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CTA联合全脑血流灌注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A联合全脑灌注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SAH病人29例,通过双源CT全脑血流灌注(PBV)检查,重建CTA图像和PBV图像,在检出动脉瘤等同时,以灌注参数评估SAH后脑血管痉挛及其所致的脑缺血改变情况。结果:29例病人中检出27例的28个动脉瘤。额、颞、顶、枕叶及小脑PBV值SAH组分别为11.17±3.13;10.92±2.91;11.08±2.53;9.88±3.01;19.83±5.12,对照组分别为17.10±3.60;15.98±5.03;15.84±3.53;16.14±1.86;23.54±4.64,额、顶、枕叶差异显著(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各脑叶PBV值均未见显著性差异;优势出血侧和非优势出血侧低灌注出现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TA联合全脑PBV灌注成像能够在诊断SAH出血原因的同时显示脑血管痉挛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改变。  相似文献   
92.
目的:测量腰椎间盘突出时相应水平脊神经节(DRG)面积的变化,了解它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3DMR-PROSET序列扫描30例健康志愿者及5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所得原始图像均行3DMIP后处理。测量健康志愿者组L1~S1水平及病例组椎间盘突出受累水平的双侧DRG面积。结果:健康志愿者组的L1~S1水平DRG面积逐渐增大,为(16.80±4.52)~(90.99±14.02)mm2。病例组共发现97个突出椎间盘,后正中型39个、(后)外侧型58个(分别为L3-4水平9、11个,L4-5水平13、20个,L5~S1水平17、27个),所有突出椎间盘均累及下位神经根。后正中型突出组L4~S1水平DRG面积均较志愿者组增大,为(63.64±13.29)~(99.89±16.12)mm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960~-2.650,P<0.05)。(后)外侧型组突出侧的L4~S1水平DRG面积为(70.90±14.21)~(127.33±19.92)mm2,较对侧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40~5.490,P<0.05)。而对侧的L4~S1水平DRG面积为(64.46±13.52)~(103.47±16.68)mm2,较后正中型突出组相应水平的DRG面积略有增大,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t=-1.190~-0.690,P>0.05)。结论:3DMR-PROSET序列能够清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时DRG的面积变化,将有助于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93.
MR弥散与灌注成像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 weighted imaging; DWI)是一种新的MR成像技术。磁共振血流灌注成像( perfusion - MRI; PMRI)是依靠注射顺磁性造影剂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梯度回波序列工作的一种技术,它可以分析缺血区血容量、血流量下降及恢复情况。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危害性均较高的疾病,如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目前MR弥散成像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已被临床充分肯定。而磁共振弥散成像与血流灌注成像结合分析则更能确切反映出缺血区的大小,对早期脑梗死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对DWI和PMRI的成像原理及对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4.
慢性心力衰竭为内科较重疾病,笔者自2001年2月至2007年9月,运用真武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5.
MRI检查对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的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影像在膝关节半月板桶柄状撕裂(Bucket Handle Tear,BHT)中的诊断价值及MRI诊断BHT的观察方法。方法:采用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盲法回顾分析130例同时行MRI及关节镜(Arthroscope,AS)检查治疗的膝关节损伤患者诊断结果,其中以经关节镜诊断BHT76例作为金标准,评价项目包括:①原始报告诊断;②中央移位的半月板碎片;③双后交叉韧带征;④蝶结消失征。结果:原始报告诊断BHT敏感度为43%,特异度为87%。中央移位的半月板碎片敏感度为72%,特异度为87%。双后交叉韧带征敏感度为31%,特异度为97%。蝶结消失征敏感度为71%,特异度为69%。结论:采用MRI诊断BHT时,中央移位的半月板碎片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均较高,而蝶结消失征的敏感度高,特异度低,双后交叉韧带征的特异度最高,敏感度最低。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分析江西省“降消”项目县新生儿破伤风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 对项目县的新生儿破伤风发病与死亡情况进行统计,以1990年的资料为对照,作X^2检验。结果 “降消”项目启动3年来,已取得明显成效,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降到1‰以下,且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降消”项目在控制新生儿破伤风方面已达到目标,提高孕产妇新法接生率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是降低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有力措施之一,今后应加强“降消”项目的持续性发展,巩固成效。  相似文献   
97.
本研究通过研究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病人循环内皮细胞(CEC)变化 ,探讨肺动脉血栓形成的机制 ,为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的防治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 :选择本院住院治疗的 2 9例病人 ,所有病人均符合 1997年COPD诊断标准。其中 2 3例并有肺心病。依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将病人分为 2组 :①呼吸衰竭组 (呼衰组 ) :16例 ,男 15例 ,女 1例 ;年龄 (64± 12 )岁 ;②非呼吸衰竭组 (对照组 ) :13例 ,男 11例 ,女 2例 ;年龄 (67± 7)岁。  方法 :①血气分析。在不吸氧情况下 ,用肝素化注射器抽取动脉血 2ml。在IL 13 0 6血…  相似文献   
98.
高血压病人左室构型变化及其与心脏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人左室构型改变可呈不同类型,但国内外对其分类缺乏统一标准[1-3],且国内对高血压病人左室构型改变的统计资料不多。本文分析222例高血压病人左室结构参数变化,并探讨左室构型改变与心脏功能的关系,旨在为高血压病的临床防治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全部病例为1992年11月~1996年6月门诊或住院的高血压病人,均符合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月.除外冠心病、心肌病及心瓣膜疾病。其中男135例,女87例,年龄56±11岁。1.2方法采用美国SONOS1000超声心动仪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探头频率上2.5MHz。病人取左侧卧位,规定…  相似文献   
99.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的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艾滋病(AIDS)不仅是个医学问题,而且是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我国全民的AIDS知识知晓率却令人堪忧。大学生是AIDS感染的高危人群,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对AIDS知识掌握的多少及对有关问题的认识是否正确,与我国AIDS的宣传教育和预防控制的成败有直接的关系。为了掌握大学生AIDS知识状况,了解其影响因素,我们于2003年12月~2004年1月对某所综合性院校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多层CT显示转移淋巴结与颈动脉之间脂肪间隙的优势及其在诊断二者粘连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头颈部肿瘤合并颈动脉间隙淋巴结转移患者行多层CT三维容积扫描,使用多平面成像(multiple plane redering,MPR)方法,在垂直于颈动脉走行的平面,显示淋巴结与血管之间是否存在脂肪间隙,并与由CVR(computed volume redering,CVR)模拟的传统CT轴位像及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69例患者的137枚大于1.0cm的淋巴结中,42枚在CVR像中脂肪间隙可见;在与颈动脉垂直MPR图像中,59枚转移淋巴结的脂肪间隙清晰可见。在CVR模拟轴位像中,9枚脂防间隙可见,均未与颈动脉粘连,22人枚脂肪间隙消失中的15枚与颈动脉粘连。结论:多层CT可较传统CT更准确地显示脂肪间隙存在情况,在诊断粘连上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