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10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评估云南省血吸虫病潜在传播风险,为推进血吸虫病消除进程提供防治策略依据。 方 法 2015 ~ 2018 年在全省范围内每年选择 1 个疫区县(市)的 2 ~ 3 个疫区村作为被评估村,通过查阅和收集 疫区村被评估当年的前 3 年血吸虫病常规疫情监测资料,现场开展螺情、人群病情和野粪调查等风险监测, 综合评估血吸虫病传播扩散风险。 结果 被评估村常规疫情监测累计查出有螺面积 321 70 hm2 ,1 个村于 2013 年曾发现阳性钉螺;人群血检阳性率 7 95% ,粪检阳性率 0 10% ;未查到病畜。 风险监测累计查出有 螺面积 17 99 hm2 ,有螺框出现率 12 00% ,活螺平均密度 0 830 2 只 /框,未发现阳性钉螺;检测野粪 437 份, 全部为阴性;人群血检阳性率 8 18% ,未发现病原学阳性。 疫情传播扩散风险综合评估,祥云县为高风险, 弥渡县、鹤庆县和楚雄市为中等风险;敏感指标风险等级,Ⅱ级 4 个村,Ⅲ级 6 个村。 结论 云南省血吸虫病 传播扩散风险仍然存在,应继续加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与分析云南省梁河县鼠疫疫源地室内鼠密度和蚤指数,评估鼠疫发生的潜在危险.方法 根据历史鼠疫监测资料,2007年8-9月在云南省梁河县选择30个鼠疫疫源村,对每个村的全部住户进行编号后,随机抽取20户,放置鼠笼和粘蚤纸用于捕获鼠和蚤,计算鼠密度、染蚤率、蚤指数、中位数.结果 黄胸鼠和臭鼷鼱分别捕获133和33只,平均每村捕鼠5只,平均鼠密度为2.8%(166/6000).染蚤鼠101只,染蚤率为60.8%(101/166).收集鼠体蚤344匹,其中印鼠客蚤296匹.缓慢细蚤48匹.鼠体蚤指数为2.1(344/166).捕获地面游离蚤315匹,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26(315/11 888).平均每村5.5匹.其中,猫栉首蚤指明亚种和印鼠客蚤占了地面游离蚤总数的97.8%(308/315).地面游离蚤和鼠体蚤的蚤种构成不一致(精确概率法,P<0.01),鼠体蚤和鼠密度呈现正相关(r=0.68,P<0.01),地面游离蚤与鼠密度和鼠体蚤间均无相关关系(r=-0.17、0.32,P均>0.05).使用诱饵油炸猪皮3600个笼·夜,共捕获105只鼠,使用诱饵油条2400个笼·夜,捕获46只鼠,油炸猪皮的捕鼠效果明显优于油条(χ2=5.59,P<0.05).结论 梁河县鼠疫疫源村室内鼠以黄胸鼠为主,印鼠客蚤和猫栉首蚤指明亚种分别是鼠体蚤和地面游离蚤的优势种.勐宋、邦读村和汤加屯仍有发生鼠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现场评估云南省家鼠鼠疫监测技术和方案,科学调整该省家鼠鼠疫监测方法和模式,提高监测质量和应急处置能力。方法 随机抽取6个监测县(区),对48个固定点和流动点开展鼠密度调查;统一制定鼠疫监测调查表,对监测执行单位和个人进行现场评估。结果 现场监测6县(区)固定点平均鼠密度为2.32%,流动点(菜园地和农耕地)和林地平均鼠密度分别为7.35%和5.01%;监测实际支出平均为29 089元/年;部分县级鼠疫实验室尚未达到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要求,应急装备基本配置参差不齐。结论 云南省的鼠疫监测方案应根据家鼠鼠疫监测工作需要,进行合理调整,增加监测经费投入,提高监测效率,为全省分析疫情和科学防治鼠疫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从鼠疫耶尔森氏菌疫苗株EV76中分离纯化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因子(Pla)的方法。方法采用超声破碎与硫酸铵盐析结合的方法初步提取Pla,经CHT陶瓷羟基磷灰石层析分离纯化,所获取的Pla进行质谱分析及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菌悬液超声破碎后上清以0~10%饱和硫酸铵沉淀,获得含有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31 000、35 000、37 000的3条Pla蛋白带,约占蛋白总量33%;CHT柱层析后,3条带约占蛋白总量80%。经质谱分析,在Mr约为31 000、35 000的条带中含有Pla,Pla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地识别该蛋白。结论采用超声破碎结合硫酸铵盐析的方法可从鼠疫菌中提取Pla,CHT柱层析可达到基本纯化,获得的样品经质谱分析和Western blot实验证实为Pla蛋白。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已建成了省级?市级?县级三级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平台,并开展了实验室质控样本考核、核酸诊断方法与免疫诊断试剂现场应用评价等活动。本文系统总结了云南省血吸虫病诊断参比(网络)实验室的评审过程、参比实验室的运行,分析了云南省血吸虫病诊断参比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血吸虫病参比及网络实验室的建成将为云南省新时期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云南省洱源县进入传播控制阶段后不同时期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效果进行评估,为进一步开展传染源监测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洱源县平坝亚型流行区文笔村和高山亚型流行区前甸村作为调查地点,2011年和2018年分别调查2个村传染源种类、血吸虫感染情况和传播能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2011年在前甸村检出人、牛、马、犬、鼠血吸虫感染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19%、0.91%、1.25%、3.13%和0.95%;在文笔村检出人、牛、犬血吸虫感染阳性,阳性率分别为0.76%、1.66%和9.30%。2018年2个村人、牛、马、猪、羊、犬、鼠中均未检出阳性。2011年2个村各种传染源中,均以牛相对传播指数和宿主日排卵总数最高。2011年前甸村和文笔村共捡获野粪731份,其中前甸村捡获的野粪以马、牛、犬粪为主(分别占34.40%、29.80%和20.20%),查到血吸虫感染阳性犬粪及马粪(阳性率分别为11.94%和6.90%);文笔村捡获的野粪以犬、牛、人粪为主(分别占44.59%、39.83%和14.29%),查到阳性犬、人粪及牛粪(阳性率分别为16.95%、9.52%和2.33%)。2018年前甸村和文笔村共捡获野粪204份,其中前甸村捡获的野粪以羊、犬、牛粪为主(分别占36.27%、33.33%和27.45%),文笔村捡获的野粪以犬、牛、人粪为主(分别占72.55%、11.76%和10.78%),未查出血吸虫感染阳性野粪。结论 洱源县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效果显著,人、牛作为血吸虫病主要传染源的地位已得到有效控制;今后应继续强化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加强和重视犬和鼠等保虫宿主防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2省,虽然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局部地区仍存在血吸虫病疫情回升的风险。本文对2011、2013年发生在云南省传播阻断地区的两起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处置事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死灰复燃的风险依然存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14株钩端螺旋体混生株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省孟连县是钩体血清群(型)较为复杂的地区之一,至今已检出14个血清群、22个血清型。作者在复核分离自该县的75株钩体菌株群别时,发现14株钩体的菌群与新分离时的鉴定发生了变更。14株钩体中,12株分离自病人血液、2株分离自鼠肾。第一次初定与第二次复定的时间相隔一年以后,菌群发生了变更,时隔半年后,又做了第三次复检工作,结果与第二次相同。从14株钩体三次定群结果发现:14株钩体均为混生株,混生率为18.7%,其中:黄疸出血群1株变为赛罗群;爪哇群6株变为波摩那群1株、赛罗群4株、巴达维亚群1株;致热群3株变为赛罗群2株、七日热与赛罗群交叉1株;赛罗群3株变为爪哇群2株、巴达维亚群1株;塔拉索夫群1株变为巴达维亚群巴叶赞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就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近一年收治的8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依据患者意愿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0例.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中医针灸治疗,对参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2.50%;实验组无不良反应,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应用中医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理想效果,且安全性高,该疗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中药敷脐散治疗小儿久泻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990年以来 ,采用自拟中药敷脐散治疗小儿久泻10 0例 ,效果满意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0 0例 ,男 41例 ,女 5 9例 ;发病年龄≤ 7个月 2 1例 ,8个月~ 1 5岁 6 2例 ,<1 5岁 17例 ;起病时间 14d~ 2个月 ;脾肾阳虚证 40例 ,脾虚泻 32例 ,风寒泻 2 0例 ,湿热泻 6例 ,伤食泻 2例。2 治疗方法2 1 药物组成 五倍子 5 0g ,人参芦 3枚 ,生地榆 30 g ,白胡椒2 0粒。阳虚者加肉桂、补骨脂各 5 g ;风寒证加白芷 3g ;湿热证加黄连 3g ;伤食者加莱菔子 5 g。2 2 治疗方法 将上述药物研为细末 ,过 10 0目筛 ,每次用药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