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7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CT检查及多平面重建被认为是显示颌面部骨折的最佳方法 ,但普通CT图像与X线平片一样 ,均为二维的图像 ,不易于显示水平的骨折线和粉碎性骨折的移位情况 ,而颌面部骨折的切开复位或内固定均需要对骨折的三维形态有细致的了解。现将我科近 3年来螺旋CT扫描三维成像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 :1995年 10月~ 1998年 9月在我科治疗的 49例颌面部骨折患者 ,其中男性 35例 ,女性 14例 ,年龄最小 4岁 ,最大 73岁。 49例颌面部骨折中 ,下颌骨骨折 2 1例 (髁状突部骨折 3例、体部 7例、颏部 5例、角部 …  相似文献   
32.
任春平  何银  唐浩  冯云亮  李多 《四川中医》2020,38(9):152-154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结合后入路脊柱内镜治疗高龄下腰椎侧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高龄下腰椎侧椎管狭窄症患者分成两组:单纯后入路脊柱内镜治疗组(对照组);中医综合疗法结合后入路脊柱内镜治疗组(观察组)。结果:中医综合疗法结合后入路脊柱内镜治疗组较单纯后入路脊柱内镜治疗组术后7天VAS评分明显较低(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结合后入路脊柱内镜治疗高龄下腰椎侧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后入路脊柱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33.
建立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异夏佛塔苷的浓度,研究异夏佛塔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及其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灌胃给药1.5、3.0、6.0 mg/kg和静脉注射异夏佛塔苷0.5 mg/kg后,建立LC-MS/MS分析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异夏佛塔苷的含量,运用 DAS 3.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异夏佛塔苷在1.0~500.0 ng/mL内线性良好(r=0.997 6),专属性、精密度和准确度、基质效应和提取回收率以及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本分析要求。药代动力学参数显示:灌胃给药低、中、高3个剂量组,cmax分别为(109.34±22.87)、(259.84±95.35)、(499.26±288.09)ng/mL,AUC0-t分别为(310.57±46.18)、(552.67±207.14)、(1 075.03±371.19)h·ng/mL,t1/2分别为(2.36±0.22)、(2.91±0.19)、(3.04±0.86)h,tmax分别为(1.03±0.25)、(1.18±0.17)、(1.5±0.43)h,MRT0-t分别为(11.33±1.53)、(11.27±1.09)、(8.29±0.76)h;静脉注射后,AUC0-t为(1 536±421.3)h·ng/mL,t1/2为(2.57±0.46)h,MRT0-t为(9.55±2.37)h,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6.73%,5.99%,5.80%。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LC-MS/MS分析方法可应用于异夏佛塔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34.
对口腔念珠菌病具有应用前景的抗真菌新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腔念珠菌感染已逐渐成为较严峻的问题。尽管抗真菌药物在不断开发应用,但用于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药物仍较单一,并且出现了较严重的耐药性和毒副作用等。本文对近年上市的抗真菌新药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以期为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背景血流感染(BSI)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但其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是目前危重症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寻找预测BSI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对合理制定治疗策略及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降钙素原(PCT)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对BS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BSI患者14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受试者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清sTREM-1、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血肌酐(Scr)、血乳酸(LAC)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根据入院后30 d内预后将BSI患者分为存活组108例、死亡组34例,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APACHEⅡ评分。BSI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sTREM-1、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对BS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观察组患者血清sTREM-1、PCT、hs-CRP水平及Scr水平、LAC水平、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sTREM-1、PCT水平及Scr水平、LAC水平、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REM-1〔OR=1.164,95%CI(1.068,1.269)〕、PCT〔OR=1.383,95%CI(1.191,1.605)〕水平及APACHEⅡ评分〔OR=1.929,95%CI(1.261,2.952)〕是BSI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4)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清sTREM-1水平预测BSI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8〔95%CI(0.836,0.943)〕,血清PCT水平为0.863〔95%CI(0.796,0.915)〕,APACHEⅡ评分为0.812〔95%CI(0.768,0.873)〕。结论血清sTREM-1、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是BSI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且三者对BSI患者预后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研究唾液对Free-edge托槽摩擦力的影响。方法槽沟为0.56mm×0.71mm的Free-edge方丝弓托槽和直丝弓托槽与4种不锈钢丝(0.45mm和0.50mm圆丝,0.43mm×0.64mm和0.48mm×215;0.64mm方丝)及2种结扎方式(全翼结扎及中间翼结扎)组合,每种组合分别在干燥和唾液环境中进行摩擦力实验,记录托槽与弓丝间滑动时的摩擦力。结果在全翼结扎时,Free-edge方丝弓托槽和直丝弓托槽在唾液环境中的摩擦力显著高于在干燥环境中的摩擦力(P<0.05);在中间翼结扎时,Free-edge托槽在2种环境中的摩擦力无显著差别;Free-edge托槽结扎中间翼时的摩擦力显著低于结扎全翼时的摩擦力(P<0.01)。结论唾液增加了Free-edge托槽在全翼结扎时的摩擦力。  相似文献   
38.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和治疗2周后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方法: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浓度,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CR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 0 1或P <0 .0 5) ;治疗2周后,CRP浓度接近正常。结论:CRP可作为估计肺部感染严重程度和抗生素疗效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39.
李多  陈思宇  邓述恺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2):1239-124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COPD并发肺部真菌感染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COPD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老年病人和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等慢性基础疾病病人多见。结论 合理使用抗茵药物及糖皮质激素、及时早期诊断和抗真菌治疗,是降低COPD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大咯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4例大咯血患者采用随机分为垂体后叶索联合硝酸甘油组(治疗组)34例和单用垂体后叶素组(对照组)30例,分别观察两组24小时及48小时内止血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总有效率相仿。而治疗组24h内止血21例,占61.8%。对照组24h内止血10例,占33.3%,两组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另外治疗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且症状较轻微。结论垂体后叶索联合硝酸甘油能迅速、有效、安全的治疗大咯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