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澳大利亚残疾流行率、辅助技术服务的需求、服务政策、服务体系。方法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相关政策建议和指标清单,通过内容分析和发展研究的方法,分析澳大利亚辅助技术服务的政策架构、服务发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结果 澳大利亚统计残疾人约440万,其中重度或极重度残疾人140万(32%);澳大利亚联邦、州、地方政府分别出台了《国家残疾战略》《国家残疾协议》《国家残疾保险计划》《国家残疾服务标准》和其他残疾人援助项目等法律和政策以及相关的服务项目。澳大利亚每年约200多万残疾人获得辅助技术服务的资助,提供辅助器具各类达1万多种,涵盖了“世卫组织优先辅助器具清单”列举的所有类别。结论 澳大利亚根据残疾人辅助技术服务需求,制定了联邦的《国家残疾战略》、辅助技术服务政策和标准,并且建立了联邦和州的残疾人辅助技术保险和财政支持项目,联邦和各州建立了辅助技术服务网络,并且通过《国家残疾协议》的形式建立联邦和州之间的服务协调机制,覆盖了全澳各类有辅助技术服务需求的残疾人,符合《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政策指南中涉及辅助技术服务的政策建议和评估指标要求;澳大利亚辅助技术服务的热点将集中于辅助技术服务政策完善、ICF应用、服务体系发展、服务质量与标准升级,以及新技术应用等领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残疾儿童照护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以及2020年8月至9月,方便抽样选取上海市残疾儿童主要照护者496例。采用简版生活质量量表(SF-12)测量照护者生活质量,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照护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残疾儿童照护者的生理健康评分为(51.67±8.11),心理健康评分为(42.10±12.66)。被照护儿童年龄6~18岁(B = -1.783, 95%CI -3.279~-0.287, P = 0.020)、情绪不稳定(B = 2.719, 95%CI 1.254~4.184, P < 0.001)、照护者为女性(B = -3.765, 95%CI -6.578~-0.953, P = 0.009)、对公共政策不满意(B = 1.973, 95%CI 0.367~3.578, P = 0.016)的照护者生理健康评分较低;言语残疾(B = 3.463, 95%CI 0.053~6.873, P = 0.047)的照护者生理健康评分较高。被照护儿童的残疾类型(B听力 = 9.465, 95%CI 5.107~13.823, P < 0.001; B未定残 = 5.999, 95%CI 1.558~10.441, P = 0.008)、有无伙伴(B = 2.626, 95%CI 0.352~4.901, P = 0.024)、照护者学历(B高中或中专 = -4.701, 95%CI -8.028~-1.374, P = 0.006; B大专及以上 = -3.610, 95%CI -6.604~-0.615, P = 0.018)、家庭规模(B = 2.616, 95%CI 0.479~4.753, P = 0.017)、家庭人均月收入(B < 5000元= -6.572, 95%CI -9.136~-4.008, P < 0.001; B5000~< 10000元 = -4.932, 95%CI -7.544~-2.319, P < 0.001)对照护者的心理健康评分有影响。结论 残疾儿童照护者的生活质量较低,尤其是心理健康。残疾儿童照护者的生活质量受儿童、照护者、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接受特殊教育的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儿童体质健康功能状况及影响因素,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建立结构化的体质分析与运动干预方案。方法 基于ICF架构和方法,分析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学生功能状态和体质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身体活动指南要求,构建基于功能的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儿童体质干预方案。结果 基于ICF对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儿童的整体功能状态,特别是与智力残疾相关智力功能、活动和参与以及环境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且结合相关的运动功能和体质健康进行讨论。基于ICF,参照《WHO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儿童青少年)制定身体活动方案,研究相关的适应性支持策略。结论 基于ICF可以对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儿童进行整体功能状态分析,涉及身体功能(包括智力功能和运动功能)、活动和参与以及环境因素。基于《WHO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和ICF架构,构建了适用于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儿童的针对体质健康的身体活动方案,以及实施方案的适应性和支持性教学与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分析身体活动政策和身体活动指南的理论、政策架构以及核心内容。 方法 运用政策研究和内容分析的方法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服务体系六大构成要素的理论,具体分析WHO身体活动全球行动计划和WHO身体活动指南的理论、架构和核心内容。结果 《2018-2030年促进身体活动全球行动计划:加强身体活动,造就健康世界》(简称《行动计划》)是WHO颁布的有关身体活动的国际政策文件,该政策文件遵循以人权、全生命周期、循证实践、比例普遍性、政策协调性和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参与和赋权、建立多部门伙伴关系的7个原则,将身体活动纳入健康服务和社会发展的范畴。《行动计划》由4项战略目标和20项政策行动构成,涉及WHO健康服务体系六个领域,身体活动政策融入健康服务,对于促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三健康全覆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20年《WHO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简称《指南》)作为贯彻落实《行动计划》的技术文件,采用PI/ECO方法架构,分析了各类人群的身体活动需求,针对儿童与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 特殊人群孕妇和产后妇女、慢病患者和残疾人士等,提出了增加身体活动和减少久坐行为的活动指南,内容涉及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频率、强度、身体活动类型、身体活动的关键和重要的健康结果,以及预防健康风险和相关的注意事项。《指南》贯彻落实《行动计划》的相关指导原则,旨在从微观层面提升整体人群参与身体活动程度,改善提高整体人群关键和重要的健康结果。结论 作为一项健康战略和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倡导将身体活动纳入健康服务体系,促进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三全民健康覆盖。根据WHO健康服务体系六大构成要素,即领导力和治理、筹资、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医药技术、健康信息,可以将《行动计划》4项战略目标和20项政策行动纳入上述六个领域。《指南》作为贯彻落实 《行动计划》的技术文件,基于PI/ECO方法架构,针对儿童与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孕妇和产后妇女、慢病人群、残疾人等人群提供增加身体活动与减少久坐行为的指南建议。核心内容涉及针对的人群、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频率、强度、身体活动类型、身体活动的关键和重要的健康结果,以及预防健康风险和相关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构建康复心理学专业人才的胜任力架构,开发康复心理学方向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方法 运用RCF及其情景化指南,结合《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生物-心理-社会功能和残疾理论,对接康复的学科发展和康复职业能力要求,研究康复心理学专业人才的胜任力及其培养模式.结果 构建了基于RC...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发达地区残疾儿童的营养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以及2020年8月至9月,方便抽样选取上海市2~18岁残疾儿童主要照护者480例。调查残疾儿童的身高和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基于儿童超重、肥胖预测的生态模型,从儿童个人、家庭及社会特征3个维度分析残疾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480例残疾儿童的消瘦、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3.75%、13.54%、13.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薯类摄入(OR = 0.420, 95%CI 0.197~0.893, P < 0.05)、照护者对孩子体质量的感知(OR过轻 = 4.188, 95%CI 1.488~11.787, P < 0.01)对儿童消瘦有影响;残疾类型(OR孤独症 = 0.142, 95%CI 0.034~0.591, P < 0.01)、家庭角色(OR父亲 = 5.519, 95%CI 1.110~27.440, P < 0.05)、照护者对孩子体质量的感知(OR过重 = 5.669, 95%CI 1.112~28.903, P < 0.05)对儿童超重肥胖有影响。结论 上海市残疾儿童营养不良问题发生率较高,消瘦和肥胖比例远高于正常儿童。残疾类型、自身膳食摄入及家庭特征对残疾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残疾人权利公约》(CRPD),分析国际有关残疾模式、残疾相关术语体系、残疾定义和残疾测量工具的相关内容,为发展符合国际标准的残疾术语、分类以及测量提供依据。方法基于ICF和CRPD对残疾和残疾人的定义,分析国际组织有关的残疾定义,并运用ICF进行编码;对国际组织推荐的残疾测量工具进行内容和编码分析。结果基于ICF和CRPD残疾和残疾人定义,对相关国际组织残疾和残疾人定义进行内容分析与编码研究,分析各定义中涉及的残疾核心概念与相应的ICF编码。国际组织残疾定义内容涉及ICF身体功能与结构、活动和参与以及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等维度。标准化残疾测量工具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华盛顿残疾统计小组(WG)残疾数据标准WG和WG-C,以及示范残疾调查(MDS),均以ICF与CRPD为理论基础的,且完全采用ICF的分类体系、术语体系和编码标准,测量内容覆盖ICF有关残疾的核心内容,符合CRPD有关残疾和残疾人的定义。结论基于ICF和CRPD有关残疾理论架构、术语体系和编码系统,发展标准化的残疾定义和测量工具,并且构建标准化残疾数据理论架构与数据标准。基于ICF残疾数据标准在残疾相关的健康、康复、教育、职业、社区和社会服务领域,将促进实现跨行业和领域的残疾数据交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12~17岁儿童青少年健康相关久坐行为特征。方法 2020年5月至7月,采用wGT3X-BT三轴加速度计和《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调查问卷》分别对300例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久坐间断次数和低强度身体活动进行测量。结果 客观测量显示,儿童青少年久坐时间普遍偏高(上学日占80.28%,休息日占81.38%);女生上学日和休息日久坐时间占比均高于男生(F > 5.322, P < 0.05);不同年级儿童青少年在上学日和休息日久坐时间占比、久坐间断次数和低强度身体活动占比方面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 F > 11.355, P < 0.001)。主观测量显示,分别有86.67%和63.67%的儿童青少年上学日和休息日日均久坐时间超过8 h。教育类久坐、社交类久坐、视频类久坐是当前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的主要类型,并随学段的增长,教育类久坐时间逐渐增加,社交类、视频类久坐时间相对减少。交通类久坐、文化类久坐时间在儿童青少年总久坐时间中的占比不大。不同年级儿童青少年在上学日社交类久坐、休息日文化类久坐、上学日/休息日视频类久坐、上学日/休息日教育类久坐和上学日/休息日交通类久坐时间方面有显著性差异( F > 2.934, P < 0.05)。 结论 儿童青少年久坐时间普遍偏高,以教育类久坐为主,久坐时间随学段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系统研究世界卫生组织(WHO)身体活动融入学校健康服务体系的相关政策架构与核心内容。方法 应用内容分析法和WHO健康服务体系理论,对WHO学校健康和身体活动相关领域的核心政策文件进行系统内容分析,构建身体活动融入学校健康服务体系的政策架构。WHO在学校健康领域核心政策文件包括《将每所学校建成健康促进学校的实施指南》《WHO关于学校健康服务指南》和《将每所学校建成健康促进学校的全球标准和指标》,在身体活动领域核心文件主要有《2018-2030年促进身体活动全球行动计划:加强身体活动,造就健康世界》《WHO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儿童青少年部分)。结果 身体活动作为一项健康战略和发展战略,是建设健康促进学校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健康和教育领域,建设健康促进学校的关键是关注儿童功能和发展,以促进学校健康包容性和公平性为目标。在学校环境中,将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纳入以健康促进为主的学校健康服务连续体中。在宏观层面,国家和有关部门应建立身体活动融入学校健康服务体系的战略架构和战略规划;在中观层面,教育机构应依据WHO学校健康服务指南的要求来制定和改进学校健康服务政策和方案,完善学校健康服务手段。通过提供高质量体育课程和课后身体活动实现儿童青少年健康服务;在微观层面,以构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全球标准为指导,将身体活动以课程和活动的形式,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将身体活动融入学校健康服务体系,需从学校健康领导力与治理、学校基础设施筹资、支持身体活动的学校健康服务提供、学校健康人力资源、学校健康相关医药技术以及学校健康信息系统六个领域入手,实施健康促进学校政策行动、加强多层级的学校领导力与治理,筹措必要资金,开发适应健康促进学校建设的人力资源并建设支持身体活动的方案。结论 学校健康服务是促进儿童健康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领域,身体活动是学校健康服务的重要内容。WHO颁布的相关核心政策文件,构建了身体活动融入学校健康服务体系的政策架构,其核心内容是要通过教育和体育手段将身体活动融入健康促进学校健康服务体系中,构建健康促进学校服务体系,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根据WHO健康服务体系构成六要素,身体活动融入学校健康服务体系需要加强学校健康领导力与治理、完善学校基础设施筹资,发展学校健康人力资源,研发基于学校的健康相关医药技术,建立共享学生健康数据的健康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在健康服务视域下,探索身体活动融入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服务体系的理论、内容及路径方法。方法 从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服务体系六个组成部分,即领导力与治理、筹资、健康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医药技术、健康信息出发,对基于学校的眼健康与身体活动相关政策架构与核心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如何促进身体活动融入以学校为基础的眼健康服务体系,以及身体活动在眼健康服务连续体的预防、干预、康复和健康促进中的应用。结果 基于健康服务体系视角,根据《世界视觉报告》,将身体活动融入以学校为基础的眼健康服务应遵循跨领域健康服务的五大原则,即普遍可及性和公平性、人权、循证、全生命周期和赋权。WHO倡导构建以人为本的眼健康服务体系,以人为本是基于学校的眼健康服务与身体活动融合新模式的核心理念。在健康促进学校中倡导基于学校的教育和身体活动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健康,将身体活动作为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相关的预防、干预、康复和健康促进措施,并大力培养学校内部掌握身体活动与眼健康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构建身体活动与儿童青少年眼健康信息系统,推进身体活动融入以学校为基础的眼健康服务体系。结论 身体活动是促进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眼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WHO健康服务体系六个构成要素,构建基于学校的眼健康服务,融合身体活动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要求在学校环境中提供教育和身体活动等健康促进的方法。提升学校环境下基于教育和身体活动方法的眼健康服务的领导力和治理,建立新筹资机制,提供资金保障,发展身体活动促进眼健康相关人力资源,完善相关服务提供体系,开发高质量身体活动干预眼健康技术与器材,并将儿童身体活动及眼健康信息融入到学校健康信息,从而实现儿童的眼健康和促进其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