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3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研究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子-1(SRC-1)基因敲除小鼠严重烧伤早期肝脏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及核转位的变化.方法 以SRC-1基因敲除小鼠为实验组,以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以小鼠15%~20%TBSAⅢ度烧伤为实验模型,观察两组在严重烧伤前及烧伤后1、6、12h肝脏总蛋白NF-κB表达及伤后核转位的变化,同时提取致伤前、致伤后1、6h血清标本,观察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变化.结果 与野生型小鼠相比,SRC-1基因敲除小鼠严重烧伤后肝脏总蛋白NF-κB出水平有所增加,而野生型小鼠有所下降.从核转位的情况来看,SRC-1基因敲除小鼠致伤后NF-κB的入核能力明显强于野生型小鼠,6h差别最大.两组致伤后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均升高,但SRC-1基因敲除小鼠升高更为显著.结论 SRC-1蛋白对严重烧伤具应激性保护作用,缺失SRC-1蛋白使NF-κB功能增强更显著,致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更大量产生,使整体伤情征象更重. -1β、IL-6的变化.结果 与野生型小鼠相比,SRC-1基因敲除小鼠严重烧伤后肝脏总蛋白NF-κB出水平有所增加,而野生型 鼠有所下降.从核转位的情况来看,SRC-1基因敲除小鼠致伤后NF-κB的入核能力明显强于野生型小鼠,6h差别最大.两组致伤后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均升高,但SRC-1基因敲除小鼠升高更为显著.结论 SRC-1蛋白对严重烧伤具应激性保护作用,缺失SRC-1蛋白使NF-κB功能增强更显著,致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更大量产生,使整体伤情征象更重. -1β、IL-6的变化.结果 与野生型小鼠相比,SRC-1基因敲除小鼠严重烧伤后肝脏总蛋白NF-κB  相似文献   
22.
地震灾区伤病员现场急救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  杜智勇  黄河  谭丹  方平  陶军 《重庆医学》2008,37(16):1768-1769
目的 探讨地震现场急救手术麻醉处理的特点和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2例患者现场手术的麻醉,其中局部浸润麻醉12例、神经阻滞麻醉18例、硬膜外麻醉5例、蛛网膜下腔麻醉1例、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15例、气管插管加静脉麻醉1例,采用腕式血压计和掌式氧饱和度仪分别监测血压和氧饱和度.结果 1例患者出现心脏停跳,1例硬膜外麻醉穿破了硬脊膜,其余患者麻醉完善、手术顺利.结论 在灾区现场进行麻醉,首选除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麻醉外的区域神经阻滞麻醉,还可以采用咪唑安定、氯胺酮和少量芬太尼进行无需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同时配备口咽通气道、喉罩和简易呼吸囊等简易的辅助通气工具.这样既能保证手术快速进行,又能满足灾区现场急救手术的麻醉需要.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腔内支架血管隔绝术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5例主动脉瘤腔内支架血管隔绝术患者的麻醉.选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静脉麻醉方案,在控制性降压下实施腔内支架血管隔绝术并进行多指标监测和临床观察.结果 麻醉经过较平稳,围手术期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结论 选择恰当的麻醉方案,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注,是主动脉瘤腔内支架血管隔绝术中成功麻醉管理的关键.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是此种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4.
硬膜外麻醉中静注盐酸曲马多致癫痫样发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盐酸曲马多致癫痫样发作(epileptiform seizures,ES)的可能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3 253例在硬膜外麻醉中静注盐酸曲马多(2~4mg/kg)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 253例患者中共出现癫痫样发作患者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31~45岁),发生率为0.338%(11/3 253),癫痫样发作出现在用药后2.5~5min〔平均(3.7±0.8)min〕,持续时间2~8min〔平均(4.4±1.7)min〕,其中2例自动停止,其余9例使用咪唑安定5~10mg后停止、未再发。发作时伴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分析癫痫样发作前使用的药物有氟哌啶7例、恩丹西酮或格拉司琼3例,1例未用任何药物。结论静注盐酸曲马多(2~4mg/kg)可引起癫痫样发作,而合用氟哌啶等可能是重要诱发因素。发作时加压面罩给氧、静脉注射咪唑安定5~10mg可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5.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1H-NMR的模式识别方法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CHF)血清代谢组学研究的可行性。方法应用1H-NMR技
术对9 例CHF患者和6 例健康人血清进行检测,对所得数据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信号校正偏最小二乘法
(OPLS)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确定CHF患者与健康人血清差异代谢物,比较两种模式识别方法判别能力。结果CHF患者与健
康人血清1H-NMR图谱有明显差异。其中PCA模式识别法未能将CHF组和健康对照组区分开,而用OPLS模式识别方法两组
可明显区分。结论1H-NMR技术是研究CHF代谢组学的有效技术手段,CHF患者血清代谢组与健康人存在明显差异。OPLS
模式识别法明显优于PCA法,能够去除非实验因素的影响,提高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烧伤对SRC-3基因敲除小鼠转录因子NF-κB表达及核转位的影响.方法以SRC-3基因敲除小鼠为实验组,以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以小鼠15%~20%TBSAⅢ度烧伤为实验模型,观察两组在严重烧伤前、烧伤后1、6、12 h肝脏总蛋白NF-κB、IκB-α表达及核蛋白NF-κB转位情况.结果野生型小鼠致伤后肝脏总蛋白中NF-κB各时相点除伤后6 h有所下降外(P<0.05),其余相差不显著,而SRC-3基因敲除小鼠致伤后肝脏总蛋白中NF-κB有增加的趋势;野生型小鼠致伤后肝脏NF-κB核转位明显增加(P<0.01),6 h达到峰值,而SRC-3基因敲除小鼠致伤后肝脏NF-κB核转位亦有所增加,但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P<0.01);野生型小鼠致伤后肝脏总蛋白中IκB-α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而SRC-3基因敲除小鼠致伤后肝脏总蛋白中IκB-α表达伤后1 h明显下降(P<0.01),之后均高于正常(P<0.01).结论严重创伤后SRC-3基因敲除小鼠NF-κB的表达及核转位与野生型小鼠有明显的差异,SRC-3的缺失可能部分抑制了NF-κB对创伤应激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7.
背景: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动态平衡在脑梗死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目的:观察东菱克栓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后血浆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广州军区总医院老年病四科。材料:实验于解放军广州军区总医院老年病四科完成。选择普通级新西兰老龄兔15只,兔龄18-20个月,平均体质量(3.5±0.5)kg,雌雄不拘。方法:将15只兔子通过改良自体血栓法制备兔脑梗死模型,选模中死亡1只,余1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于栓塞后2h耳缘静脉缓慢注入东菱克栓酶,对照组缓慢注入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脑梗死前后血浆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浓度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术前1h,术后2h(注药前),术后6h(注药后4h)的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的变化。结果:纳入兔子15只,选模中死亡1只,其余14只兔子进入结果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兔急性脑梗死术后2h内皮素明显上升(P<0.05,P<0.01),术后6h出现回调下降(P<0.01,P<0.01),其中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急性脑梗死术后2h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明显下降,术后6h出现回升,治疗组回升幅度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机体对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平衡失调存在自身调节机制,早期使用东菱克栓酶溶栓治疗可使内皮素回调幅度明显增加,这可能是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8.
如何做好麻醉实习生的教学工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时期麻醉学科的发展要依赖于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麻醉学科的内容涉及面广,与众多相关学科联系紧密,同时各种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补充更增加了麻醉学科的复杂性。这对麻醉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这一要求,对高效,适用的教学模式的探索是新时期所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9.
30.
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简要综述了地震灾区伤员术前准备、麻醉前用药、麻醉方法与麻醉药物选择和麻醉管理等问题,强调了术前评估和麻醉管理要以心肺功能的维护为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