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70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对雌性大鼠子宫组织的影响,阐明DEHP对雌性大鼠子宫毒性作用的机制。方法:将48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玉米油)、低剂量DEHP组(300 mg·kg-1·d-1DEHP,1/100 LD50)、中剂量DEHP组(1 000 mg·kg-1·d-1DEHP,1/30 LD50)和高剂量DEHP组(3 000 mg·kg-1·d-1DEHP,1/10 LD50),每组12只。于动情间期处死大鼠,称体质量,计算子宫脏器系数;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子宫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和黄体生成素受体(LHR)表达水平。结果:染毒第2、3、4周,各剂量DEHP组大鼠体质量低于对照组(P<0.05),且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各组大鼠子宫脏器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可见对照组大鼠子宫形态正常,中和高剂量DEHP组大鼠子宫扭曲、管壁变薄,管腔内有大量黄色或清亮液体,并呈重度扩张;子宫浆膜面可见不同程度的积水、充血和肿胀现象。镜下各剂量DEHP组大鼠子宫内膜出现胞核假复层现象,上皮增生和内皮纤维化,固有层腺体数减少,部分腺体萎缩。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DEHP组大鼠子宫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程度逐渐减弱,面积减小。各剂量DEHP组大鼠子宫组织中FSHR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DEHP组大鼠子宫组织中LHR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中和高剂量DEHP组大鼠明显低于低剂量DEHP组(P<0.05)。结论:DEHP可导致雌性大鼠体质量降低,子宫组织发生病理学改变,对雌性大鼠产生子宫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 (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SHCC患者34例,均采用MSCT平扫以及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观察并比较病灶的表现。结果34例患者中共检出40个病灶,平扫检出率为65.00%(26/40),动脉期为92.50%(37/40),门静脉期为70.00%(28/40),延迟期为90.00%(36/40);动脉期以高密度影为主(92.50%),静脉期以低密度影为主(67.60%),延迟期以低密度影为主(80.00%),动脉期与延迟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门静脉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期联合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病灶的检出率为92.50%(37/40)。结论 MSCT三期增强扫描联合能够准确反映SHCC病灶强化的特征,对SHCC的早期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3.
背景与目的:我国鲜见有以人群为基础的超过40年的膀胱癌生存率的报道。该研究对启东1972—2011年全人群膀胱癌登记病例进行生存率分析,为预后评价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1619例登记病例的生存(死亡)情况随访截止于2012年4月。用SURV 3.01软件计算观察生存率(observed survival rate,OS)和相对生存率(relative survival rate,RS)。结果:膀胱癌1、3、5、10、15、20及30年OS分别为59.91%、43.49%、35.98%、26.91%、21.30%、18.37%及12.24%,1、3、5、10、15、20及30年RS分别为64.07%、53.02%、50.06%、52.42%、59.59%、76.39%及115.75%。其中男性1、3、5、10、15、20及30年OS分别为60.84%、43.91%、36.95%、27.31%、21.49%、18.29%及12.59%,1、3、5、10、15、20及30年RS分别为65.23%、53.95%、52.02%、54.57%、62.59%、79.12%及117.07%;女性1、3、5、10、15、20及30年OS分别为56.61%、42.03%、32.44%、25.65%、20.78%、18.80%及0%,1、3、5、10、15、20及30年RS分别为59.99%、49.91%、43.37%、45.86%、51.21%、69.02%及0%,男性、女性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6)。15~34岁、35~44岁、45~54岁、55~64岁、65~74岁及大于75岁各年龄组的5年RS分别为49.10%、67.53%、62.77%、53.92%、46.59%和39.85%;10年RS分别为49.79%、61.23%、52.99%、48.21%、54.94%和51.21%。20世纪80年代以来,膀胱癌5、10和15年RS均有上升趋势。结论:启东市全人群膀胱癌登记病例总体生存率在逐步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的进步可能是膀胱癌生存率提高的影响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膀胱癌生存率的差距正在缩小,但仍有提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4.
螺旋断层放疗提升鼻咽癌放疗剂量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应用螺旋断层放疗(HT)进行鼻咽癌放疗处方剂量提升的可行性及剂量学特点。方法 选取10例9野静态调强放疗的鼻咽癌计划,制定HT计划和静态调强(sIMRT)计划。在危及器官(OAR)符合正常组织临床影响量化分析标准的前提下,提升两组计划处方剂量,并比较剂量提升空间及处方剂量提升后两者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与sIMRT计划相比,HT计划所达到的处方剂量比sIMRT计划增加了42.6%(t=6.373,P<0.01);处方剂量提升后,HT计划的均匀性指数仍优于sIMRT计划(t=-2.288,P<0.05),但适形度指数略低于sIMRT计划(P>0.05)。限制HT计划处方剂量提升的OAR为脊髓(2例)、视神经(5例)、脑干(3例);限制sIMRT计划处方剂量提升的OAR为眼晶状体(1例)、脊髓(1例)、腮腺(8例)。结论 HT的高束流调强能力,使其在有效保护OAR的前提下,能够提高鼻咽癌放疗处方剂量。在sIMRT实现高处方剂量要求存在困难时,可考虑使用HT进行放疗。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分析热性惊厥患儿继发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及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 选取恩施州民族医院2018年8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热性惊厥患儿235例, 根据随访6个月患儿是否继发癫痫发作分为发作组(62例)和未发作组(173例)。所有患者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获取各因素的最佳截断值,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热性惊厥患儿继发癫痫发作的独立风险因素, R软件"rms"包构建预测热性惊厥患儿继发癫痫发作高风险的列线图模型, 校正曲线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 决策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发作组患者年龄低于未发作组[(14.45 ± 1.54)个月比(21.47 ± 2.18)个月], 有癫痫家族史比例高于未发作组[56.45%(35/62)比35.84%(62/173)], 围生期(异常)比例高于未发作组[59.68%(37/62)比15.61%(27/173)], 惊厥发作类型(全面性)比例高于未发作组[70.97%(44/62)比36.99%(64/173)], 脑电图情况(异常)比例高于未发作组[74.19%(46/62)比20.81%(36/173)], 惊...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对比分析真空负压袋联合弓形尺和真空负压袋两侧直接标记对胸部肿瘤和腹部肿瘤患者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选取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2020-10-13-2021-09-02收治的20例胸部肿瘤和20例腹部肿瘤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分层分组方法,先按胸部肿瘤和腹部肿瘤分为两层,分别在每层内分组,将胸部肿瘤患者分为A、B组,腹部肿瘤患者C、D两组,其中A、C两组为弓形尺定位组,B、D两组为直接标记定位组。每次治疗前行CBCT扫描和图像配准,记录在前后(AP)、上下(SI)、左右(RL)三个方向摆位误差。分析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随机误差值及绝对值≤0.5 cm的误差值占比。结果 A组和B组AP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37±0.45)和(0.43±0.35) cm,Z=-1.684,P=0.092;RL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01±0.46)和(-0.02±0.41) cm,Z=-4.851,P<0.001。C组和D组SI方向摆位误差为别为(-0.08±0.42)和(-0.25±0.40) cm,Z=-4.768,P<0.001;RL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10±0.28)和(-0.01±...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展示本中心基于磁共振加速器的日常质控经验,包括绝对剂量稳定性、MU线性和射线质,进一步说明高场强给物理师质控带来的挑战.方法 基于医科达磁共振加速器进行绝对剂量及稳定性的测量.加速器固定7 MV能量光子束,无均整器模式.剂量测量采用电离室为PTW 300130.6 cc farmer,静电计为PTW UNIDOS...  相似文献   
108.
大段负重骨移植中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大段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在羊负重的胫骨上移植后,植骨要产生替代和再生过程。由于组织抗原与移植骨固有性的差异,对上述过程要有不同的力学反应。结果表明:植入骨的愈合,生长过程与其力上关。不同类型移植骨在愈合、生长过程生物力学性质和明显差异。同时也也证明深冷冻、辐照处理的同种异体骨是代替自体移植骨最可受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9.
以往的研究认为神经细胞是不易发生细胞凋亡的细胞。近年的研究表明机体发育的整个阶段都伴随神经细胞的凋亡,在病理情况下神经细胞凋亡参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神经细胞凋亡的诱导或抑制一直是关注的热点之一。目前对药物影响细胞凋亡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观察了丹参对去除神经生长因子(NGF)引起的 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为临床进一步开展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鼻骨骨折进行螺旋CT扫描。重建并分析鼻骨多平面重组(MPR)图象、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评价有无骨折和对骨折分型。结果:6例x线片未发现骨折,42例在MPR技术下,均能发现骨折。其中,单侧鼻骨骨折28例,双侧鼻骨骨折14例,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3例,鼻中隔骨折5例,上颌窦骨折2例。结论: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直观、立体、清晰、多角度的显示鼻骨骨折,并且清晰地显示骨折类型、骨折块移位的方向和程度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三维重建提供了一个多方位的立体模型。在诊断鼻骨骨折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对临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