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3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唐棠  杜智勇  黄河 《重庆医药》2009,38(15):1890-1890,1896
目的探讨地震灾区伤患者零血压下静脉开放技术的应用。方法对地震灾区11例不同类型伤患者无血压条件下实施静脉开放术,对效果及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无血压患者中,5例行右侧股深静脉穿刺,3例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3例行体表浅静脉穿刺。所有穿刺均在地震现场或野战急救帐篷内进行,穿刺过程均顺利成功。结论不同静脉入路可以安全高效地应用于地震灾区无血压患者的急救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地震灾区伤患者零血压下静脉开放技术的应用.方法 对地震灾区11例不同类型伤患者无血压条件下实施静脉开放术,对效果及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无血压患者中,5例行右侧股深静脉穿刺,3例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3例行体表浅静脉穿刺.所有穿刺均在地震现场或野战急救帐篷内进行,穿刺过程均顺利成功.结论 不同静脉入路可以安全高效地应用于地震灾区无血压患者的急救中.  相似文献   
13.
咪唑安定麻醉前用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麻醉前用药的剂量、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择期手术病人75例,分成鲁米那钠组(L组)和4种剂量咪唑安定组(M1-M4)等5组,观察用药前后RR、SPO2以及镇静、抗焦虑评分。结果:注药后30min,M2-M4组SPO2均有所下降,仅M4组与其余各组相比有明显差别(P<0.05);镇静、抗焦虑评分提示L组、M1组达到镇静要求的病人有50%,M2-M4组则有73%-75%。结论:咪唑晏定麻醉前用药剂量在0.10-0.15mg/kg较理想,但要注意病人的呼吸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东菱克栓酶 (DF 52 1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临床疗效。方法 :1 0 4例频发的TIA患者随机分为DF 0 52 1治疗组 (52例 )和川芎嗪对照组 (52例 )。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显效及总显效率 (治愈 +显效 )分别为 88.5 %、1 1 5 %和 1 0 0 %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76 .0 %、9.6 %和 86 .5 % (P <0 .0 5)。DF 52 1治疗后血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结论 :用DF 52 1治疗能迅速终止TIA发作和防止TIA的再发 ,防止TIA演变为脑梗塞 ,降低血液粘度和纤维蛋白原 ,是防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项重要措施。此外 ,应对TIA、高血压等积极进行二级预防是老年TIA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于2001年将生物标志物定义为:能够客观反映和评价某一正常生理过程或病理生理过程以及药物治疗反应的特征性指标。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应该符合以下条件:(1)用以测定的样本比较容易获取,如血液、尿液或穿刺活检组织。(2)生物标志物与所反映的临床现象之间存在因果联系和间接联系,并能够实时反映该现象的动态演变。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早期发现和及早干预动脉粥样硬化可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减少心脏事件,改善患者预后。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生物标志物如肌酸磷酸激酶、肌钙蛋白等不同,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标志物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结果,同时也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键因素。因此,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标志物不但是冠心病的预警信号,同时还是新的药物作用靶点,为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降主动脉缩窄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和探讨降主动脉缩窄手术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 13例降主动脉缩窄患者在控制性低温及降压麻醉下行降主动脉缩窄矫正术。麻醉采用芬太尼为主的静吸复合全麻。麻醉成功并建立各种监测后行体表降温(鼻咽温33~34℃)。术中同时监测上肢及下肢血压,并应用微量泵静注硝酸甘油以控制血压在适当范围内。结果 麻醉诱导及阻断主动脉前上肢收缩压维持在90~120mm Hg(1mm Hg=0.133kPa),下肢收缩压80~100mmHg。阻断主动脉时间15~42min。阻断主动脉期阃上肢收缩压波动在110~130mmHg之间,下肢收缩压40~49mm Hg(1mm Hg=0.133kPa)。开放主动脉后上肢血压无明显降低,下肢血压迅速回升,但较上肢血压低7.5~11mmHg。结论 降主动脉缩窄矫正手术的麻醉处理重点在于适当的低温和控制性低压,并应注意防止急性心衰、心跳骤停、截瘫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先心痛婴儿心内直视术的麻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60例先心病婴儿的麻醉前用药、麻醉诱导、循环管理、重要器官保护和并发症防治等问题。结果 本组患儿膜式氧合器的比例为67.5%,喉头水肿需再次插管11例(占6.875%),3例法乐四联症患儿麻醉前出现缺氧发作(1.875%)、占法乐四联症患儿的11.1%,术后早期死亡的9例患儿(5.625%,9/160)外,术后仅2例患儿出现RDS(1.25%,2/160)。结论 合理麻醉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的选择,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和血流动力学稳定,重要脏器功能的维护,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紊乱的纠正是麻醉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不同病因导致的胸腔积液中的NT-proBNP,进一步探讨NT-proBNP在充血性心衰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诊断性胸腔穿刺的98例胸腔积液患者,按不同病因分为充血性心衰性胸腔积液34例,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13例,肺炎性胸腔积液14例,结核性胸腔积液18例,肝硬化腹水伴胸腔积液10例,肾源性胸腔积液9例。采用ELISIA法测定NT-proBNP。结果与充血性心衰性胸腔积液比较,其余各组NT-proBNP值均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NT-proBNP诊断充血性心衰性胸腔积液的ROC曲线,并且选取NT-proBNP1664.49pg/ml作为充血性心衰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截定点,诊断敏感性为97.3%,特异性为98.7%。结论 NT-proBNP可以广泛应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导致的胸腔积液的诊断中,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且简单快速,费用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人体头低位状态下肢被动运动对背部主要肌肉肌电(electromyogram,EMG)活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30名健康受试者,分析竖脊肌和斜方肌在不同头低位角度(0°、10°、20°、27°)下静止状态、120次/min和140次/min足部摆动模式和680次/min足部颤动模式下EMG变化趋势。结果在头低位静止状态时,4种头低位角度下中位频率(media frequency,MF)随角度增加均呈下降趋势;摆动模式下,4种头低位角度的MF值均小于静止状态,且当摆动速度为120次/min时,MF值随角度增加而减小;速度为140次/min时,MF值无规律性变化。颤动模式下,MF值随头低位角度增大而增大,且均大于静止状态。结论静止状态下,肌肉疲劳程度随头低位角度增加而增加;颤动模式下应选择较小的头低位角度可更好达到锻炼治疗效果,摆动模式下可选择较大的头低位角度有助于较好达到锻炼治疗效果。此外,为避免肌肉过度疲劳造成劳损,摆动速度应不大于120次/min。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运动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6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运动训练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2例,均接受12周相同的冠心病药物治疗,运动训练组同时进行运动训练.另选择30例健康老年人为正常对照组.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6min步行距离试验评估运动耐量.结果 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他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晚期二尖瓣峰值血流速度(A)明显增高(P<0.05),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峰值血流速度(E)、E/A参数明显降低(P<0.05);左心室收缩功能均在正常范围.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和运动训练组患者E、A、E/A参数均有所改善,6min步行距离均有增加,运动训练组E、A、E/A参数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运动训练组较常规治疗组增加更显著(P<0.01);左心室收缩功能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运动训练能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和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