,轻微早期肝脏纤维化5例,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关系。结果高分化肝细胞癌常规组5例,3例强阳性,1例弱阳性,1例为阴性,癌旁组织常规组1例阳性,3例弱阳性,1例为阴性,热修复组均为阴性;中低分化肝细胞癌常规组5例,1例强阳性,3例弱阳性,1例在操作中掉片。癌旁组织常规组5例,2例弱阳性,3例为阴性;肝内胆管癌常规组5例,1例阳性,1例弱阳性,3例为阴性,而热修复组均为阳性。癌旁组织常规组1例阳性,4例为阴性,热修复组均为阴性。轻微早期肝脏纤维化组5例,C53均无表达。结论C53主要定位在肝细胞胞浆中,其表达的强弱与肝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癌旁组织也有低表达,轻微早期肝脏纤维化没有表达。  相似文献   
47.
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259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进行RFA治疗.肝细胞肝癌(HCC)223例行270人次的RFA,病灶总数372枚,平均1.4枚,肿瘤平均最大直径2.4±1.3cm,其中临床分期为Ⅰ期的61例;肝转移癌(MLC)36例行44人次的RFA,病灶总数72枚,平均1.6枚,肿瘤平均最大直径2.6±1.6cm.全组病例的治疗通过经皮穿刺和开腹两种途径.治疗原则为消融范围超过瘤周0.5~1.0cm.结果:RFA治疗后1个月行增强CT检查,HCC完全消融率97.3%(362/372),MLC完全消融率98.6%(71/72).随访2~65个月,HCC局部复发率7.8%(29/372),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7%、55.3%、32.9%,其中61例Ⅰ期HCC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6%、86.1%、47.0%;MLC局部复发率11.1%(8/72).中位生存期16~24个月.HCC患者RFA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2.2%(6/270),MLC治疗中出现2例较严重的并发症.结论:RFA对于肝脏恶性肿瘤尤其HCC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且安全、并发症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8.
因供肝缺乏,需人工肝的支持,以桥接肝移植。人工肝脏的研究已从非生物型发展到生物型。目前研制的生物型人工肝生物成分多用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的猪肝细胞。为适应生物型人工肝的临床应用,本研究参照和改良Naruse方法[2],大量制备了高活率的游离猪肝细胞,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材料①杂种猪,雌雄不限,体重12~15kg。②Ⅳ型胶原酶(Sigma产品)、MEM、WEM(Gibico产品)。③氯胺酮、安定、肝素、生理盐水均为药用规格。④实验用水为三蒸水。2.试剂的制备(1)灌注液(perfusion bu…  相似文献   
49.
秋水仙碱纳米控释微粒抗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铭  方淑昌  朱争艳  周立波  王士贤  陆伟  杜智  宋继昌 《天津医药》2001,29(12):727-731,F003
目的:研究不溶于水的植物性抗癌药秋水仙碱纳米控释静脉注射微粒的制备工艺及其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以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作为基质材料,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包载秋水仙碱的纳米级微粒(NP)。借助扫描电镜观察PLGA-秋水仙碱-NP微粒形态,通过激光光散射实验测定纳米微粒的粒径分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纳米微粒制剂的载药率,以MTT方法做体外杀伤癌细胞实验,进行不同剂量,给药频度条件下体内抑瘤实验。结果:经电镜观察PLGA-秋水仙碱-NP为表现光滑的球形微粒,粒径分布平均值是104.9nm,呈正态分布,PLGA-秋水仙碱-NP载药率为33.0%。体外MTT实验提示纳米粒子粒子与裸药作用相同且显著控释,体内抑制实验表明:控释制剂间隔给药疗效优于包载药物每日给药的疗效,量-效关系, 毒性显著减低,经静脉途径试用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PLGA纳米粒子可以作为抗肿瘤药物秋水仙碱的有效载体,并可在不添加助溶剂等前提下成功制备其静脉注射剂型,实现药物控制释放并减低毒性,发挥药物更佳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0.
人胎肝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人胎肝干细胞 ,从原代分离培养人胎肝干细胞集落 ,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细胞集落分子标志物的表达 ;在体外特定细胞因子作用下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成熟肝脏细胞 ,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从人胎肝组织中成功分离表达AFP、Albumin、Cytokeratin等标志物的胎肝干细胞集落 ,在体外特定细胞因子作用下肝干细胞可定向分化为成熟肝脏细胞。因此人胎肝中同样存在具有干细胞特性的原始细胞 ,体外可定向分化为成熟肝细胞。人胎肝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对于生物型人工肝的制备及其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