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研制坎地沙坦酯自微乳软胶囊,并对其溶出度进行评价。方法制备坎地沙坦酯自微乳软胶囊,并按药典方法考察自微乳软胶囊与普通胶囊在三种不同溶出介质(水、0.1mol/L盐酸和pH6.8的缓冲溶液)中的溶出度。结果坎地沙坦酯自微乳释药系统处方为乙酸乙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RH40:聚乙二醇400为9∶14∶7。坎地沙坦酯自微乳受溶出介质的影响小,且溶出速率高于普通胶囊。结论自微乳软胶囊能显著提高坎地沙坦酯的体外溶出。  相似文献   
92.
嗜酸粒细胞白血病(Eosinophilic leu-kemia简称EL),临床上甚少见,20年来本院仅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并收集20年来国内报告的病例作一综合分析。 病例报告 患者(住院号31314),女,19岁,汉族,安徽籍。因头昏乏力2月余,外周血白细胞计数38.2×10~9/L,分类:嗜酸粒细胞64%,并见幼稚细胞,以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嗜酸粒细胞白血病于1987年2月17日收住院。入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 探讨不可逆电穿孔(IRE)同步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收治于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的30例LAP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在IRE消融开始前均静脉滴注吉西他滨30 min,IRE术后2周进行常规静脉滴注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化疗方案。结果 术后90 d内未发生与IRE相关的死亡病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3.8个月(3.5~36.4个月),联合治疗后的中位总生存期为20.5个月(诊断)和17.1个月(IRE术后)。在1、3和6个月的客观反应率(ORR)分别为93.3%、83.3%、66.7%。发生了4例严重不良反应,其中2例胰腺炎、1例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和1例胃十二指肠动脉出血,经对症治疗后均得到缓解。结论 IRE同步化疗治疗LAPC有效且耐受性良好,为LAPC患者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5.
近距离工作和户外活动对学龄期儿童近视进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近距离工作以及户外活动等对学龄期儿童近视进展的影响。方法:将80名 7~11岁的在校学生随机分入观察组(41人)和对照组(39人),指导观察组控制近、中距离工作时间30 h/周以内,增加户外活动至14~15 h/周以上,2年内定期医学验光得到屈光度,2年后由眼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阅读、书写、使用电脑等近距离工作时间;看电视、课外辅导等中距离工作时间;户外活动时间;使用自然光线以及每日戴镜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儿童的年平均屈光度进展度数为0.38±0.15 D,明显低于对照组(0.52±0.19 D)(P<0.01)。观察组近距离工作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看电视、课外学习等中等距离用眼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户外活动时间(13.7±2.4 h/周)明显长于对照组(6.2±1.6 h/周)(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4个变量是减慢近视屈光度进展的主要因素:增加户外活动,增加戴镜时间,较多使用自然光,减少使用电脑时间。在观察组内,增加户外活动减慢近视进展(t=-2.510,P<0.05);在对照组内,增加戴镜时间是减慢近视进展的主要因素(t=-3.115,P<0.05)。结论:增加户外活动,尽量使用自然光线和坚持戴镜可以减慢学龄期儿童的近视进展。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目标管理在提高肝切除病人快速康复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根据手术类型,从开腹肝切除、腹腔镜肝切除及机器人肝切除快速康复病人中分别按照1:2、1:3和1:2的比例进行抽取。共选取2017年7月—2018年5月入组快速康复的63例肝切除病人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6月—2019年4月的78例病人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快速康复处理流程,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目标管理的一系列强化执行方案。探讨2组在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关键护理措施落实率、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措施目标完成率、快速康复实施质量及病人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病人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关键护理措施落实率、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措施目标完成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快速康复实施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 目标管理方案可显著提高快速康复的执行率和执行效果,提高病人满意度。医护人员应采取合理措施提高病人依从性,改善快速康复临床实施质量。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阴性血管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重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杭州市中医院肾科随诊7年的1例ANCA阴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肾脏病理及治疗过程。结果:该例患者以非特异性全身症状及肺、肾损害为主要表现,经过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针(CTX)诱导缓解、小剂量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后,2012年05月~2016年03月期间患者病情控制良好,肾功能稳定,但反复出现肺部感染伴血管炎活动。结论:ANCA阴性血管炎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时,要注意肺部的血管炎活动情况;原发病的治疗需兼顾患者的免疫功能,以减少感染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索研究肺心宁颗粒调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大鼠肺组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组与肺心宁组。采用气道滴注脂多糖联合烟熏方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泼尼松组、肺心宁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醋酸泼尼松片、肺心宁颗粒灌胃,空白对照组正常喂养,连续30 d,第31 d处死大鼠提取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结构的变化、评分并测定平均肺泡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均肺泡数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支气管黏膜上皮、支气管壁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周围肺泡病变的各项指标评分及气道病理总分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肺心宁组与泼尼松组大鼠平均肺泡数增加(P0.05),且作用优于泼尼松组(P0.05);肺心宁组与泼尼松组大鼠肺组织支气管黏膜上皮、支气管壁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周围肺泡病变的各项指标评分及气道病理总分降低(P0.05),且与泼尼松组作用相当(P0.05)。结论肺心宁颗粒可能通过减少肺大泡的形成而减少痰液分泌,从而发挥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气道炎性病理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索研究肺心宁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的血管内皮及炎性因子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与肺心宁低、中、高剂量组。采用气道滴注脂多糖联合烟熏方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正常喂养,模型组、对照组、肺心宁各剂量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左氧氟沙星片、肺心宁汤灌胃,连续2周。第15天采用ELISA法测各组大鼠血清ET-1、IL-4、IL-8、IL-10、TNF-α的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和肺组织匀浆NO含量,行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肺心宁汤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4、IL-8、TNF-α、ET-1明显升高(P0.05或P0.01),IL-10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肺心宁高组血浆及肺组织匀浆NO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肺心宁高组大鼠血清中IL-8降低(P0.05),IL-10明显升高(P0.01)。结论肺心宁汤能提高COPD大鼠的IL-10及NO含量,减少IL-4、IL-8、TNF-α、ET-1的含量,有效缓解肺部炎症,改善肺组织病理。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分析厌氧菌的临床分布情况及耐药程度,对比琼脂稀释法与E试验法在脆弱拟杆菌药敏试验中的差异,探讨E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临床分离的137株厌氧菌,采用16S rRNA 测序技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传统生化反应卡鉴定菌株,琼脂稀释法和E试验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