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26篇
医药卫生   1076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O157∶H7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致病菌,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传播,引起出血性结肠炎,建立其快速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EHEC O157∶H7保守的rfbE基因序列,设计4条引物,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成功建立了EHEC O157∶H7LAMP快速检测方法 ,60min内即可完成致病菌检测。结果利用该LAMP方法对30种共38株细菌进行检测,所试EHEC O157∶H7均为阳性结果 ,说明该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本方法对纯培养的EHEC O157∶H7检测限为12CFU/mL,污染食品中EHEC O157∶H7的检测限为18CFU/g。实践应用表明,对1121份进出口肉类、奶类制品及人工污染样品等进行检测,检出57份LAMP阳性,与采用AOAC标准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结论该LAMP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2.
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针刺,软瘫期穴取伏兔、血海、足三里等,痉挛期穴取环跳、血海、阳陵泉等,配合头针取病灶侧顶颞前斜线(即运动区);对照组不分期选穴、不用头针,按照"醒脑开窍"针刺法和"治痿独取阳明"针刺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采用改良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及Bar-thel指数(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BI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FMA、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能步行的比率高于对照组[56.3%(27/48)vs 35.4%(17/48),P<0.05],且步速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脑卒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尽快恢复患者步行能力和步速,且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23.
探究三七总皂苷制剂诱发类过敏反应的病理特点以及致类过敏反应的物质基础。采用小鼠类过敏试验模型,适应性饲养1 d后,将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5个实验组,分别为空白组、阳性对照组、三七总皂苷制剂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一次性静脉注射含0.4%伊文思蓝(EB)的相应受试物,给药30 min后,记录各组动物耳廓蓝染数,进行耳廓蓝染程度评分,并定量测定耳廓EB渗出量。另做2批动物,只给予相应的受试物,30 min后,取外周血和肺脏,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相关的细胞因子,肺脏HE染色。结果表明,三七总皂苷制剂中、高剂量静脉注射均可引起小鼠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耳廓明显蓝染,提示可能有致类过敏的作用。病理结果显示三七总皂苷制剂的类过敏反应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明显。组胺、VEGF以及TNF-α的含量在三七总皂苷制剂中、高剂量时明显升高(P <0.05,P <0.01)且呈现出剂量依赖关系,与耳廓蓝染程度保持一致,而IL-6和IL-10含量在三七总皂苷制剂低、中剂量时没有明显升高,当其增为临床4倍浓度8倍剂量时较空白组均明显升高(P <0.05,P <0.01)。其产生类过敏作用可能与组胺,VEGF,TNF-α有关,但可能当其类过敏程度达到一定高的程度时,IL-6和IL-10才可能在类过敏反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电针四关穴治疗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广泛性焦虑患者,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电针四关穴(双侧合谷、太冲)治疗2个疗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的焦虑状态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  相似文献   
25.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nea]dialysiS,CAPD)患者的腹膜转运特性与体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及颈动脉(carotid)内膜一中层厚度变异性(intima—mediathicknesSvariability,IMTV)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随访的维持性腹膜透析6个月以上的患者通过PET将患者分为高通透性组(D/P〉0.65)和低通透性组(D/P≤0.65)组。根据PET结果制定PD处方,使每周肌酐清除率CCr〉50L/W·1.73m2,Kt/v≥1.7。同时测定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DL)及血压。并予以颈动脉内膜血管彩超检查,测定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variability,IMT)。6个月后,再次测定上述血清指标及行超声检查,血检指标取2次检测结果的平均值,并根据超声检查结果计算6个月前后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的变异性(IMTV),分析不同腹膜转运特性患者体内Hs—CRP水平、Scr、血压、TCH、HDL、IMT、IMTV间的差异性,并分析影响IMTV的因素。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MPD高通透性组患者的Hs—CRP水平、平均动脉压(MAP)、IMTV等明显高于低通透性组(P〈0.05),HDL水平明显低于低通透性组(P〈0.05),而IMT无明显差异(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患者体内IMTV与Hs—CRP水平、MAP、腹膜的通透性(D/P值)等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与SBP、DBP、TCH无关。③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影响IMTV的独立危险因素有Hs—CRP水平、D/P值。结论①高通透性组的微炎症状态重于低通透性组,微炎症状态和腹膜转运特性是影响MPD患者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变异性的主要因素。②控制PD患者尤其是腹膜高转运状态PD患者体内的微炎症水平对降低其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变异性、延缓动脉硬化并减少MPD患者心血管事件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内源性性激素及血脂水平与乳腺癌的关系以及作为预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4年6月期间手术治疗的绝经后女性乳腺癌患者274例(乳腺癌组)与同期因其他疾病收治的非乳腺疾病的绝经后患者279例(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性激素与血脂水平的差异,分析可能的乳腺癌预测指标。结果:乳腺癌组的雌二醇(E2)与睾酮(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其他性激素与血脂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层分析显示,随E2与T水平升高,乳腺癌发病率增加,其中E2水平对乳腺癌的预测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0(95%CI=0.649~0.811),但T水平的预测作用不明显。结论:E2与T水平与绝经后女性乳腺癌有关,其中E2水平可作为预测因子之一,但尚未达到良好或者优秀标准。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观察连蒌护肝汤对湿热蕴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氧化应激、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NAS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连蒌护肝汤口服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生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谷氨酰氨基转肽酶(Glutamyl amino peptidase, GG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和甘油三脂(Triglyceride, TG)]、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炎症因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和白介素-6 (interleukin 6, IL-6)]的变化,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0%(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AST、ALT、GGT、TBiL、TG、TC、MDA、TNF-α、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SOD水平显著增高(P0.01),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连蒌护肝汤能显著改善NASH患者肝功能和抗氧化机能,降低血脂水平及炎症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在P19细胞诱导分化成心肌细胞过程中,桥粒芯胶蛋白-2(DSC2)基因沉默对其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针对DSC2基因编码区的干扰序列,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并转染P19细胞。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DSC2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筛选出沉默效率最佳的细胞株。二甲基亚矾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观察其超微结构和细胞凋亡等改变,以及对纤维化与脂肪化相关基因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了5种ShDSC2重组质粒,转染P19细胞并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筛选出对DSC2基因mRNA水平(69. 47% vs 0,P〈0. 01)和蛋白水平表达(65. 62% vs 0,P〈0. 01)的抑制效率最显著的ShDSC2鄄613组,并成功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后,电镜扫描显示后者细胞出现脂滴、空泡样变性、线粒体肿胀及嵴消失,流式细胞仪检测提示细胞凋亡显著增加,RT鄄PCR示纤维化相关基因(Collal、Colla2、Col3a1)与脂肪化相关基因(Adiponectin、PPAR-γ、C/EBP-α)的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结论 建立能有效抑制DSC2表达的P19细胞株并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表现出与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病理和分子生物学特点相似的表型特征,提示其可作为深入研究ARVC致病机制的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四磨汤口服液对脾虚便秘小鼠肠黏膜结构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通过灌胃番泻叶水煎液7 d,控制饮食、饥饱失常8 d建立小鼠脾虚便秘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给予四磨汤口服液灌胃,治疗5 d,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等量无菌水灌胃,取肠道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四磨汤能修复损伤的空肠、回肠黏膜结构,减轻炎症细胞浸润,且能增加盲肠的杯状细胞数目。结论四磨汤口服液治疗脾虚便秘,其作用可能与修复小鼠肠黏膜结构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