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脑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南云  钱源澄 《江苏医药》1995,21(5):301-302
报告3例罕见的脑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观察了其临床、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特征。结果显示,本瘤好发于脑表浅部位,界限清楚,有囊腔形成。光镜下瘤细胞奇形怪状,提示恶性的组织学形态,酷似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以往均 被误诊。然而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预后良好,存活期长,且光镜下缺乏坏死,核分裂相当少。随访2例,术后生存时间为13年7个月和7年9个月。  相似文献   
72.
脑膜瘤是较为常见的、发生于脑膜部位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脑膜瘤的组织学类型比较多,近年来有文献报道了一种新的脑膜瘤类型.称为"副神经节细胞瘤样脑膜瘤",目前对该种脑膜瘤是否是一种新的类型还有争议[1].我们在外检工作中遇到4例,为了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报道如下,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73.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南云  张泰和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4,23(2):118-119,T027
  相似文献   
74.
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atypical teratoid/rhabdoid tumor,AT/RT)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发生及预后。方法应用光镜、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1例2岁儿童大脑AT/RT的病理组织学特点,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肿瘤含有横纹肌样细胞、原始神经外胚层、上皮及间叶多向分化成分。肿瘤中网状纤维丰.富。免疫组化染色Vim、EMA、CKpan、GFAP、Syn及CgA均呈阳性表达,PLAP、CD117、SMA及:NF?呈阴性反应。结论AT/RT为发生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多数患者1年内死亡。肿瘤极易误诊为髓母细胞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脉络丛乳头状癌及生殖细胞肿瘤。免疫组化染色对确诊AT/RT十分重要。本瘤的组织发生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75.
本文报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13例,占同期 CNS 肿瘤的0.76%。组织起源一直存在分歧,WHO 不得不保留双重分类。作者通过光镜、电镜、免疫组化技术(GFAP,NSE),证实了肿瘤为胶质起源。本瘤好发于年青人大脑半球表浅部位,肿瘤界限清楚,常伴囊腔形成.不同于一般胶质瘤,光镜下多数瘤细胞巨大奇异,最大者达1000μm,瘤内有丰富的网状纤维,伴淋巴细胞浸润及淋巴细胞伸入运动。本瘤较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预后好。作者强调,快速病理切片中正确的组织学诊断对外科医师成功地全切除肿瘤、提高存活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6.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PNET)常发生在下肢和椎旁软组织等处 ,发生在阴茎者实属罕见 ,我们在会诊中遇到 1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人 ,男 ,18岁。 2 0 0 2年 9月发现阴茎头部肿块渐大 3个月 ,大小约 5cm× 4cm× 4cm ,几乎累及阴茎头部一周 ,有疼痛感 ,排尿无障碍 ,且无包皮过长病史。全身体检未见其他部位有占位病灶。在外院活检 ,切片经苏木精 伊红染色后至我院会诊。镜下见肿瘤组织在表皮下呈浸润性生长 ,瘤组织呈分叶状、条索状、片状分布 ,并见宽窄不等的纤维间隔 ,瘤组织内见多灶性坏死 ,瘤细胞大小较一致 ,胞质稀少 ,染色…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罕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平滑肌肉瘤(primary leiomyosarcoma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PLCNS)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PLCNS进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搜索国外24例PLCNS,对25例PLCNS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患儿男性,1岁8个月,血清学HIV阴性,肿瘤位于小脑靠近天幕。镜下显示短梭形肿瘤细胞呈短条索状排列于黏液性间质中,细胞明显异型,核分裂多见。免疫标记SMA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80%,EBV原位杂交阴性,患儿行肿瘤全切除术后5个月因肿瘤复发死亡。25例PLCNS中免疫缺陷及放疗无关者(简称:无关者)8例,免疫缺陷合并EBV感染者13例(简称:免疫缺陷者),长期放疗者1例。结论PLCNS临床特点:无关者可发生于儿童和中年,免疫缺陷者均为中青年;PLCNS多为单发肿块,常位于幕上,多与脑膜相关,免疫缺陷者可发生于脊髓,可多发,可合并多系统平滑肌肉瘤;无关者病程较免疫缺陷者短。PLCNS常体积巨大伴轻度瘤周水肿,可侵蚀颅骨。组织学上免疫缺陷者分化较好;无关组多为差分化平滑肌肉瘤(包括黏液性平滑肌肉瘤)。PLCNS预后差,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放、化疗疗效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78.
79.
本文分析118例骨髓活检标本,并结合涂片观察。除6例未取到活检组织外,112例中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22例,急性白血病6例(急淋白血病3例,急粒白血病1例,急单白血病1例,亚急粒伴骨髓纤维化1例),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6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6例,骨髓增殖性疾患7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骨转移癌2例,恶性淋巴瘤骨播散1例,其它62例,包括部分血细胞增多或减少等。  相似文献   
80.
患者女性,45岁。因右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右斜,右耳听力下降1年8个月,于1991年2月20日入院。1989年6月始出现上述症状,进食时食物残留口腔,右口角流水。曾在外院按“面神经瘫痪”治疗,无好转。同时发现右耳后一肿块,约黄豆大小,肿块渐增大,听力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