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39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何天目  张建永  李晓飞 《中草药》2019,50(16):3962-3970
中药的肾毒性问题不容忽视,需要进行有效监测与防治。目前,生化及病理指标检测是最主要的研究手段,但存在灵敏度差、有创伤等问题。近年来,代谢组学因其系统性优势在中药肾毒性研究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且已取得一系列成果。然而要实现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仍需要进行大样本临床研究的进一步证实。对目前代谢组学应用于中药肾毒性的毒效学、生物标志物及毒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以期为中药肾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在小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5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儿的肝脏64排螺旋CT扫描原始数据,采用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Hisense CAS)进行肝脏及胆道三维重建,根据三维重建结果进行精准的术前诊断和病理形态分析,以及辅助手术规划,确定最佳手术方案。观察术中所见与术前规划的符合程度、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结果 25例中,囊肿型14例,梭状型11例;合并肝内胆管扩张18例;少见的复杂胆道畸形3例。肝脏及其内部管道系统的三维模型形态逼真、立体感强,清晰地显示胆管的分布走形及其与肝内三套血管系统的空间位置关系。术前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方式符合率为88%(22/25)。术中出血量中位数为12 mL,最少出血量为6 mL。术后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结论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对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实现了胆道系统的数字化解剖,并能清晰显示胆道及其周围血管系统的空间位置关系,提高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手术的精准性和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后131I治疗后SPECT/CT诊断转移淋巴结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后131I治疗前根据2015版美国甲状腺协会指南分为低危的409例PTC患者资料,131I治疗后5天行全身显像(WBS)和断层融合显像(SPECT/CT),根据显像结果及随访资料判断SPECT/CT上有无转移淋巴结的存在。比较有转移淋巴结及无转移淋巴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PECT/CT上存在转移淋巴结的影响因素,利用ROC曲线预测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最佳界值。结果 131I治疗后SPECT/CT发现91例患者存在转移淋巴结,发生率为22.25%(91/409)。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及T分期是存在转移淋巴结的影响因素(P均<0.05);Logistic分析显示sTg水平是影响转移淋巴结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sTg预测转移淋巴结存在的最佳界值为4.01 ng/ml,敏感度87.3%,特异度60.1%。结论 低危PTC患者术后及131I治疗后SPECT/CT显示转移淋巴结的发生率较高,肿瘤较大及sTg水平高是其影响因素,sTg水平高是预测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颏部块状骨移植矫正鼻翼基部低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颏部块状皮质骨移植矫正唇裂术后鼻翼基部低平畸形的可行性。方法:8例单侧唇裂术后伴有严重鼻部塌陷畸形患者,其中5例伴有齿槽嵴裂。除常规手术矫正鼻尖部畸形与唇部畸形外,于颏部切取约2.0 cm×0.5 cm大小块状皮质骨,以钛钉移植固定于患侧梨状孔外下缘上颌骨前壁处,恢复该处上颌骨丰满度,矫正鼻翼基部低平畸形。伴有齿槽嵴裂患者,另根据齿槽嵴裂情况,切取颏部骨质修剪成碎块后植入齿槽嵴裂区。结果:所有8例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鼻部塌陷畸形侧面观及底面观均明显改善。随访3个月,供受骨区伤口愈合良好,X片示钛钉及植骨块位置良好,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块状自体颏部骨移植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整复效果可靠,是鼻翼基部低平畸形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猴痘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对义乌市中心医院2023年7月确诊的4例猴痘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血液及生化分析, 并取疱疹液及病变皮肤组织使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和全基因测序鉴定。结果 4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24~35岁, 发病前21 d内均有男男性行为。其中, 1例患者患有艾滋病, 1例患者患有梅毒。4例患者均出现会阴部皮损伴瘙痒, 3例入院时查体发现有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测中, 病例4血常规显示淋巴细胞异常, 为4.57×109/L, 病例1降钙素原升高, 为0.25 ng/mL。3例患者细胞因子异常, 其中病例2和3白细胞介素10(IL-10)升高, 分别为7.11和9.42 ng/L, 病例3 IL-6为66 ng/L, 病例2 IL-4为3.24 ng/L。病例2心肌酶谱异常, 乳酸脱氢酶为313 U/L, 其他指标未见明显异常。在病变皮损组织及疱疹液中成功分离到猴痘病毒, 全基因测序鉴定均为Ⅱb进化分支B.1.3亚型, 对Vero细胞具有典型的病变效应。结论 4例猴痘患者的临床症状较轻, 男男性行为中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在人胰腺癌细胞及癌旁组织中表达态势的研究,以期明确PAR-2在胰腺癌中表达特点,并探索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胰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胰腺癌PAR-2基因的表达;培养胰腺癌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胰腺癌PAR-2基因的表达。结果:胰腺癌组PAR-2 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PAR-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但癌细胞远处转移者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1)。结论:胰腺癌的发生与发展与PAR-2正相关。PAR-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但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服毒-血液灌流(HP)时间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监护室(EICU)收治的进行HP治疗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服毒后HP开始的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A组:服毒-HP时间<4h;B组:4h≤服毒-HP时间<8h;C组:8h≤服毒-HP时间<12h,比较各组患者的脏器损伤情况、病死率和死亡患者的存活时间等,分析服毒-HP时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共有303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纳入本研究,男117例,女186例,年龄15~72岁,(34.8±10.8)岁,口服20%百草枯农药剂量10 ~270 mL,50mL (45 mL) [M (IQR)].服毒24 h内接受HP 2 ~5次,(3.6±1.2)次.经随访28 d死亡208例,病死率68.6%.入选患者服毒至首次HP时间1.4~11.5 h,6.6h (3.5h) [M (IQR)],其中死亡患者为3.1~11.5 h,7.2h (2.4h) [M (IQR)],存活患者为1.4~7.5 h,4.9 h(1.5 h)[M (IQR)],死亡患者服毒至首次HP时间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14,P=0.043).A组85例,B组141例,C组77例,三组患者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7,P=0.009).三组中死亡患者中毒后平均存活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31,P=0.038),患者开始HP时间与死亡患者存活时间呈负相关(r2 =0.421,P=0.045).三组患者间进行比较,代表肝、肾、胰腺、肺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如ALTmax、SCrmax、AMYmax和PaO2min在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急性肺损伤的时间和PaO2min出现时间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2、3.15,P=0.041、0.044).结论 口服百草枯农药中毒后4h之内进行HP能够减轻靶器官损伤程度,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发展,了解主动脉根部的解剖对于主动脉瓣瓣膜支架的选择和减少并发症是非常必要的?方法:34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及39例正常对照行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及经胸心脏超声(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检查,DSCT在斜冠状面及矢状面分别测量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主动脉根部各径线,瓣环直径和左室流出道直径?超声测量主动脉根部及左室流出道直径,并且和DSCT测量值对比?结果:主动脉瓣狭窄组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 ostia,LCO)高度?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ostia,RCO)高度?冠状窦(sinus of Valsalva,SV)直径?左右冠状窦高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动脉瓣狭窄组瓣环(aortic annulus,AA)直径?主动脉窦和升主动脉连接处(Sino-Tubular Junction,STJ)直径?升主动脉 (ascending aorta,AO) 直径?左室流出道 (left ventricular outer tract,LVOT) 直径?主动脉瓣和二尖瓣之间纤维结构(continuity fibrous,CF)距离,室间隔 (interventricular septum,IVS) 厚度明显比对照组大(P < 0.05)?主动脉瓣狭窄组及对照组收缩末期AA?SV?STJ?AO直径?IVS厚度明显比舒张末期大(P < 0.05),收缩末期LVOT直径明显比舒张末期小(P < 0.05)?主动脉瓣狭窄组及对照组AA及LVOT直径冠状面测量值均大于矢状面测量值?主动脉根部直径(AA?SV?STJ?AO)TTE测量值与DSCT测量值相比,相关性好(相关系数分别为r = 0.84,r = 0.87,r = 0.82,r = 0.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O.05)?结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扩张?左室流出道变长扩张?室间隔变厚及冠状动脉变异较大,由于TTE的诊断作用有限,因此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患者术前进行DSCT检查对于瓣膜支架的选择及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检测树鼩IL-2基因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 以经ConA诱导培养的树鼩淋巴细胞总RNA为材料,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技术克隆出树鼩IL-2基因,以构建的树鼩IL-2基因质粒为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并进行灵敏度检测.结果 建立了树鼩IL-2基因mRNA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此法检测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可达102~109拷贝/ul.结论 成功建立了树鼩IL-2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此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周期短,为探讨IL-2作用的分子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附36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报告肾血管平同脂肪瘤36例,其中随访观察7例,手术治疗29例,手术治疗包括肾切除13例,肾部分切除5例,单纯肿瘤剜除10例,1例双侧病变,左侧行肾切除,右侧行肿瘤剜除,术后全部手术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文中对临床应用B超及CT诊断本病的准确率及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B超结合CT扫描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早期明确诊断2是保存正常肾实质功能,降低肾切除率的关键,治疗上应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