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1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用重组表达的侧链二氧酸脱氢酶复合物E2亚单位(BCOADC—E2)检测M2抗体,以早期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方法 重组表达BCOADC—E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印迹法(IBT)来检测PBC患者的M2抗体,并以健康体检者、自身免疫病患者、其他非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60例肝病患者血清中检测出抗BCOADC—E2抗体阳性33例,阴性者为27例,阳性率为55%,而健康体检者和疾病对照组血清中M2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采用重组表达的人侧链二氧酸脱氢酶复合物E2亚单位检测M2抗体,有一定的特异性,对于早期诊断PBC有一定的辅助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2.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细胞激活因子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建立检测血清B细胞激活因子(B lym phocyte stim ulator,BlyS)水平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并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清BlyS水平,初步探讨BlyS与SLE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以商品化的抗人BlyS单克隆抗体、生物素化抗人BlyS多克隆抗体,采用双抗夹心法建立检测BlyS血清水平ELISA方法。对59例SLE确诊患者和40名正常健康献血者的血清BlyS水平、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浓度、自身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滴度进行检测,比较SLE患者的血清BlyS水平与免疫球蛋白浓度、自身抗体滴度的相关性。结果59例SLE患者的血清BlyS水平为(8.4±1.6)ng/m l,40名正常人的血清BlyS水平为(3.2±0.9)ng/m l,SLE组的BlyS血清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伴随着血清BlyS水平的升高,SLE患者的血清IgG浓度明显升高(r=0.442,P=0.0005);SLE患者的BlyS血清水平与抗dsD NA抗体的滴度也有明显的相关性(r=0.850,P<0.01)。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BlyS血清水平ELISA检测方法简便、可靠、准确,为后续研究BlyS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奠定了基础。SLE患者的血清BlyS含量是明显升高的,并伴随着血清IgG浓度、抗dsD NA抗体滴度的升高;提示Blys异常表达可能是SLE发病的重要环节,其对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活化、促进特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分析49例AIH、58例PB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基因组DNA TNFα启动子308、-238G/A基因多态性,并与16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正常对照组中国人与白种人TNFα*2携带率差异较大。虽然从百分率上可以看出中国人PBC患者TNFα*2携带率低于正常对照组(10.34%与16.88%),但统计学上两者差异无显著性,TNFα-238位基因多态性分布也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AIH患者TNFα启动子-308、-238G/A基因多态性均与正常人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不同人种自身免疫肝病的免疫相关基因不同,中国人AIH、PBC与TNFα启动子基因的多态性间不存在基因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腺嘌呤易位体3(ANT3)基因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相关性。方法利用Taqman-MGB探针技术,通过ACT值建立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相对定量方法,检测30例健康人(对照组)和30例PBC患者(观察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ANT3基因的表达,同时检测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与碱性磷酸酶(ALP)浓度。结果观察组PBMC中ANT3 mRNA表达的AC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原始模板浓度为对照组的2.3倍,P〈0.01。观察组血清γ-GT、ALP浓度均升高,且与ANT3基因表达的△CT值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PBC患者PBMC中ANT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血清γ-GT、ALP浓度呈负相关。提示ANT3 mRNA的表达量与PBC的严重程度相关;ANT3基因检测在PBC发病机制、诊断及病情监控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
舒适护理是护理活动加舒适的发展,是主动服务的过程,患者的参与,使其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方面均达到愉快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本文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常规护理、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及治疗方面进行一系列舒适护理,结果显示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与其建立了信任、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及治疗的依从性,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6.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中抗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抗体、抗 β2 糖蛋白I(β2 GPI)抗体及抗内皮细胞抗体 (AECA) 3种自身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 (IIF)检测 118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及 4 4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 3种自身抗体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抗ox LDL抗体阳性率为 32 2 0 %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阳性率 6 82 % (P =0 0 0 1) ;抗 β2 GPI抗体阳性率为 31 36 % ,其健康对照组阳性率为 11 36 % (P =0 0 0 9) ;血清抗内皮细胞抗体阳性率冠心病组为 38 14 % ,健康对照组为 13 6 4 % (P =0 0 0 2 )。在血脂正常的冠心病组中抗ox LDL和抗β2 GPI抗体阳性率也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血清中上述 3种自身抗体阳性率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抗ox LDL和抗 β2 GPI抗体阳性率与血脂无明显相关性 ,自身免疫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可能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7.
目的:评估椎管内骨折块复位器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39例病人手术前CT及MRI提示胸腰椎骨折并伴有椎体后缘骨折块突入椎管压迫脊髓,行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全椎板切除减压,用椎管内骨块复位器在后侧方推挤使椎体后缘骨折块复位,并达到恢复椎管容积的目的。结果:术后X光平片、CT检查37例椎管容积恢复至正常80%以上,2例CT见仍有小骨块突出,经2次手术治疗复位。术后随访6-30个月,Frankel分级平均进步1-2级。结论:椎管内骨块复位器扩大了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治疗适应证范围,复位效果确切,操作简便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8.
99.
新医改背景下社区医院党建工作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烨  徐青松 《医学与社会》2012,25(1):69-70,73
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和医疗行业竞争加剧,以专业人才为主体的基层社区医院党建工作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医改背景下,提升社区医院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是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本文从确立开展党建工作新思路、构筑党建工作新机制和拓展党建工作覆盖面三个方面作深入分析,为社区医院党建工作迈上科学发展之路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00.
细胞外基质蛋白1在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蛋白1(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 1,ECM1)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肝脏、乳腺、直肠组织(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ECM1的表达,比较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淋巴结转移肿瘤和淋巴结未转移肿瘤之间的ECM1表达差异.结果:ECM1的表达如下:正常肝组织阳性率20.0%(4/20),肝癌组织阳性率85.4%(70/82);正常乳腺组织阳性率9.1%(1/11),乳腺癌组织阳性率60.0%(18/30),其中淋巴结(-)者为37.5%(6/16),淋巴结( )者为85.7%(12/14);正常直肠组织阳性率11.8%(2/17),直肠癌组织阳性率54.5%(18/33),其中淋巴结(-)者为33.3%(6/18),淋巴结( )者为80.0%(12/15).统计分析表明,对ECM1的表达,肿瘤组织高于正常组织,淋巴结转移性肿瘤高于非转移性(P<0.01).结论:ECM1在肿瘤组织中过表达,并且与肿瘤的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