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1.
逄波  冉陆  李迎慧  景怀琦 《疾病监测》2004,19(11):430-433
李斯特菌病是一种波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新发食源性疾病,以病死率高、传播迅速、波及范围广、能引起大流行为特征,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是引起李斯特菌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感染性腹泻患者标本与外环境水产品标本的检测,掌握深圳市香港海鸥形菌病原学特征及分子分型。方法用传统方法和荧光PCR法同时检测香港海鸥形菌,阳性菌株用K-B法做药敏试验和PFGE分子分型。结果在329份淡水鱼中共检出7份阳性标本,579份腹泻病人标本未检出。该菌对临床常用的24种抗生素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对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吩、头孢噻腭、头孢哌酮、头孢曲松耐药,头孢西丁为中介,其余均为敏感。7株香港海鸥形菌生化反应阳性的,荧光PCR结果均为阳性。PFGE分子分型表明7株菌不具有同源性。结论本文建立一套完整的对该菌的分离鉴定、基因诊断和PFGE分子分型方法;了解深圳地区主要流行菌型,预测深圳地区该菌的流行趋势,为应对食源性疾病突发事件和水产品安全问题做好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深圳市感染性腹泻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状况,以提高监测工作质量。方法参照国际疾病监测系统评估方法,依据深圳市感染性腹泻病原谱哨点监测工作方案要求,通过现场考察、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该市11家哨点医院、6个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情况及该系统使用情况开展调查。结果本次评估共调查该信息管理系统相关操作人员40人,男性14人(35%),女性26人(65%),其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2人,医疗机构18人,被调查人群在性别、年龄、学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可操作性方面,大部分人认为系统容易使用,界面美观舒适,用语浅显易懂,能很快学会;47.5%的人认为登录速度还不够理想。在简便性方面,大部分人认为该系统对日常工作影响较小,病例定义容易判断、细菌和病毒纳入标准较容易判断,病例排除标准容易判断;41.0%的人认为系统要求的样本数量难以达到。在及时性方面,对患者样本的采集和检测基本能在患者发病3d内完成,但对患者信息的录入时间不一致;在数据可靠性方面,大部分人认为录入数据真实可信,结果真实可信,愿意使用该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功能能够达到需求,有32.5%的人认为不能很好地了解本监测点的情况。在目的可达性方面,大部分人认为能够了解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谱构成,对暴发疫情起到早期预警的作用,能够引导对重点地区和人群的主动监测,能为微生物风险评估提供疾病监测的本底数据。结论深圳市感染性腹泻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运转良好,但仍存在部分问题,个别监测目标目前仍难以实现,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便不断完善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工作,2003年SARS疫情之后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随着病原体传播影响因素不断变化,对监测预警关口、预警信息、预警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等鉴定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逐渐成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的当务之急。本共识组织中国医学科学院、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编辑部、深圳市动物疫病防控中心、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16家机构共计31位相关领域知名专家,通过对当前重点传染病(39种法定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形势总结分析,基于“同一健康”理念,针对重点传染病,形成第四代综合监测方案。旨在通过对人、动物、病媒生物等主要疫源宿主和相关环境的病原体,结合流行传播影响因素、风险评估要素,展开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系统性监测,以早期发现、预测预警重点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变异和流行传播特征。同时,基于第四代综合监测方案,我们尝试构建传染病综合监测组织管理体系、数据融通共享的数智化监测预警平台和集约化病原检测技术体系。这一系列的思考,以多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明确诊断并分析l例新生儿疑似流行性脑膜炎死亡病例可能的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方法 收集死亡病例的血液标本及其密切接触者的咽试子标本并进行菌株的分离培养和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 死亡病例的血标本及其密切接触者患儿父亲咽试子标本均分离到B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2株菌株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利福平、氯霉素、头孢噻吩、红霉素及四环素均敏感,对磺胺类药耐药.结论 根据该病例的特点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该病例为B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深圳市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主要基因型。方法对5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分别用TEM、SHV、CTX-M和OXA-1群基因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92%菌株检出CTX-M型ESBLs,测序结果显示,以CTX-M-14型ESBLs为主,其次为CTX-M-55型。结论 CTX-M-14型和CTX-M-55型是深圳地区大肠埃希菌ESBLs的主要基因型。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7家医院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区级、街道人民医院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7家区级、街道二级甲等医院2009年1~9月分离的1765株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对广谱青霉素、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60%,肺炎克雷伯菌对广谱青霉素、第一和第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40%,两种菌对碳青酶烯类的敏感率为95%~100%,对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敏感率达90%~95%,产ESBLs率分别为44.6%和29.0%。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第一和第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90%,对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91.4%,对碳青酶烯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率为70%~8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结论深圳市区级、街道人民医院常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普遍存在,应长期开展对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引起一起食物中毒的蜡样芽孢杆菌进行快速诊断和分子分型。方法对中毒人员的呕吐物、肛拭子、可疑食品等样品用国标方法进行实验室检测,同时采用自主建立的荧光PCR方法进行快速检测。所分离的菌株PCR扩增vrrA基因多态性位点,产物进行基因双向测序和比较分析。结果在10份呕吐物、肛拭子、可疑食品中用传统方法和荧光PCR方法同时检出8份蜡样芽孢杆菌阳性,生物分型为10型。PCR测序结果显示它们有99%的同源性。结论这是一起食用了由蜡样芽孢杆菌10型污染的食品引起的呕吐型食物中毒,用蜡样芽孢杆菌呕吐毒素基因cesB为检测靶标的荧光PCR方法可以快速灵敏地对此类食物中毒进行初步诊断。以vrrA基因为多态性位点的PCR基因测序方法可用于蜡样芽孢杆菌的分子分型和食品污染源的准确追踪。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解深圳市部分医院洁净手术室的洁净效果,以便强化管理和保障洁净效率.方法 采用现场检测方法,对6所综合医院新建和改建的45间洁净手术室及其23间辅助用房洁净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 所检测的洁净手术室主要控制参数沉降菌浓度、尘埃粒子数合格率分别为100%,97.8%,静压差和相对湿度合格率偏低,仅为68.9%和66.7%;洁净辅助用房的主要控制参数沉降菌浓度、尘埃粒子数合格率为100%,但静压差和相对湿度合格率也偏低,仅为69.6%和78.3%.结论 深圳市部分新建、改建的洁净手术室主要控制参数沉降菌浓度、尘埃粒子数合格率高,但静压差、相对湿度合格率较低,洁净手术室的硬件建设和管理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鉴别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并与直接测序法比较,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分枝杆菌16~23srDNA间隔区序列设计引物,建立检测分枝杆菌的PCR分型方法,并利用该技术对5例临床分离株进行PCR扩增,借助凝胶电泳分析和直接测序分析进行临床分离株的分子分型。结果 5例分离株均耐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丁胺卡那、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硫异烟胺、力克肺座和比嗪酰胺,为多重耐药菌株。PCR扩增结果和直接测序结果相吻合,均为脓肿分枝杆菌。结论分枝杆菌高度保守的16~23srDNA间隔区序列可做为分枝杆菌鉴定的靶基因,建立快速、特异、敏感的PCR扩增体系,且从基因水平上可对分枝杆菌进行分子分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快速、准确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