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2篇
医药卫生   25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X综合征患者内皮素-1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 X综合征患者内皮素 - 1( ET- 1)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  方法 :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 15例 X综合征患者 ( X综合征组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并测定其血中 ET- 1含量 ,与 2 0例正常人 (正常对照组 )进行对照。  结果 :1X综合征组患者反应性充血引起的肱动脉内径变化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 [( 4 .2± 2 .1) %比 ( 13 .6±3 .2 ) % ,P<0 .0 0 1],而两组患者对硝酸甘油的反应无显著性差异 [( 2 1.6± 7.8) %比 ( 2 2 .8± 4 .7) % ,P>0 .0 5 ]。 2 X综合征组患者在胸痛前、胸痛发作时及胸痛后的 ET- 1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 6.74± 2 .4 1ng/ L ,10 .0 7± 1.93 ng/L及 7.4 2± 2 .2 4 ng/ L比 4 .13± 1.3 6ng/ L ,P<0 .0 1)。胸痛发作时 ET- 1含量较胸痛前及胸痛后亦有明显差异 ( P<0 .0 1)。 3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与 ET- 1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 ( r=- 0 .73 2 8,P<0 .0 0 1)。  结论 :X综合征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心绞痛发作和 ET- 1水平增高有关。提示内皮功能异常在 X综合征患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02年国内I临床应用Amplatzer或国产封堵器关闭室间隔缺损(VSD)以来,总体结果满意,但部分患者会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度AVB),严重者最终需安装永久起搏器。检索并回顾分析国内2002年至今文献报告的VSD介入封堵发生的Ⅲ度AVB病例,探讨VSD封堵时发生Ⅲ度AVB的特点及处理。  相似文献   
24.
目的应用经食管超声(TEE)和心导管技术同步检测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前、后肺动脉楔嵌压(PCWP)的变化。方法应用TEE检测46例患者OPCABG术前后二尖瓣血流频谱(MVF)和肺静脉血流频谱(PVF),同步应用心导管技术检测PCWP。对术前、术后所测量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将PCWP与TEE所测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OPCABG术后TEE测量的反映左室收缩舒张功能的指标和PCWP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0.05);MVF与PVF的多数指标与PCWP有相关性(r=0.30~0.76,P<0.01~0.05),其中反向A波峰值血流速度(PVa)、反向A波速度时间积分(VTIpva)及MVF与PVF相结合的指标Tpvadt mvadt、Tpvat mvat与PCWP相关性最好(r=0.75~0.89,P<0.001)。结论OPCAB术后即刻左室功能改善,TEE检测PVF和MVF可用来准确估算PCWP,对OPCAB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5.
目的报告6例维拉帕米敏感的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折返路径标测结果和射频导管消融效果。方法6例(男4,女2)左心室特发性室速的患者,电生理检查常规插入右心室心尖与冠状静脉窦电极,并经左、右股动脉分别插入消融导管和10极冠状静脉窦标测电极至左心室,使后者可依次记录到希氏束电位(H)、左束支电位(LB)、左后分支的蒲氏纤维电位(P)和心室肌电位(V),室速时P电位领先。消融导管电极在P电位电极对附近寻找到P电位最领先的点实施消融。结果前三例中凡在未记录到P电位的点放电,虽然V波最早,都是无效点,而最后消融成功的点,都记录到最领先的P电位;后三例都必须记录到最领先的P电位后才放电,均1次放电成功。6例随访至今6~20个月,未服任何抗心律失常药均无室速发作。结论左心室标测法不仅对研究左心室特发性室速的折返路径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临床治疗也很有帮助,既可缩短手术时间,又可提高消融质量。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他汀类药物抗炎作用。方法选择3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心房颤动组(AF组)及心房颤动伴缺血性脑卒中组(AFIS组),择期测定HsCRP、IL-6、TNF-α。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每日一次口服,连用两周后再次进行上述指标检测。结果 AFIS组患者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AF组患者,AFIS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与病情轻重及梗死面积的大小有关,治疗后患者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AFIS组患者较AF组患者有更高的炎症水平,其炎症因子水平与病情轻重及梗死面积的大小有关,他汀类药物对此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7.
344例射频消蚀术中出现并发症9例(2.6%),其中心脏破裂致死1例(0.3%),III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0.9%),心室颤动2例(0.6%),主动脉瓣损伤、大头导管误入冠状动脉引起冠状动脉一过性缺血及股动脉术后出血形成巨大皮下血肿各1例。对各种并发症的防治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经验不足是产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8.
采用国产及Inoue球囊导管行二尖瓣分离术(PBMC),治疗11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9例成功。左心房平均压从术前3.2±0.65kPa降至术后1.8±0.4kPa(P<0.01),二尖瓣压差从2.12±1.03kPa降至0.68±0.6kPa(P<0.01),肺动脉平均压从4.24±0.52kPa降至2.83±0.31kPa,二尖瓣口面积从1.07±0.13cm~2增大至1.94±0.19cm~2(P<0.001),说明PBMC有减轻病人症状、创伤小、无开胸痛苦及风险、康复快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rmyocardialinfarction,A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rimarypercutaneous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PTCA)前后血小板功能的动态变化,为临床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依据。方法:AMI发病6小时以内成功的进行P-PTCA的患者33例,按PTCA前、后不同时间抽取周围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每个病人不同时期的PAC-1和CD61b。以年龄、性别相当的健康体检者10例为对照。结果:33例AMI患者P-PTCA前PAC-1为(1.82±0.7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之后开始下降,至PTCA后8小时为(1.35±0.66),明显低于PTCA前(P<0.01);P-PTCA后24小时PAC-1又升高至(2.28±0.87),显著高于PTCA后8小时(P<0.01);而后PAC-1逐渐下降,至168小时趋于正常。CD61b在P-PTCA前与正常对照无差别(P>0.05),P-PTCA后各不同时间的CD61b相比也无差别(P>0.05)。结论:AMI患者行P-PTCA,在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的同时激活了血小板,所以P-PTCA后需要更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