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7 毫秒
71.
细菌分离培养是医学临床检验一项重要的检测手段,用以检查病人体内感染的病原体,是一个复杂的医学检验技术。细菌培养从标本的留取到培养液的选取、培养、鉴定、诊断各个环节均会存在不同的安全风险,而影响检验结果的质量,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金匮肾气丸合补肺汤联合呼吸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膈肌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行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加用金匮肾气丸合补肺汤。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两组气道阻力、呼吸压力及气道峰压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右侧膈肌移动度、左侧膈肌移动度、FVC、MVV及FEV1/FVC、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合补肺汤联合呼吸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膈肌障碍可提高膈肌功能,改善呼吸功能及肺功能。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成骨诱导后成骨转录共刺激因子(TAZ)和Wnt/β-catenin mRNA的表达,探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BD)潜在的治疗靶点。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10例初治MM患者及10名健康对照者骨髓MSC,体外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茜素红实验检测矿化物沉积、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骨桥蛋白(OPN)、骨钙素(OC)、碱性磷酸酶(ALP)、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mRNA的表达,分析成骨细胞分化指标变化;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成骨细胞的TAZ、Wnt/β-catenin mRNA,分析两组间TAZ和Wnt/β-catenin mRNA表达差异。结果 骨髓MSC 体外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阳性,呈现明显红色钙化结节;实验组MSC 诱导后与诱导前相比,成骨细胞分化指标OC、ALP、Cbfα1 mRNA表达增高[(2.0958±0.5665、2.6670±0.3847、0.8463±0.3473)比(1.3487±0.9291、1.1452±0.6054、0.4439±0.2945)](t值分别为2.171、6.709、2.795;均P<0.05);对照组MSC 诱导后与诱导前相比,成骨细胞分化指标OPN、OC、ALP、 Cbfα1 mRNA表达增高[(2.1096±0.8267、2.8991±0.3531、4.3045±0.2844、1.3273±0.4075)比(1.2200±0.9091、0.8780±0.3927、1.9161±0.2684、0.6736±0.2513)](t值分别为2.289、12.103、25.134、4.411;均P<0.05)。MSC 体外诱导成骨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成骨指标OPN、OC、ALP、Cbfα1 mRNA表达降低[(1.2710±0.5636、2.0958±0.5665、2.6670±0.3847、0.8463±0.3473)比(2.1096±0.8267、2.8991±0.3531、4.3045±0.2844、1.3273±0.4075)](t值分别为-2.650、-3.805、-10.822、-2.841;均P<0.05)。实验组骨髓MSC体外成骨诱导后TAZ、β-catenin mRNA(2.2315±1.0723、0.5801±0.2159)比对照组(4.4140±0.8325、0.9516±0.292)表达降低(t值分别为-5.085、-3.235;均P<0.05)。结论 骨髓MSC 体外诱导细胞OPN、OC、ALP、Cbfα1 mRNA表达增高,成功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MM患者MSC 向成骨细胞分化潜能比健康人降低,TAZ和Wnt/β-catenin 基因可作为MBD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4.
烟酸缓释胶囊的研制及释放度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祎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21(6):663-664,673
目的制备烟酸缓释胶囊并建立其释放度测定方法。方法使用离心造粒机,采用粉末层积法制备了空白母核、烟酸微丸,采用流化床技术对其进行了缓释包衣,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包衣处方。结果优化条件所得的微丸综合质量评价指标达到优秀,体外释放符合一级释药模型。结论该缓释胶囊体外释放具明显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75.
正常人骨密度定量CT测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研究正常人腰椎骨密度状况和变化。方法 :采用自制定量 CT固体标准体模测量2 0~ 69岁共 72 7例正常人腰椎骨密度。结果 :男女骨密度峰值年龄在 2 0~ 2 4岁。女性 40岁以前骨密度状况优于男性 ,而 5 0岁以后迅速下降。同一年龄组中骨密度个体差异较大 ,峰值骨密度差异也较大。部分人骨密度较低 ,但并无临床症状 ,是骨质疏松症的亚临床状态。结论 :峰值骨密度的高低和骨矿含量丢失速率是骨质疏松症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76.
烟酸缓释胶囊在家犬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家犬口服烟酸缓释胶囊的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犬6只采用双周期交叉给药的实验方法,用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烟酸在家犬血浆内的浓度,用3p97处理药动学参数进而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烟酸缓释胶囊和市售普通片在家犬体内过程均符合单隔室模型,其主要的药动学参数T max ,C max 和AUC 0-t 分别是( 2.9 ± 1.6 ),( 0.9 ± 0.6 ) h;( 5.7 ± 1.6 ),( 11.7 ± 5.9 ) mg·L -1 ;( 24.8 ± 13.8 ),( 22.4 ± 10.6 ) mg·L -1 ·h.结论:烟酸缓释胶囊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生物利用度与市售普通片等效.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同期行经尿道钬激光或电切治疗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其中33例同期行经尿道电切术(A组),24例同期行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B组),分析两者临床资料。结果A组术中有6例分别发生膀胱穿孔、大出血、低钠血症等并发症,B组无1例发生。术后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等都有了很大改善。随访12~24个月,A、B两组复发率(21.2%,20、8%)、复发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同期行经尿道钬激光或电切治疗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是可行的,钬激光较之电切更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78.
急性胰腺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表达与急性胰腺炎 (AP)的关系及检测血清ICAM 1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ABC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 76例急性胰腺炎检测外周静脉血ICAM 1,观察入院后 1、4、7、14天ICAM 1的动态变化及其表达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 ;并探讨用检测血清ICAM 1的实验方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急性胰腺炎除轻症患者第 14天外 ,ICAM 1检测值明显高于健康献血组 ,(P <0 .0 5、P <0 .0 1) ;轻症急性胰腺炎ICAM I呈逐渐下降曲线 ,峰值在入院后第 1天 ,急性重症胰腺炎呈上升趋势曲线 ,峰值在入院后第 4天 ,各时段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P <0 .0 1) ;检测ICAM 1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敏感度为 76 .19% ,特异度为 85 .4 5 % ,准确度为 82 .89% ,阳性似然比为 5 .2 3,阴性似然比为 0 .2 7,死亡病例血清ICAM I表达明显高于存活病例 ,检测值 >正常上限 11倍。结论 急性胰腺炎血清黏附分子ICAM 1有较高表达 ,并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可通过检测血清ICAM 1的实验方法较敏感的筛选出重症AP病例  相似文献   
79.
病例男,58岁。因腰疼、下腹部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2天后停止排气排便,伴发热,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查体:体温38.6℃;左肾区叩击痛阳性,双肾未触及;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3.55×10^9/L,中性粒细胞0.94,空腹血糖31.26 mmol/L。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中风星蒌通腑胶囊介导胆囊收缩素八肽 (CCK-8) 对白细胞介素 10 (IL-10)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 活子 3 (STAT3) 信号通路对脑出血小鼠的脑部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 110 只 C57BL/6 小鼠按随 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及中风星蒌通腑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 22 只。采用胶原酶法建立 脑出血模型,模型复制 2 h 后进行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混悬液灌胃 (10 mL·kg-1 ) ,假手术组与脑出血组灌以等量 的生理盐水。记录小鼠的神经功能学评分及左转率;于术后 72 h 采用干湿质量法检测脑含水量;于术后 72 h 采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小鼠血肿周围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 、白细胞介素 1β (IL-1β) 、白细胞介素 6 (IL-6) 、白细胞介素 10 (IL-10) 以及 Janus 激酶 1 (JAK-1) 、STAT3、磷酸化 STAT3 (p-STAT3) 通路蛋白的相对 表达水平;于术后第 3、5 天采用 Elisa 法检测小鼠 CCK-8 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定量 PCR (qPCR) 法检测 IL-10、STAT3 的 mRNA 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脑出血组比较,中风星蒌通腑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干预治疗 后,第 3 天及第 5 天小鼠改良神经功能缺陷 (NDS) 评分明显降低 (P<0.01) ,低剂量组第 3 天及第 5 天左转率 降低 (P<0.05) ,中剂量组第 3 天 (P<0.05) 及第 5 天 (P<0.01) 左转率降低,高剂量组第 3 天及第 5 天左转率 明显降低 (P<0.01) 。低剂量组小鼠脑含水量减少 (P<0.05) ,中、高剂量组小鼠脑含水量明显减少 (P<0.01) 。 低剂量组促炎因子 TNF-α、IL-6 及 JAK-1、STAT3、p-STAT3 通路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减少 (P<0.01) ,IL-1β 表达减少 (P<0.05) ,抑炎因子 IL-10 表达明显增加 (P<0.01) ;中、高剂量组促炎因子 TNF-α、IL-1β、IL-6 及 JAK-1、STAT3、p-STAT3 通路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减少 (P<0.01) ,抑炎因子 IL-10 表达明显增加 (P<0.01) 。 低剂量组 CCK-8 的含量在用药后第 3 天增加 (P<0.05) ,第 5 天含量明显增加 (P<0.01) ;中、高剂量组 CCK-8 的含量在用药后第 3 天及第 5 天明显增加 (P<0.01) 。IL-10 的 mRNA 相对表达水平在用药后均明显增高 (P< 0.01) ,STAT3 mRNA 相对表达水平在用药后均明显降低 (P<0.01) 。结论 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可以增加脑肠肽CCK-8 的表达,调控 IL-10/STAT3 信号通路,从而减轻小鼠脑出血后的继发性炎症反应及细胞毒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