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1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构建人双受体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TACI-linker-BR3-IgGFc,观察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重组载体,脂质体转染COS-7细胞,通过Western印迹、ELISA以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及其与BAFF、APRIL蛋白相互作用情况.结果:融合基因在瞬时转染的真核细胞中获得表达,并分泌至上清,转染效率能达到48%,融合蛋白能与BAFF、APRIL蛋白有效结合而且融合蛋白中分子标签IgGFc未影响双受体融合蛋白的结构及其生物学活性.结论:人TACI-linker-BR3双受体基因与IgGFc融合基因载体构建成功,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为进一步探讨SLE等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生物学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inosinic polycytidylic acid,polyI:C)注射C57小鼠对其自身抗体产生的影响.方法:50只6~8周龄雌性C57小鼠随机分为药物组和阴性对照组(n=25),药物组按5 mg/kg剂量腹腔注射polyI:C,每周注射2次,阴性对照组注射等量PBS,每4周每组取5只小鼠眼眶采血,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抗核抗体(ANA)和抗线粒体抗体(AMA)水平.结果:随着药物注射次数的增多,药物组在第8周ANA阳性率达到100%,最高滴度达到1:10 000,阴性对照组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也出现ANA阳性,并且在12周达到100%,但是始终没有出现滴度为1:10 000的高滴度自身抗体;随着药物注射次数的增多,药物组血清AMA阳性率逐渐增高,16周达到80%,最高滴度达到1:10 000,对照组未出现AMA阳性.结论: polyI:C注射C57小鼠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ANA和AMA,并且其对AMA的诱导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厚度及冠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更有针对性治疗冠心病提供实验依据,为中医认识和防治冠心病提供参考。方法:纳入我院疑似冠心病老年患者253例,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热毒血瘀组和非热毒血瘀组,分别检测TC、TG、TNF-a、CRP、HDL-C和LDL-C浓度,测量EAT厚度,进行冠脉造影、SYNTAX积分,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253例患者中辨证为热毒血瘀者105例,非热毒血瘀者148例。两组间比较,热毒血瘀组TC、TG、TNF-a、CRP、HDL-C和LDL-C浓度均高于非热毒血瘀组(P0.05),EAT厚度、SYNTAX积分均大于非热毒血瘀组(P0.05),冠脉阳性率高于非热毒血瘀组(χ2=16.085,P0.05)。结论:冠心病热毒血瘀证和非热毒血瘀证两种证型在影响炎症因子、脂类代谢、EAT、冠脉病变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热毒血瘀证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44.
在常用的口服固体制剂中,口感不良会导致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差,进而使得该药物的市场竞争力降低。药物制剂的掩味问题一直是制剂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人们对药物口感的要求日渐提升,近几年掩盖药物不良口味的方法也逐渐增加。通过对掩盖药物不良口味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常用的掩味技术有添加掩味剂、包合技术、微球/微囊技术、固体分散技术、离子交换技术等。然而,除以上掩味技术之外,在固体制剂的制造过程中,制粒技术也可以实现对药物不良口味的遮蔽,且制粒技术方法简单,能够很好地达到掩盖药物不良口味的效果,该文系统介绍了制粒技术在药物掩味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药物掩味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随着人们对药物口感的需求逐渐提高,药物掩味技术越来越受到广大制剂工作者的重视,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口感评价体系不完善、方法特异性较低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均有待于相关药学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45.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alcium sulphate and magnesium sulfate whiskers on the flexture strengths of dental composite resin.Methods Calcium sulfate whiskers and magnesium sulfate whiskers were prepared.Seven groups of composite resin specimens were prepared including one control group and six groups using either calcium sulfate whiskers or magnesium sulfate whiskers comprising 1%,10%,20%,30% of the material by weight.Before mixing with resin,both whiskers were surface modified by Sodium stearate.The standard resin samples with dimensions of 25 mm×2 mm×2 mm were prepared according to the ISO-10477 criterion(eight for each group),and their flexure strengths were measured by a 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The fracture surfaces of selected specimens were examined by a scan electron microscope.Results Neither mixture improved the flexure strength of composite resin when the adding proportions of calcium sulfate and whiskers magnesium sulfate whiskers were under 10%.However,when the adding proportions were 20 wt % and 30 wt%,magnesium sulfate whiskers excerted positive effects.Concluson Appropriate proportions of magnesium sulfate crystal whisker would increase the flexure strength of dental composite resin.  相似文献   
46.
自身免疫性肝病148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ALDS)的临床、生化及自身抗体特点.方法 分析我院1996年-2005年148例ALDS患者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患者5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PBC)患者96例的临床表现,并分析有关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不典型,肝功能各项指标普遍异常,AIH组以ALT升高更为明显,而PBC组患者ALP和GGT升高更为显著(P<0.01).在自身抗体检测情况两组有极大的差异.AIH患者主要以高效价的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44/52)和/或抗平滑肌抗体(antismooth muscle antibodies)(35/52)为主,此外,尚有9.6%(5/52)和3.8%(2/52)的AHI患者出现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auti-soluble liver antigen autoantibdies,抗SLA)和抗肝/肾微粒体(liver/kidney microsomal,LKM)抗体阳性.PBC组以抗线粒体抗体(mitahondrial anto-antibodies,AMA)阳性(99.0%)为主,93.8%的患者AMAM2阳性.结论 AIH及PBC的诊断可结合临床、生化、自身抗体检查的结果,其中自身抗体的检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7.
白细胞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域-592、-819和-1082位单核昔酸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和聚合酶链反应一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法(PCRSSP)检测54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7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及160例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组DNA IL-10基因启动子区域3个多态位点-592,-819、-1082的基因多态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4例AIH和77例PBC患者与160例健康对照组的IL-10启动子-1082、-819和592基因型分布的统计学分析表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L-10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病之间无显著关联性。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域-592、-819和-1082位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法(PCR-SSP)检测54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7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 C)患者及1 60例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组DNA IL-1 0基因启动子区域3个多态位点-592、-819、-1082的基因多态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54例AIH和7 7例PBC患者与160例健康对照组的IL-10启动子-1082、-819和-592基因型分布的统计学分析表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I L-10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病之间无显著关联性.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研究川黄柏提取物的抗炎效果.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1%冰乙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鸡蛋清诱导大鼠足跖肿胀和大鼠肿胀足炎性组织中PGE2的影响等急性炎症模型,观察川黄柏提取物的抗炎作用.结果 川黄柏提取物对4种急性炎症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生物碱部位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川黄柏提取物的生物碱部分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其他各部位也具有不同强度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50.
细菌感染性疾病是淡水养殖业的常见疾病,一般多采用抗菌药物防治此类疾病。养殖业抗菌药物的不恰当使用,使得许多软体动物来源的致病嗜水气单胞菌产生了耐药性。细菌耐药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在同一种属乃至不同种属细菌之间转移扩散,造成耐药菌株大量出现,严重威胁人类用药安全。质粒转移是细菌耐药性扩散的一种重要方式。笔者就分离自三角帆蚌的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性以及质粒携带情况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