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6篇
医药卫生   5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目的 对分离的262株嗜肺军团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初步建立中国嗜肺军团菌的PFGE分型数据库.方法 采用PFGE技术,对2004-2009年中国11个省(市)分离的嗜肺军团菌用AscⅠ酶切,BioNumerics软件分析PFGE图谱,并建立分子分型数据库.结果 262株嗜肺军团菌的PFGE图谱共分为108种不同的PFGE带型,相似性系数在16%~100%之间,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分为差异明显的不同簇.不同省份、年份和血清型的菌株之间有交叉带型.结论 中国环境分离的嗜肺军团菌菌株基因组变异较大,同时也具有克隆化特征,且可能有多个克隆系存在.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olecular types of Legionella (L.) pneumophila strains isolated in China,and to develop the PulseNet-China Database of L.pneumophila.Methods 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 was used to analyze 262 L.pneumophila strains collected from 11 provinces between 2004 and 2009 in China.Different kinds of genomic DNA in different L.pneumophila strains were isolated and separated after digesting with Asc Ⅰ.BioNumerics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sis the PFGE fingerprints.Results L.pneumophila strains isolated in China were quite different regarding their PFGE patterns.There were 108 PFGE types among the 262 strains tested in this study.The similarity value of these strains was in the range of 16%-100% and the same types were discovered in different provinces and years.Conclusion L.pneumophila strains isolated in China were with high genetic variations.There might be different clones existed in China.The development of PulseNet China Database was thu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monitoring the L.pneumophila strain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32.
目的 了解湖北省某县健康人群中C群脑膜炎奈瑟菌(Nm)抗体的保护性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湖北省7个年龄组共189份健康人群血清样品,采用血清杀菌试验方法,以C群脑膜炎奈瑟菌疫苗株(C11)作为靶菌,检测和分析湖北省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对C群Nm的血清杀菌力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9份健康人群血清对C群Nm的杀菌抗体阳性率为44.44%,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6.37,人群保护率(抗体滴度≥1:8)为38.10%,其中,1-2岁年龄组GMT最低(1:2.96),阳性率为33.33%,人群保护率为23.33%,15-19岁年龄组GMT最高(1:10.80),阳性率为56.67%,人群保护率为50.00%。6岁以下儿童GMT为(1:4.78),阳性率为39.29%,保护率为33.03%,低于较高年龄组。结论湖北省6岁以下年龄组健康人群对C群Nm血清杀菌力水平较低;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后,小年龄儿童仍需要采取措施提高C群流脑抗体水平;继续进行免疫效果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3.
目的 了解河北省部分地区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m)带菌状况,评价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作为菌株分离培养法的补充在健康人群带菌调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按年龄分层整群随机抽取577人采集咽拭子,采用Nm分离培养和FQ-PCR法同时检测,并使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群。 结果 分离到18株Nm菌株,总阳性率3.12%,其中不可分群最多(9株),其次为B群(3株)、W135群(3株)、X群(2株)、C群(1株)。FQ-PCR检测阳性样本46份,总阳性率7.97%,其中B群最多(13份),其次为W135群(12份)、不可分群(11份)、X群(7份)、C群(3份)。 结论 细菌培养和FQ-PCR均提示这些地区健康人群携带Nm血清群多样化。FQ-PCR检测方法在发现病原体及分群方面比传统菌株分离培养方法都有显著提升,可作为传统方法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34.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且节省标本的多重巢式荧光PCR方法,用于临床标本中肺炎链球菌的分型。方法以检测肺炎链球菌种属(lytA基因)和20组常见血清型的引物和探针为基础,分别采用92株不同血清型的肺炎链球菌菌株和系列稀释的参考DNA模板,建立多重巢式荧光PCR方法。 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同时与荧光PCR方法进行比较。 将该方法用于14份肺炎链球菌培养阳性和30份肺炎链球菌培养阴性的临床标本的检测,评价实际应用效果。结果多重巢式荧光PCR与荧光PCR方法能准确鉴定/区分大部分菌株(90/92)的血清型。 前者的检测灵敏度为1~100 fg/μl,9种血清型的灵敏度高于荧光PCR方法(10~100 fg/μl)。 44份临床标本中,多重巢式荧光PCR与荧光PCR方法分别检测出34和31份阳性(P=0.778),2种方法的DNA模板使用量分别为15 μl和66 μl。结论多重巢式荧光PCR比荧光PCR方法节省标本且更加灵敏。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广西贵港地区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临床分离株, 在种、基因型和交配型的构成及毒力特性。方法 收集2009-2012年广西贵港地区临床分离的新生隐球菌株20株, PCR扩增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验证, 通过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 鉴定血清型、交配型。利用M13-PCR指纹图谱法和URA5-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 鉴定和验证基因型。表型研究包括37 ℃生长试验、黑色素生成试验和尿素酶试验。结果 20株有19株为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 血清型为A型, α交配型, 基因型为VNⅠ型。1株为格特隐球菌, 属α交配型, 基因型VGⅠ。毒力特性研究结果显示, 所有临床分离株37 ℃正常生长, 黑色素试验、尿素酶试验阳性。结论 广西贵港地区隐球菌致病菌株中绝大多数(95%)为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血清型为A型, α交配型, 基因型为VNⅠ型, 并发现格特隐球菌菌株。  相似文献   
36.
徐丽  朱兵清  徐征  高源  邵祝军 《疾病监测》2015,30(4):316-320
目的 了解我国脑膜炎奈瑟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变化趋势. 方法 对2003-2012年本研究室收集的脑膜炎奈瑟菌菌株,根据分离年份、血清群和来源(患者或健康携带者)选择487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E-test浓度梯度扩散法,对其进行体外12种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和分析. 结果 所有菌株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阿奇霉素、美洛培南、氯霉素和米诺环素均敏感;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不敏感的菌株分别是4.9%(24/487)和3.5%(17/487),75.6%(368/487)的菌株对萘啶酸耐药,87.1%(424/487)对复方新诺明耐药,48.9%(238/487)对环丙沙星耐药.从2005年开始出现对环丙沙星耐药的菌株23.8%(24/101),从2006年开始出现对青霉素类药物不敏感菌株2.4%(2/82).患者和健康携带者来源的菌株对萘啶酸、复方新诺明和环丙沙星3种药物显现不同的耐药率. 结论 我国流脑菌株对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对青霉素类药物不敏感的菌株也逐渐增多.这种耐药性与菌株分离年份、血清群和菌株来源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了解和分析湖北省健康人群中C群流行性脑膜炎奈瑟菌(Nm)抗体的保护性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湖北省8个年龄组共236份健康人群血清样品,采用血清杀菌试验方法,以C群Nm疫苗株(C11)作为杀菌力实验的靶菌,国家流脑标准品测试血清作为参考血清,进行杀菌力检测,应用SAS9.1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6份健康人群血清中C群Nm杀菌抗体阳性率为65.68%,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2.69,人群保护率(抗体滴度≥1︰8)为57.20%,其中,<1岁年龄组GMT最低,为1︰1.10,阳性率为6.67%,人群保护率为0;15~19岁年龄组GMT最高,为1︰92.63,阳性率和人群保护率均为96.67%。3岁以下儿童GMT为1︰1.50,阳性率为21.67%,保护率为8.33%。结论湖北省3岁以下年龄组健康人群对C群Nm血清杀菌力水平较低,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后,仍需要采取措施以提高3岁以下儿童C群流脑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2017年山西省由B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3例婴幼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病原学特征。方法收集3例婴幼儿流脑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采集病例脑脊液和血液标本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血清分群,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进行分子分型,药敏E-test试纸条法检测抗生素敏感性。结果3例B群流脑病例发病月龄分别为12 d、5月龄和8月龄,符合化脓性脑膜炎症状,脑脊液标本均分离培养出3株B群脑膜炎奈瑟菌。 MLST序列分型分析显示,2株菌为ST-5664(CC4821),1株为ST-5662。 3株B群菌株均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等药物耐药。结论山西省首次从病例标本中分离到B群脑膜炎奈瑟菌,3例B群流脑病例均为婴幼儿发病,且主要基因型属于CC4821。  相似文献   
39.
四川地震引发各种公共卫生问题,饮水安全是灾区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关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队赶赴灾区迅速展开各项灾后防疫工  相似文献   
40.
目的建立8种细菌性脑膜炎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PCR)检测方法。方法针对脑膜炎奈瑟菌、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猪链球菌、结核杆菌、新生隐球菌的种特异性基因,通过优化单一PCR扩增体系及扩增程序,建立M-PCR方法检测8种导致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体,检测M-PCR体系的灵敏度。结果初步建立了检测8种导致细菌性脑膜炎病原体的M-PCR扩增方法,能够同时检测多种导致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结论M-PCR方法较常规的分离培养鉴定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检测快速的特点,适合临床疑似细菌性脑膜炎感染病例的检测及筛查,提高临床细菌性感染脑膜炎病例的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