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前列腺中央腺体MR波谱谱线的信噪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前列腺中央腺体MR波谱(MRS)谱线的信噪比(SNR)与病变性质的关系。方法对18例因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TULIP)术患者的MRS谱线作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结果分为3组:中央腺体偶发癌(IDPC)组5例、腺体增生为主的BPH(glandular BPH,GBPH)组7例和基质增生为主的BPH(stromal BPH,SBPH)组6例。统计中央腺体感兴趣区内所有SNR≥5、SNR〈5和有脂峰干扰的体素数量及所占比率情况,分析SNR与病变性质的关系。结果18例患者共测量体素3632个,SNRI〉5体素1579个(占总测量体素的43%),SNR〈5的体素1873个。SBPH组SNR〈5的体素所占比率(67.64-21.8)%大于GBPH组(37.1±14.5)%和IDPC组(39.9±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BPH组和IDP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中央腺体的MRS谱线中,部分谱线由于SNR低,不能用于代谢物半定量分析,尤以SBPH患者的SNR〈5体素所占比率最大。  相似文献   
52.
目的比较盆腔MRI和全身骨扫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收集183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资料,包括盆腔MRI和全身骨扫描检查结果。根据临床综合诊断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对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183例患者中,37例确诊临床骨转移,146例无临床骨转移。37例骨转移患者的转移灶位置,5例位于盆腔内,3例位于盆腔外,29例位于盆腔内外。②盆腔MRI检查诊断24例骨转移,均经临床综合评价确诊为骨转移(100%,24/24)。全身骨扫描诊断27例骨转移,96.4%(27/28)经临床综合评价确诊为骨转移。其它骨转移的确诊均经临床综合诊断。③将盆腔MRI和同位素骨扫描的结果进行比较,盆腔MRI检查未见明确骨转移灶的患者共159例,其中仅有4例患者(4/159,2.52%)全身骨扫描可明确诊断骨转移。④评价2种影像检查方法对全身骨转移的预测和诊断效果,盆腔MRI对全身骨转移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8.38%、87.0%和85.25%;全身骨扫描对骨转移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59%、62.33%和68.85%。MRI的特异性和准确性高于同位素骨扫描(χ2=23.458,P=0.000;χ2=13.906,P=0.000),同位素骨扫描的敏感性高于MRI(χ2=4.163,P=0.041)。结论盆腔MRI也可用作前列腺癌全身骨转移的诊断。当盆腔MRI检查未见骨转移灶时,发生全身骨转移的机会较低。  相似文献   
53.
正常中国成年男性前列腺MRS的研究:解剖区域和年龄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用三维质子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成像的方法定量测量中国正常成年男性前列腺不同解剖分区和年龄段的MRS代谢水平。方法符合观察正常前列腺代谢水平的前列腺MRS检查者27例,分为青年组(≤40岁)10例和中老年组(>40岁)17例。将前列腺分为外周带和中央带,右侧和左侧的底部、中部和尖部共12个分区,测量其(胆碱+肌酸)/枸椽酸盐[(Cho+Cre)/Cit]的比值。结果①正常青年组和中老年组组内前列腺外周带和中央带内各区(Cho+Cre)/Cit的比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Ρ>0.05);外周带与中央带之间的(Cho+Cre)/Cit比值有显著性差异(Ρ<0.05)。②正常青年组和中老年组组间前列腺外周带(Cho+Cre)/Cit的比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Ρ>0.05),但中老年组前列腺中央带(Cho+Cre)/Cit的比值显著低于青年组(Ρ<0.05)。结论前列腺各代谢物的定量测量正常值变动范围大,前列腺不同解剖区域和年龄段的正常代谢水平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E-Cadherin、β-catenin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RC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2例肾透明细胞癌和10例正常肾组织进行E-Cadherin、β-catenin蛋白检测。结果 RCCC组织中,E-Cadherin、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7.7%(42/62)和77.4%(48/62),二者表达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E-Cadherin、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与RCCC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E-Cadherin、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在侵袭转移组和非侵袭转移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adherin、β-catenin蛋白低表达或异常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的分化、恶性程度有关,并对肾透明细胞癌预后评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病灶内分泌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 40例临床确诊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连续病例接受扩散加权成像序列(DWI)检查:治疗组17例,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经过内分泌治疗后患者;对照组23例,均为前列腺癌伴骨转移的初诊病例,未经过任何治疗.治疗组所有患者为治疗有效病例,无临床复发表现.在b=0及b=800 s/mm2的DWI中,测量骨转移病灶、正常肌肉(右侧臀大肌)、正常骨(通常取右侧股骨头)及充盈膀胱的ADC值.应用非参数独立样本检验比较两组患者骨转移病灶的ADC值,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组骨转移灶ADC值为(1.10±0.50)10-3 mm2/s,对照组骨转移灶ADC值为(1.12±0.30)10-3 mm2/s(P>0.05).结论 MR DWI不能反映前列腺癌骨转移灶内分泌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6.
3.0T MR 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系统扩散加权成像所得ADC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54例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病例,其外周带病理正常者18例(第一组),炎症13例(第二组),癌23例(第三组),每一例外周带以六分区法分为六区,并根据穿刺活检结果将各个外周带区域归类为正常组、炎症组及癌组。测量各分区的ADC值(b值=800s/mm2),对三个不同病理组进行方差分析。癌与非癌组之间进行ROC分析。结果正常组、炎症组、癌组ADC值依次降低,分别为(1.55±0.25)×10-3mm2/s、(1.40±0.23)×10-3mm2/s和(1.07±0.30)×10-3mm2/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上临界点取1.17×10-3mm2/s时,癌和非癌鉴别诊断的敏感性为61.3%,特异性为84.5%,准确性为80.0%。结论3.0T扩散加权成像可见前列腺外周带癌区、炎症区及正常区ADC值存在明显差异,可用于鉴别病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57.
十二指肠结核少见,术前确诊较困难.笔者将本院证实的4例十二指肠结核患者的X线表现及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探讨其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尤其是与十二指肠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ADC 值结合血清PSA检测在前列腺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经穿刺活检证实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47例.年龄56~86岁.临床分期A期2例,B期18例,C期27例.高分化(2~4)1例,中分化(5~7)23例,低分化(8~10)23例.血清t-PSA为1.41~603.16 ng/ml,f-PSA为0.10~12.29 ng/ml.F/T比值0.01~0.36,行MR扩散加权检查,扩散敏感系数800 s/mm2.按病理结果将前列腺分为癌区和非癌区.测量每个分区及整个腺体的ADC值,并与血清t-PSA、f-PSA、F/T比值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47例患者前列腺癌区和非癌区ADC值分别为(1.29±0.28)×10-3、(1.78±0.32)×10-3mm2/s,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8,P<0.01).癌区ADC值与t-PSA、f-PSA呈负相关(γ=0.353,P<0.01;γ=-0.401,P<0.01),与F/T比值呈负相关(r=-0.123,P>0.05). 结论癌区ADC值与t-PSA、f-PSA呈负相关,ADC值结合PSA有可能在术前对肿瘤进行更准确地定位和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PB)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IPB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术后予以膀胱灌注化疗。结果随访3个月-9年,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结论 IPB诊断依赖于病理检查,TURBT术后予以膀胱灌注化疗有利于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60.
MRI对前列腺癌诊断准确性的系统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随访评估MRI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方法 对因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异常而接受前列腺MR检查的612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随访对象中396例在MR检查后3个月内接受首次穿刺或手术,其中发现前列腺癌183例。MR检查结果与穿刺或手术后病理结果有显著相关性(χ2=106.04,P<0.05)。MR检查诊断准确率75.25%(298/396),敏感度83.06%(152/183),特异度68.54%(146/213),阳性预测值69.41%(152/219),阴性预测值82.48%(146/177)。MRI分期为B期者穿刺阳性率为52.21%(59/113),C期、D期者穿刺阳性率分别为86.17%(81/94)和100%(12/12)。在213例3个月内穿刺未发现前列腺癌患者中,随访期内新发现前列腺癌12例,其中6例(6/67,8.96%)MRI曾诊断为癌,6例(6/146,4.11%)MRI曾诊断为非癌。612例患者中共发现前列腺癌195例,失访134例。结论 MRI对C期及D期的前列腺癌患者有较大诊断价值;对1次穿刺未发现肿瘤而MRI提示异常的患者需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