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3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背景:颈交感神经阻滞促进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等稳态的恢复.其能否抑制创伤后应激紊乱导致的内稳态失衡仍不明确。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对放烧复合伤小鼠死亡率的影响,探讨颈交感神经阻滞可否成为严重创伤后续损害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麻醉科。材料:实验于2004-02/2005-07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复合伤研究所完成。选择昆明小鼠160只,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80只(仅对动物给予放烧复合伤,颈部注射生理盐水0.3mL)和颈交感神经阻滞组80只(对动物给予放烧复合伤,伤后给予颈交感神经阻滞,1次/d,连续14d)。方法:动物致伤方法:①放射损伤:^60Coγ射线5Gy,照射距离1.5m,吸收剂量率(5.17-5、33)mGy/s,全身一次均匀照射。②烧伤:放射损伤后给予20g/L凝固汽油涂于背部燃烧8s造成15%总体表面积Ⅲ度烧伤(病理切片证实)。颈交感神经阻滞方法:对大鼠进行双侧颈交感神经阻滞,注射5g/t利多卡因0.2mL,注射后5min观察小鼠是否出现类似于霍纳综合征症状。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动物伤后2,5,7,10,15,20,30d死亡率及伤后7,14,21d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另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对放烧复合伤后3,6,14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结果:纳入动物1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与对照组比较.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使放烧复合伤后5,7,10,15,20,30d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对照组各时相点累计死亡率分别为8%,22%,32%,54%,74%,82%,90%;颈交感神经阻滞组分别为8%,14%,16%,22%,28%,34%,56%]。②颈交感神经阻滞组伤后7,14,21d的血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以21d为例,血红细胞计数分别为23-21&;#215;10^12L^-1,14.58&;#215;10^12L-^-1;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6.87&;#215;10^11L^-1,12.57&;#215;10^11L^-1: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0.65&;#215;10^9L^-1,14.58&;#215;10^9L^-1].③颈交感神经阻滞组伤后3,6,14d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以14d为例,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为189,365ng/L;白细胞介素1β分别为14,23ng/L;白细胞介素6分别为70,132ng/U。结论:颈交感神经阻滞显著降低放烧复合伤动物的死亡率,是治疗严重创伤简单而有效的手段;颈交感神经阻滞降低放烧复合伤动物死亡率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抑制过度的炎性反应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62.
60岁以上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 4 5例 6 0岁以上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采用芬太尼 30 μg/kg、咪唑安定0 .2~ 0 .3mg/kg、维库溴铵 0 .6~0 .85mg/kg进行麻醉 ,术后适量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功能及延长术后拔管时间等措施。结果 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与诱导前相比较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诱导后 ,气管插管时 ,插管后各组间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 (各组间P >0 .0 5 )。术后死亡 4例 ,1例死于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顽固性心衰、2例死于低心排。死因与术前伴有其它脏器功能减退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有关。术后呼吸支持时间平均为 (2 5 .3± 8.2 )h。结论 中等剂量芬太尼适用于老年心脏瓣膜患者。术后适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延长呼吸支持时间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观察GIK溶液对瓣膜置换术病人术中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  2 0例病人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GIK治疗组 ,红细胞膜流动性用DPH荧光标记法测定。结果 两组病人转流 30min和停机 30min红细胞膜平均微粘度 (η)、各向异性(г)和脂质过氧化物 (MDA)明显增加 (P <0 .0 1 ) ,对照组停机 30minη、г明显高于转流 30min(P <0 .0 5 ,P <0 .0 1 ) ;而GIK治疗组转前 1 0min、转流 30min和停机 30min各时相点 ,η、г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 ,但对MDA无明显影响。 结论 GIK溶液可明显改善瓣膜置换术病人红细胞膜流动性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总结6例冠状动脉搭桥与同期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 6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功能不全.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置换术。麻醉采用芬太尼为主的静吸复合全麻。麻醉开始后静滴GIK溶液以改善心肌功能。术中应用微量泵静注硝酸甘油、多巴胺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结果 麻醉诱导及体外循环前血流动力学平稳,无心肌缺血表现。停止体外循环后未发生低心排综合征,均恢复良好。结论 以芬太尼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方法用于冠状动脉搭桥与同期行瓣膜替换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5.
该文旨在了解老年男性高血压降压过程中有无J形曲线现象,探讨老年高血压降压的合适范围。方法:选择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846例,根据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分别分为:≤120mmHg(1mmHg=0.133kPa)(S1组)213例,121~130mmHg(S2组)215例,131~140mmHg(S3组)219例,141~150mmHg(S4组)121例,>150mmHg(S5组)78例;≤60mmHg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分析不同种类炮制用醋中川芎嗪含量与陈放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测定盐酸川芎嗪含量,色谱条件为流动相甲醇-0.2 mmol·L-1磷酸二氢铵(46:54),检测波长270 nm。收集15个批次不同种类和存放期的醋,采用Spearman统计方法分析川芎嗪含量与存放期的关系。结果:3个批次白醋和白米醋中未检测到川芎嗪,另12个批次醋中川芎嗪质量浓度10.1~109.5 mg·L-1,川芎嗪含量与存放期的相关系数0.926。结论:不同种类醋中川芎嗪含量相差较大,且与存放期呈较好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重症医学科行气管切开患者94例的临床资料。按带管时间(14d为界)分成两组。带管时间≤14d40例,带管时间〉14d54例。33例患者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术(OT),61例采用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对实施气管切开术后出现的最严重四大并发症:脱管、下呼吸道感染、气管食管瘘、气管大出血,结合其临床资料对其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具体的分析探讨。并探讨OT患者与PDT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94例患者中25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脱管1例,下呼吸道感染20例,气管食管瘘2例,气管大出血2例。气管切开术后带管时间≤14d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4/40),明显低于带管时间〉14d患者的37.0%(20/54),P〈0.01。其中带管时间〉14d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带管时间≤14d的患者(24.0%(20/54)比10.0%(4/40),P〈0.05]。OT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脱管、下呼吸道感染、气管食管瘘、气管大出血、皮下气肿、声门下肉芽肿等是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其中前四位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行气管切开术时,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应选择适当的气管套管,要有娴熟的操作技术,尽量减少带管时间,及时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及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在适应症允许的情况下,采用PDT可以更加迅速、微创、简易地实现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的抢救及治疗。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择期行骨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SF)组和瑞芬太尼(RF)组,每组50例.SF组输注舒芬太尼0.5 μg/(kg·h),RF组输注瑞芬太尼0.3 μg/(kg·min).观察记录手术结束后的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以及术后的疼痛语言(VRS)分级评分和镇静(SS)评分.观察苏醒期内躁动、恶心、呕吐、噩梦、瘙痒以及拔管后嗜睡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均无显著差别,RF组术后躁动发生率、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SF组(P<0.01),SF组镇静强度显著强于RF组(P<0.01).结论 舒芬太尼全身麻醉与瑞芬太尼全身麻醉相比,使用前者的患者苏醒期更平稳.  相似文献   
69.
目的:综述醋及其在中药醋炙中作用的相关报道,为中药醋炙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醋及醋炙中药的文献进行综述汇总.结果:对醋中化学成分及其随陈放时间的变化、醋中成分分析方法、醋中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醋炙工艺、醋炙对中药成分和功效的影响进行了归纳总结.结论:采用现代方法研究醋中的成分,对阐明醋在中药醋炙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0.
本文在总结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医疗救援麻醉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军队应急卫勤分队的性质与任务,探讨地震医疗救援对野战麻醉工作的启示。提出了加强应急卫勤分队麻醉工作管理、改进或研制适合野战麻醉需求的设备、提高特殊环境下麻醉复苏救治水平等建议,对提高军队应急卫勤分队麻醉保障能力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