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3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目的:系统评价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性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的抗凝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6年第2期)、CMB、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搜集有关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使用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随机对照及非随机对照的研究文献,由两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 RevMan 5.3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3个研究、共7673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达比加群酯组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生率与华法林组无明显区别[OR =1.0,95%CI:0.60~1.68,P =0.99],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区别[OR =0.79,95%CI:0.52~1.19, P =0.25],小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OR =0.71,95%CI:0.57~0.87,P =0.001]。结论达比加群酯在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抗凝疗效及大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与华法林无明显区别,小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华法林降低。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在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中的预测性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2月收入的脑梗死患者114例,其中END患者46例(END组),非END患者68例(非END组)。在发病24h内完成常规MRI平扫及弥散张量成像扫描,通过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分级,计算表观弥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FA)值。结果 END组年龄、高血压、空腹血糖及FA值明显高于非END组[(65.94±19.49)岁vs(59.81±22.52)岁,P=0.043;65.22%vs 45.59%,P=0.039;(10.61±3.42)mmol/L vs(7.73±1.84)mmol/L,P=0.032;0.35±0.14 vs 0.26±0.09,P=0.041],且2组DTT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在校正年龄、高血压等因素后,logistic分析显示,空腹血糖(95%CI:1.577~2.859,P=0.019)、DTT分级(95%CI:1.089~2.223,P=0.037)及FA值(95%CI:1.045~1.793,P=0.047)与END相关。DTT分级为END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DC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值无关(r=0.134,P=0.312),FA值与NIHSS评分差值呈负相关(r=-0.612,P=0.037)。结论 DTT分级及入院时高血糖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FA值与END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3.
颈动脉夹层(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CAD)是颈动脉血流通过破损的血管内膜进入血管壁,形成壁内血肿,造成内膜与内膜下结构分离,导致血管狭窄、闭塞或形成假性动脉瘤.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总结老年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的I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方法老年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67例,行头颅X线平片和头颅CT扫描检查、CT动态扫描。手术治疗38例,非手术治疗29例,包括脱水、止血、神经营养剂、激素、促醒药物、抗感染、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结果死亡24例,其中伤情过重6例;并发症死亡18例。存活随访按GOS评分,60~69岁组恢复良好26例(56.5%),轻残4例,重残2例;70~78岁组恢复良好6例(28.5%),重残5例。结论老年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颅内压增高症状常不典型,易形成大型或者多发血肿,脑梗塞发生率高,易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和重要器官功能衰竭。CT动态观察有重要意义,手术治疗应慎重,应加强肺部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5.
我们用四环素、甲氰咪胍、维生素B6治疗寻常痤疮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病例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本单位门诊病人 ,其中男性 112例 ,女性 5 8例 ;年龄最小 15岁 ,最大 36岁 ;病程最短 1月 ,最长 5年 ;所有病例均在面部发病 ,均为丘疹脓疱 ,为寻常痤疮I期和II期。治疗前、后及半疗程时查血、尿常规及肝功。治疗方法 体重 >5 0kg ,四环素 0 .5 ,每日 3次 ,1周后改为 0 .2 5 ,每日 3次 ;甲氰咪胍 0 .2 ,每日 3次 ;维生素B6 2 0mg ,每日 3次。体重 <5 0kg,四环素 0 .2 5 ,每日 3次 ,1周后改为 0 .2 5 ,每日 2次 ,甲氰咪胍 0 .…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的围手术期低血流动力学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2011年间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42例,分析围手术期(30 d内)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饮酒、脑卒中史、外周血管病、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血症、狭窄程度、受累血管数和颅内血管代偿程度等,统计学分析,探讨影响低血流动力学的可能因素.结果 支架手术成功41例(97.6%),脑出血1例(2.4%);无缺血事件及死亡病例发生.狭窄程度由术前(77.5±17.8)%降至术后残余狭窄(17.5±8.7)%.发生低血流动力学共6例(14.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围手术期颈动脉窦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既往卒中史及颅内血管代偿程度可能有关.结论 颈动脉窦部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低血流动力学发生率较高,做好术前准备和及时识别处理是改善预后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酶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术后长期服用氯吡格雷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行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并长期服用氯吡格雷的缺血性卒中患者194例.采用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对人选病例的CYP2C19*2和CYP2C19 * 3位点进行分型,并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主要终点事件包括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和死亡;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出血性血管事件和其他血管事件.结果 平均随访(19.4±9.9)个月,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6.5% (32/194).CYP2C19*2基因位点分型结果显示,194例患者中,CYP2C19*1*1型患者87例(44.8%),CYP2C19*1 * 2型患者88例(45.4%),CYP2C19 * 2*2型患者19例(9.8%).携带CYP2C19 * 2基因的患者随访期间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携带者[24/107(22.4%)与8/87(9.2%),HR =2.74,95% CI 1.23 ~6.10,p=0.01].CYP2C19*3基因位点分型结果显示,CYP2C19 * 1 * 1基因型患者181例(93.3%),CYP2C19 * 1 * 3基因型患者13例(6.7%).CYP2C19 * 1*1和CYP2C19*1*3的两组患者之间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CYP2C19*2是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独立危险因素(HR=2.89,95% Cl 1.10 ~7.60,P=0.03).结论 CYP2C19*2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可能是影响脑血管支架术后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8.
2002年8月1日执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及时解答、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患产生不利后果。近年来,临床医生越来越切身地感受到:他们在诊疗工作中单纯考虑患疾病治疗技术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9.
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6例和常规治疗组24例。亚低温治疗组除常规颅脑损伤措施治疗外同时加用亚低温治疗。降温方法:入院或手术后采用降温毯降温。采用直肠、足底两部位持续监测体温。直肠温度作为机体的核心温度,足底温度作为末梢温度。给予冬眠合剂和肌松药持续静滴,用药剂量主要根据病情作适当调节。直肠温度控制在34℃~35℃,时程24—72h。早期缓慢降低温度,  相似文献   
11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甲状腺激素与细胞免疫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资料与方法本组男 2 0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40 5岁。伤后 2 4h内入院。都为单一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GCS评分 3~ 7分。硬膜外血肿 8例 ,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及脑干损伤 2 0例。正常对照组男 1 5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39 2岁。分别于伤后第 2 ,7,1 4 ,2 1天晨取外周不抗凝静脉血 ,分离血清 ,- 2 0℃保存 ;肝素抗凝血 ,立即制备白细胞介素 2 (IL 2 )待测样品。采用放免法测定甲状腺激素 (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T4)、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rT3)、促甲状腺激素(TSH)。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IL 2活性。测定T3的免疫调节作用 :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