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4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念珠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近年来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念珠菌种类及耐药状况。方法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以及生物梅里埃试剂盒API20CAUX进行鉴定分类,ATBFUNGUS药敏板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共分离出280株念珠菌。其中,白色念珠菌173株占61.8%;热带念珠菌48株占17.1%;光滑念珠菌29株占10.4%;近平滑念珠菌10株占3.6%;克柔念珠菌9株占3.2%;季也蒙念珠菌5株占1.8%;皱褶念珠菌4株占1.4%;葡萄牙念珠菌2株占0.7%。药敏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敏感率高,分别为96.4%、95.7%;5-氟胞嘧啶敏感率为82.5%;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敏感率分别为50.4%、62.8%、59.3%。结论临床念珠菌属感染中以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较常见。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尤其是唑类药物耐药率较高,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对念珠菌耐药率较低。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甲状腺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Medline、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甲状腺癌、癌基因和分子标志”等为关键词,检索1990-2011年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甲状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改变;2)分子生物学改变的检测技术和临床应用.符合要求纳入分析的文献32篇.结果: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大量相关基因结构和表达调控的改变.其中研究较多且特异性强的分子标志包括BRAF、Ret/PTC、Ras和PAX8/PPARγ等.现今,甲状腺细针抽吸( fine-needle aspiration,FNA)活检技术已成为诊断结节性甲状腺疾病,鉴别肿瘤良恶性最为可行的方法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对FNA样本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已被证明可明显提高结节性甲状腺疾病细胞学诊断的准确度.结论:对FNA活检样本检测多位点甲状腺癌分子标志,将有助于结节性甲状腺疾病的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43.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又称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不能维持基本功能,诸如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盐和酸碱平衡、分泌和调节各种激素代谢等,  相似文献   
44.
45.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是一种广泛累及脑和脊髓白质的急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其病情往往急骤、凶险,死亡率高.本研究对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9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儿采用早期静滴免疫球蛋白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6.
白群  李玉莲  黄秀英 《西部医学》2009,21(2):318-319
目的 探讨白内障病人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方法在780白内障病人的护理管理中,采用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并进行系统培训,同时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制定安全预案,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结果780例白内障病人无安全隐患发生,病人满意度为100%。结论护理安全隐患是可预见的,有效的护理管理,可防范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7.
泛发性神经性皮炎与神经官能症的脑电图比较李玉莲,王萍(附属医院功能科脑电图室,256603烟台毓璜顶医院脑电图室)关键词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神经官能症;脑电图神经性皮炎多见于青、中年人,该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但不少人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大脑神经功能紊乱有...  相似文献   
48.
高等医药院校学生的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环节。如何合理地制订学生毕业设计分配原则,是需要认真探讨的一个实际问题。为了使学生毕业设计分配工作更加有依据,措施更加切实可行,我们在历年工作的基础上,最近分别对带过毕业设计的导师和正在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进行了征询,并  相似文献   
49.
尿激酶与藻酸双酯钠治疗兔脑梗死模型的实验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进一步探讨尿激酶和藻酸双酯钠 (PSS)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 将 3 2只家兔分为 3组 ,先将实验兔制成高脂、高糖血症模型 ,再制成家兔脑梗死模型 ,然后分别给予尿激酶、PSS和尼莫地平 3种药物治疗 ,观察实验兔的临床变化 ,同时动态检测血浆内皮素 (ET- 1)、P-选择素 (P- sele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 ,并与对照组做了比较。结果 结果显示高脂、高糖血症兔模型可使血浆 ET- 1和 P- selec水平明显升高 (P<0 .0 1) ,梗死后 2 h ET- 1和 P- selec水平明显升高 (P<0 .0 5~ 0 .0 1) ,梗死后 72 h兔的临床症状基本恢复正常。治疗后尿激酶仅能使 P- selec水平下降 (P<0 .0 5 ) ,PSS组可使 ET- 1、P- selec和血脂水平一并下降 (P<0 .0 5~0 .0 1) ,尼莫地平组无变化 ,3种药物对 VEGF水平均无影响。结论 高脂、高糖血症兔模型的血浆 ET- 1和 P- selec水平升高 (P<0 .0 1) ,脑梗死后 2 h ET- 1和 P- selec水平明显升高 (P<0 .0 5~ 0 .0 1) ,尿激酶、PSS和尼莫地平与对照组比较 ,PSS组对血浆生物分子改变最为显著 (P<0 .0 5~ 0 .0 1)。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观察比较苯妥因钠 (PHT)、丙戊酸钠 (SVP)和卡马西平 (CBZ)三种抗癫痫药物在治疗癫痫过程中对脑电图(EEG)的背景影响。方法 :对 76例临床确诊为癫痫、EEG检查有痫样波放电的病人按照用药分成 PHT组 2 6例 ,SVP组 2 7例 ,CBZ组 2 3例 ,动态观察各组在服药期间痫样波放电的频度和 EEG背景的变化。结果 :SVP组对 EEG痫样波放电的抑制率明显优于 PHT和 CBZ,对 EEG背景活动影响最明显的是 CBZ,服用 CBZ两周后α波即开始变慢 ,三周后慢波明显增多 ,这种变化与临床疗效不呈一致。结论 :三种药物对 EEG背景活动影响的程度顺序是 CBZ>PHT>SVP,开始时间是服药后 2周 ,而对痫样波放电的抑制率是 SVP>PHT>CB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