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2 毫秒
51.
体重10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体外循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体重在10 kg以下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体外循环(ECC)方法。方法:对临床106例体重在10 kg以下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进行了ECC下的外科矫治术,ECC分为低温停跳组(Ⅰ)和常温不停跳组(Ⅱ);术中超滤组(Ⅲ)与非超滤组(Ⅳ)。结果:与停跳组(Ⅰ)相比,不停跳组(Ⅱ)ECC时间明显缩短(P<0.05),温度显著提高(P<0.001),总液体量显著减少(P<0.05);与非超滤组(Ⅳ)比,超滤组(Ⅲ)血液稀释度显著减小(P<0.001),稀释后HCT显著提高(P<0.001),术后呼吸极辅助时间明显缩短(P<0.05),胸腔引流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小婴儿手术中减少ECC预充量,选择合适的转流方法,积极超滤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2.
血液灌流对家兔毒气吸入性肺损伤的肺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活性炭血液灌流 (charcoalhemoperfusion ,CHP)对家兔全氟异丁烯 (perfluoroisobutylene,PFIB)吸入性急性肺损伤 (actuelunginjury ,ALI)的肺治疗作用。 方法 健康雌性新西兰大白兔 2 1只 ,随机分为空白组、染毒组及治疗组。建立家兔PFIB吸入ALI模型。治疗组染毒后 4h开始CHP ,转流量 (5 0~ 10 0 )ml/min ,时间 2h。监测染毒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和PaO2 ,PaCO2 ;检测基础值及染毒后 2、4、8、12h血浆Interleukin - 8、红细胞压积 (Hct)及白细胞计数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 ,BALF)总蛋白浓度、IL - 8、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neutrophilelastase ,NE)水平 ;髓过氧化物酶 (myeloperoxidase ,MPO)活力 ;计算肺组织含水率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指数。取右下肺缘组织及心、肝、肾组织行光镜下病理学检查。结果  (1)治疗组MAP、心率在CHP初期分别显著下降和上升 (p <0 .0 5 ) ,2 0min内逐渐回复并保持平稳。 (2 )各组 12h内PaO2 、PaCO2 保持平稳 ,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 (3)治疗组 8、12h血液白细胞计数、血浆IL - 8水平以及BALFIL - 8水平与染毒组相比显著下降 (p<0 .0 5 )。 (4)治疗组BALF中总蛋白浓度、NE水平 ,肺水肿参数及肺组织MPO活力与染毒组相比均显著性  相似文献   
53.
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不同心肌灌注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体外循环(ECC)下瓣膜置换术中不同的心肌灌注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各方法对心肌的保护效果及对围术期的影响。方法:53例瓣膜手术按所采用的心肌灌注方法分为晶体停搏液组(组Ⅰ),含血停搏液组(组Ⅱ)和温血逆灌不停跳组(组Ⅲ)。术前各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均衡,但Ⅳ级心功者组Ⅱ(10%)、组Ⅲ(15.4%)多于组Ⅰ(0.0%)。结果:术中ECC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多巴胺支持率、引流量等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Ⅰ最低咽温、心脏自动复苏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组Ⅱ和组Ⅲ(P<0.05);ECC总液量、稀释度、晶体停搏液灌注量、血K^ 浓度均高于组Ⅱ和组Ⅲ(P<0.05)。组Ⅲ主动脉阻断时间、ECC总液量低于组Ⅰ和组Ⅱ(P<0.05);流量和最低咽温高于组Ⅰ和组Ⅱ(P<0.05)。与术前比,术后LVEF在组Ⅱ和组Ⅲ仅有轻微下降(P>0.05),而组Ⅰ显著降低(P<0.05)。结论:含血灌注和不停跳温血灌注能给心肌提供能量,因而较晶体停搏液具有更明显的心肌保护效果,且对围术早期的水、电解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周围体外循环(PECC)在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中的建立方法与灌注管理策略。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4月使用达芬奇s(daVinci.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在PECC下完成心脏直视手术283例。采用Seldinger技术,在食道超声(TEE)引导下,经右侧股动脉、股静脉及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ECC)。ECC采用浅低温、中流量灌注,转流中使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VAVD)装置辅助引流,连续血气监测系统(CDI500)监控血气及电解质变化。升主动脉阻断采用Chit.wood阻断技术,经升主动脉顺行灌注41含血冷停搏液(St.Thomas液)或康斯特液(HTK液)进行心肌保护。结果手术全部成功,ECC时间34—219(99.7±38.9)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21—166(68.3±29.9)min,转流中尿液量50-2100(680.4±459.0)ml,超滤液量800-6700(2834.5±1121.1)ml,231例患者ECC液体总量为负平衡,负平衡量50~3100(860.3±569.1)ml,心脏自动复苏248例(88);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17(4.6±3.9)h,24h胸腔引流量15~630(167.8±76.6)ml。结论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采用PECC技术,安全可行。灌注中使用VAVD和CDI,手术团队间保持密切交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因素。  相似文献   
55.
自体输血对心脏直视手术早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心脏直视手术中的自体输血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该方法对手术早期的影响。方法取700例冠状动脉搭桥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中采用完全自体输血的400例为观察组(Ⅰ组),未使用血液回收而采用输血治疗的300例为对照组(Ⅱ组)。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均衡,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Hb、Hct、Plt及Alb术后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极显著减少(P<0.01),术后用库血量显著性下降(P<0.01),组间术后Hct、Plt、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自体输血技术结合其他的省血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的输血量,虽然有轻度贫血及部分血浆成分丢失,但不影响术后的凝血状况和组织供氧。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比较伴有肾功能不全的瓣膜病患者体外循环(CPB)下行开心手术前后肾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将2003年8月至2005年7月11例术前伴有肾功能不全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手术前后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进行比较。结果术后肌酐下降(P〈0.05),有统计意义,尿素氮、尿酸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心源性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只要围手术期处理得当,不但能够顺利渡过手术关,术后会因心功能改善使肾功能逐渐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索低温对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浆含量的影响。方法健康杂种犬12只,采用海水浸泡体温过低症模型,将犬置入低温人工海水中,使其肛温降至27℃。于实验前和肛温降至35℃、30℃、27℃时分别取血浆采用放射免疫分析进行ET和CGRP含量测定。结果随着体温逐渐下降,ET含量逐渐增加,体温降至27℃时血浆ET含量显著增加(P〈0.01) 而CGR含量则逐渐减少,体温降至27℃时血浆CGRP含量显著下降(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CGRP含量与ET呈负相关(r=-0.9972,P〈0.05)。结论体温过低时,血浆内皮素含量明显增加,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明显下降,且两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8.
体外循环手术对红细胞CD35、CD59及T淋巴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手术对红细胞CD35、CD59及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ECC手术病例18例,于转机前、体温最低点、转机末和术后1d,3d,7d晨采集患者静脉血,测定红细胞CD35、CD59,以及T淋巴细胞CD3、CD4和CD8。结果ECC前至ECC末,CD35^+红细胞(CD35^+-E)百分率、CD59几何平均荧光强度比值(CD59-GMFIR)和CD35-GMFIR均逐渐降低,前二者在术后1d至7d逐渐回升,而CD35-GMFIR未见明显阪复趋势。ECC末、术后1d时CD35^+-E百分率和CD35-GMHR,以及体温最低点、ECC末和术后1d时CD59-GMFIR均显著低于ECC前(P〈0.01或P〈0.05)。至术后7d时,CD35^+-E百分率、CD35-GMFIR和CD59-GMHR仍束恢复至ECC前水平。从ECC前至术后7d,CD3^+T淋巴细胞(CD3^+-T)百分率、CD3^+CD4^+-T百分率和CD4^+-T/CD8’-T比值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体温最低点、ECC末、术后1d和术后3d的CD3^+-T百分率、CD3^+CD4^+-T百分率均显著低于ECC前(P〈0.01或P〈0.05),至术后7d恢复至接近于ECC前水平,而CD4^+-T/CD8^+-T比值则恢复至超过ECC前水平。结论ECC手术使红细胞CD35、CD59及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后者于术后7d恢复.前者恢复期长于后者。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经胸(TTE)和经食管(TEE)超声心动图在全机器人二尖瓣修复术中的作用。方法对22例于我科因重度二尖瓣反流行全机器人二尖瓣修复术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术前,应用TTE评价二尖瓣反流功能解剖(病因、反流发生机制及脱垂瓣叶部位)及反流严重程度。在术中,应用TEE于体外循环(CPB)转机前,进一步明确二尖瓣反流发生机制及脱垂瓣叶部位;建立外周CPB时,引导下、上腔静脉插管及升主动脉内心脏停搏液灌注针的放置;心脏复跳后,即刻评价有无残余二尖瓣反流。在患者出院前,应用TTE再次评价有无残余二尖瓣反流。结果在术前,TTE评价二尖瓣反流病因的准确度为100%;TTE诊断二尖瓣脱垂及其发生部位的准确度分别为100%和97.0%。在术中,TEE诊断二尖瓣脱垂及其发生部位的准确度与术前TTE相同;TEE可准确引导上、下腔静脉插管及升主动脉内心脏停搏液灌注针放置,其成功率为100%;心脏复跳后,TEE显示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无残余二尖瓣反流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患者出院前TTE证实所有患者均无残余二尖瓣反流。结论术前TTE可准确评价二尖瓣反流功能解剖,为判断二尖瓣修复可行性及选择手术适应证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术中TEE可进一步明确二尖瓣反流功能解剖;准确引导上、下腔静脉内插管及升主动脉内灌注针的放置;即刻评价手术效果。因此,TTE和TEE在全机器人二尖瓣修复术中是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预充液中不加白蛋白对瓣膜置换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62例年龄〈60岁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患者,术前白蛋白均正常,随机分为预充蛋白组(A组,n=34)和不预充蛋白组(B组,n=28)。两组预充液均为复方乳酸钠林格液、706代血浆、5%碳酸氢钠、25%甘露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组预充白蛋白20g。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后至次日7时白蛋白入量等。结果 两组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后至次日7时白蛋白入量及7时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术前非低蛋白的瓣膜置换患者,体外循环预充液中不加入白蛋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