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5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本研究应用沙利度胺联合环孢素A(CsA)及强的松(TCP方案)治疗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观察其临床疗效、免疫学反应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06年5月—2012年7月收治的59例低危MDS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TCP方案(A组,n=29)和单用环孢素A(B组,n=30)治疗,评估TCP方案治疗的有效性、免疫学反应及副作用。结果 A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5)。对59例患者中的23例(A组13例为a组,B组10例为b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观察,结果如下:a、b两组IFN-γ水平及CD3^+CD4^+、CD3^+CD8^+细胞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a组治疗后IL-10水平及CD4^+CD25^+细胞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b组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均未出现3、4级血液学毒性。共有9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其中A组5例,B组4例;A组1例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B组0例。所有肝肾功能异常者停药或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TCP方案是治疗MDS的有效组合方案,安全、毒副作用轻,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2.
干扰素α(IFN-α)作为第一个被广泛研究的人类细胞因子[1],不仅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确有疗效,而且对于多种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疗效.IFN-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虽缓解率低.但对部分患者可达治愈的效果[2],这是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以外,包括伊马替尼在内的其他一切治疗都无法达到的.  相似文献   
23.
李亮亮  柴晔  张连生  曾鹏云  吴重阳  易良才  陈红鹰  白俊 《临床荟萃》2011,26(15):1299-1302,F0002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体外诱导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表达树突状细胞趋化因子1(DC-CK1)水平的影响。方法分离初诊20例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100μg/L、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100μg/L培养5天,然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加入TNF-α50μg/L,对照组只加培养基,第7天收获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倒置显微镜、Wright染色)及免疫表型对培养的DCs进行鉴定;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DCs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DC-CK1的表达水平。结果培养后实验组细胞的树枝样突起更明显,而且实验组DCs表面分子的表达比对照组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FISH证实了DCs的白血病来源;最后ELISA检测显示实验组DCs培养上清中DC-CK1的含量为(175.094±52.487)ng/L(n=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8.926±84.105)ng/L(n=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抑制CML源树突状细胞表达DC-CK1。  相似文献   
24.
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是中药黄芪中最具免疫活性的成分,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抗肿瘤特性[1-2],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我们通过观察黄芪多糖处理前后白血病细胞系HL-60、K562表面NKG2D(natural-kiler group 2,member D)配体MHC-I类链相关分子A(MICA)的表达及其对N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的影响,探讨黄芪多糖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为黄芪多糖联合NK细胞治疗白血病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负载P-糖蛋白(P-gp)高表达的多药耐药(MDR)白血病K562/A02细胞冻融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与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对MDRK562/A02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提取健康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常规诱导出DC及CIK,将K562/A02细胞冻融物作为抗原冲击的DC,与CIK共培养作为实验组,抗原不冲击的DC与CIK共培养作为对照组,以CIK及DC单独培养分别作为空白对照组1和空白对照组2。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MTT法检测杀伤活性。结果实验组、对照组细胞增殖活性均大于CIK组(P<0.05)。实验组对K562/A02、K562的杀伤活性在效靶比5∶1、10∶1、20∶1时分别为(42.90±0.67)%、(49.85±0.28)%、(63.36±0.46)%和(23.56±0.43)%、(26.11±0.34)%、(34.46±0.35)%,均高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1(P<0.05);实验组对K562/A02的杀伤活性高于K562和MCF7(P<0.05)。结论DC与CIK共培养物是一种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高于CIK的免疫活性细胞,而经冻融抗原冲击的DC与CIK共培养能明显提高对MDRK562/A02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26.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与Th17细胞的比例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如IL-17、IL-6、TGF-β的变化,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15例,另取15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3+CD4+TIL-17+辅助性T细胞(Th17细胞)、CD4+T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17、TGF-β、IL-6的水平。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1.39±0.24)%,高于对照组的(0.26±0.11)%(P<0.05);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11.58±2.17)%,高于对照组的(2.47±0.72)%(P<0.05);且Treg细胞与Th17细胞呈正相关(γ=0.37)。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中TGF-β、IL-6、IL-17的水平分别为(26.06±2.43)、(14.66±2.47)、(18.63±2.38)pg/ml,高于对照组的(13.41±1.92)、(1.44±0.29)、(10.34±1.71)pg/ml(均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Treg、Th17细胞比例升高,且两者呈正相关;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中TGF-β、IL-6、IL-17水平升高,可能影响Treg与Th17细胞的平衡。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流感疫苗对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加入GM-CSF和IL-4诱导培养7 d,将所得细胞分为4组:完整失活流感疫苗(WIV)组;裂解流感疫苗(SIV)组;TNF-α组;对照组,用不同培养方法再培育24 h后,流式细胞仪分析DC免疫表型,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12浓度。结果 CML源性DC细胞表面分子表达、上清液中IL-12浓度在WIV及SIV组较TNF-α和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WIV组高于SIV组(P<0.05),而TNF-α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感疫苗具有刺激CML源DC成熟的功能。  相似文献   
28.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迄今已知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而成为肿瘤生物学治疗领域备受瞩目的焦点[1].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lt3-L、简称FL)是一种新近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强大的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增殖的能力[2],Flt3-L和GM-CSF作为诱导DC的两种基本生长因子,研究比较二者在生物治疗中的作用特点,显然对更好的实现它们在临床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7(Toll-like receptor 7,TLR7)mRNA及TLR9 mRNA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内的表达及pDC分泌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的能力。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间收治的30例CML患者(初诊未治组15例,缓解组15例)和体检中心的15例健康对照者,运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外周血pDC,利用real time-PCR检测pDC内TLR7及TLR9 mRNA表达水平。CpG ODN 2216刺激pDC 24 h后,ELISA检测上清液中IFN-α水平。结果:初诊组CML患者外周血pDC内TLR7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缓解组[(0.34±0.11)vs(0.93±0.21),P<0.05],初诊CML患者TLR9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缓解组[(0.44±0.15)vs(0.94±0.18),P<0.05]。CpG ODN 2216刺激后,初诊组pDC产生的IFN-α明显低于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408.61±77.11)vs(611.39±84.86)、(651.67±93.39)ng/L,P<0.05]。结论:CML患者pDC内TLR7和TLR9 mRNA明显降低可能是pDC功能缺陷的主要原因,提示TLR7和TLR9可能参与CML的发病。  相似文献   
30.
目的应用沙利度胺联合环孢素A及泼尼松(TCP方案)治疗中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观察临床疗效,并探讨TCP方案对Th17、Th22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 2009年6月-2013年9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收治的62例中低危MDS患者分为2组,A组(35例)接受TCP方案,B组(27例)单用环孢素A,评估TCP方案治疗的有效性。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治疗前后Th17、Th22细胞表达水平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因子IL-17、IL-22、IFN-γ、IL-10。结果 A组有效23例(65.71%),高于B组(4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A组的23例和B组的13例进行了Th17和Th22细胞表达水平观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Th17和Th22细胞比例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Th17细胞在治疗后均减低(P<0.05),A组Th22细胞在治疗后减低(P<0.05),B组Th22细胞在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IL-17、IL-22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17、IL-22水平也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A组IL-10水平在治疗后升高(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3、4级血液学毒性。A组9例和B组4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A组1例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所有肝、肾功能异常者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TCP方案是治疗MDS的有效组合方案,联合检测Th17和Th22将有助于指导免疫调节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