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6篇
医药卫生   4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体外高频热疗对大容量肺灌洗患者短期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8例接受大容量肺灌洗的煤工尘肺I期男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体外高频热疗,热疗温度为39~43℃,时间为40min/次,隔日1次,连续3次。对照组不接受体外高频热疗。比较两组患者灌洗前后TLC、FVC、MVV、DLCO、FEVl.0%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灌洗前后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本研究结果而言体外高频热疗对于肺灌洗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无明显影响,其对肺灌洗患者或对尘肺病患者的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2.
继发性呼吸暂停是新生儿一种危重急诊,常有相应严重疾病或并发症,及时抢救,合理治疗,对预后十分重要。本文就2000年7月-2003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继发性呼吸暂停68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脂质体包裹荧光素钠对其透皮和皮肤贮留量的影响。方法选用离体大鼠皮肤进行透皮实验,以0.125%荧光素钠脂质体混悬液为模型药剂,相同浓度的溶液剂作为对照。采用Franz扩散法,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透皮12 h后扩散池中荧光素钠累积浓度和透皮4 h后皮肤中荧光素钠的贮留量,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扩散4 h时皮肤的荧光分布。结果荧光素钠脂质体混悬液同其溶液剂比较,在皮肤内的滞留量大,透皮率低,皮肤荧光强,尤以毛发周围显著。结论皮肤外用制剂中脂质体包裹水溶性药物可在皮肤局部形成较高浓度,有利于皮肤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在自主呼吸患者深吸气时潮气量(Vt DI)对脉搏压力变异度(ΔPP DI)的影响,并验证是否以Vt DI校正ΔPP DI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液体反应性(fluid responsiveness,FR)的能力。 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1...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POD-SLN)对人表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POD-SLN混悬液,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粒径大小和形态,粒径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和电位,高效液相法测定其包封率,并观察其稳定性。用POD-SLN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表皮细胞,并于6、12、24、48h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实验设POD-SLN组、鬼臼毒素普通脂质体组、鬼臼毒素(POD)组、空白固体脂质纳米粒(SLN)组、空白对照组,MTT法测定各组对人表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制备的POD-SLN呈圆球形或椭圆形,稳定性好,粒径为87.2±10.3nm,电位25.3±0.8mV,包封率为83.2%±2.5%。POD-SLN对人表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OD-SLN、POD普通脂质体及POD作用48h对人表皮细胞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91.05%、77.02h.46%,IC50分别为2.11、16.65、101.42μg/L。空白SLN对人表皮细胞增殖无影响。结论该制备工艺可行,所制备的POD-SLN在体外能有效抑制人表皮细胞增殖,且作用强于POD及普通POD脂质体。  相似文献   
26.
急性脑血管病多学科一体化治疗模式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ACVD多学科一体化治疗模式对ACVD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建立完善的多学科一体化治疗的组织网络体系,共入选ACVD患者7202例,其中,将2000年6月至2005年6月在脑血管病治疗中心住院的ACVD患者共4089例作为治疗组(多学科一体化治疗),1995年5月至2000年5月住院的ACVD患者共3113例作为对照组(以往常规治疗法)。观察指标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 HSS)、生活能力评分(BI)、牛津残障评价(OHS)、住院时间、病死率及合并症和出院后6个月残障评价。经SPSS Windows10.0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NI HSS-4.59±4.68、BI29.53±24.40、OHS-1.29±0.95对照组NI HSS-1.97±2.17、BI6.94±21.41、OHS-0.84±1.09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意义(P<0.001),临床治愈率提高31.92%,平均住院日缩短8.8天,病死率降低了12.27%,并发症降低了12.52%,致残率降低了31.92%。结论多学科一体化治疗模式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适合我国的ACVD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居住面积、父母文化程度对无症状儿童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 ,Hp)感染的影响。方法 应用血清学及13 C 尿素呼吸试验 (13 C -ureabreathtest,13 C -UBT)测定无症状儿童的Hp感染状况 ,并采集结构式家庭情况调查表。结果 13 C -UBT和Hp -IgG总阳性率分别为 11 4%和 3 9 4% ,其中居住面积 <3 0m2 ,~ 60m2 ,~ 10 0m2 ,>10 0m2 的13 C -UBTHp阳性率分别为 13 0 % ,12 2 % ,11 2 %和 9 4% ,显著低于Hp -IgG的阳性率 (4 3 5 % ,40 8% ,3 8 2 %和 3 7 5 % ) ;父母文化程度为中小学、中到大学、大学以上水平的儿童13 C -UBT阳性率分别为 12 8% ,11 5 % ,9 5 % ,也显著低于Hp -IgG的阳性率 (4 2 6% ,3 9 4% ,3 5 7% )。结论 居住面积、父母文化程度与无症状儿童Hp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8.
利多卡因微乳的制备及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考察构成利多卡因微乳各组分的比例并进行制备。方法绘制伪三元相图考察不同Km(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值对利多卡因微乳区形成的影响,根据微乳区面积大小选择制备利多卡因微乳的最佳Km值,测定利多卡因微乳的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范围,测定利多卡因微乳的理化特性,对利多卡因微乳的形态及体系类型进行电镜观察。结果当Km=3时伪三元相图形成的微乳区面积最大,利多卡因微乳平均粒径为(29.8±14.4)nm,其中98%的粒径范围位于15.1-45.5 nm之间.2%的粒径范围位于77.9-261.3 nm之间;25℃恒温下利多卡因微乳的粘度为25 mPa·S,电导率为130 μs/cm,折光率为1.473,利多卡因微乳为水包油(O/W)型微乳,利多卡因微乳体系为大小不均的球形多分散体系。结论通过伪三元相图法可以得到理想的利多卡因微乳各组分比例范围,马尔文粒径测定结合透射电镜分析对观察并测定微乳的粒径、分布、形态及体系类型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29.
氢醌经不同皮肤层的吸收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国锋  李博 《中国药房》2002,13(4):208-209
目的 :评价皮肤角质层和真皮层对药物经皮吸收的差异。方法 :选择氢醌 (HQ)为模型药物 ,采用Franz吸收池法 ,考察药物经完整皮肤和剥离角质层皮肤的体外透皮能力Kp ,并比较吸收促进剂肉豆蔻酸异丙酯(IPM)共存时的促透能力大小。结果 :HQ经剥离角质层皮肤的Kp 是经完整皮肤的3 29倍 ,加入IPM后HQ的Kp 分别提高到原来的4 95倍 (经完整皮肤 )和7 49倍 (经剥离角质层皮肤 )。结论 :本实验为皮肤病态条件 ,如皮肤受伤或溃疡等时的药物经皮吸收规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关注患者治疗后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两院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共116例,按入院顺序分为二组,对照组共58例,应用降颅压、减轻脑水肿、抗血小板制剂及脑细胞保护剂等为主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共5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进地治疗。检测治疗后血清中MMP-3和MMP-9的表达差别。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MMP-3和MMP-9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佐治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且能有效降低血清中MMP-3和MMP-9的表达,有效阻断MMP-3和MMP-9介导的对疾病的促进作用,临床中可以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