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9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多平面成像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0例临床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SIS组)和21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用3.0T超导型MR机行肩关节斜冠状面、斜矢状面及横断面成像,分析肩峰形态、肩袖、肩袖周围结构及肩部肌肉等组织结构影像特征。结果﹙1﹚肩袖损伤:40例均显示冈上肌肌腱信号及形态异常,18例表现为T1WI上冈上肌肌腱信号异常、混杂;12例表现为冈上肌肌腱内斑片状T1WI、T2WI信号增高影;10例表现为肩袖撕裂。﹙2﹚肩袖周围结构改变:40例均不同程度出现肩峰下滑囊增厚、积液及(或)肩关节积液。﹙3﹚肩峰形态:肩峰形态分别为平直型9例、弧型14例、钩型17例;﹙4﹚肩峰-肱骨距离:肩峰-肱骨距表现为16例在1.0cm-1.5cm之间,19例在0.5-1.0cm之间,5例小于0.5cm。SIS组和正常对照组肩峰-肱距均值分别为0.89cm和0.91cm,经t检验两组均数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P﹥0.05)。结论MRI可以直观地评价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肩袖、肩峰及肩峰下通道等情况,是临床诊断的一种有用的影像手段。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隐匿性颈髓损伤(CSCI)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在九江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及神经外科就诊,72 h内有明确外伤史,临床诊断为CSCI而常规磁共振(MR)序列显示脊髓无异常信号(隐匿性脊髓损伤)患者30例(损伤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接受常规MR序列、DTI序列检查。对两组的DTI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获得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分别测量损伤组和对照组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 结果损伤组的FA值(0.53±0.22)明显低于对照组FA值(0.65±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0,P<0.01)。损伤组的ADC值[(1.15±0.28)×10-3mm2/s]明显高于对照组ADC值[(1.04±0.57)×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0,P<0.01)。损伤组颈髓DTT图示受损区域的白质纤维束稀疏、扭曲及断裂。 结论DTI的FA值和ADC值可定量分析CSCI患者脊髓白质损伤的严重程度,DTT图可准确描绘脊髓白质损伤的位置及范围,是目前无创性诊断隐匿性颈髓损伤和评估预后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4.
目的对骨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旁亢)的影像学表现进行评估。方法对19例手术病理证实为甲旁亢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的病例均使用Kodak900CR X线机对头颅、下颌骨、双肩关节、腰椎、骨盆及双手多部位常规X线摄影,其中5例行Symphony16层螺旋CT对下颌骨、甲状腺、胸部及骨盆进行连续扫描。结果19例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占100%,其中2例见股骨上段纤维囊性骨炎改变,1例见下颌骨囊状破坏;16例见双手指骨骨膜下骨吸收(占84.4%);12例见锁骨外下结节缘骨吸收(占64.3%);2例见指骨末端骨质吸收;5例见下颌骨牙槽骨骨吸收;7例出现病理性骨折,其中3例见腰椎多发性压缩性骨折,4例见股骨颈骨折;1例见锁骨肩峰端软骨下骨吸收;4例见双肾多发性肾结石。结论骨膜下、锁骨外下结节缘骨吸收等X线表现对诊断骨型甲旁亢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5.
幽门前瓣膜症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前瓣膜症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6年收治的3例幽门前瓣膜症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3例均行腹部平片、上消化道钡餐和腹部B超检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幽门梗阻,但无幽门环形肌增厚征象。结论:幽门前瓣膜症术前诊断比较困难,消化道钡餐和腹部B超的联合应用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6.
目的 研究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中通过Hofer's 新分区方案的表现正常胼胝体部分各向异性(FA)值的定量改变.方法 采集35例临床确诊的RRMS患者和35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定量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比较RRMS患者和对照组胼胝体Hofer's新分区方案不同区域的FA值改变及其与脑实质分数(brain parenchymal fraction, BPF)、T2病灶容积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健康志愿者中,Hofer's新分区方案FA值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FA(区V)>FA(区I)>FA(区IV)>FA(区II)>FA(区III);在RRMS患者中同样观察到这些区域的FA值具有不均一性:FA(区V)>FA(区I)>FA(区II)>FA(区III)>FA(区IV);RRMS患者区II(F=4.159,P=0.046)、区III(F=9.257,P=0.004)、区IV(F=12.234,P=0.001)的FA值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胼胝体的区V的FA值同样出现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179);胼胝体的区I的FA值未见明显改变(P=0.787).在Hofer's新分区方案中,胼胝体组内FA值和BPF之间(P值范围:0.086~0.969)、FA值和T2病灶容积之间(P值范围:0.127~0.658) 均无相关性.结论 RRMS患者的表现正常胼胝体 (区II、区III、区IV) 存在微观病理改变,这些改变可能和胼胝体原发性缺血、局部微病灶等因素有关.Hofer's新分区方案的DTI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RRMS临床变化.  相似文献   
47.
【摘要】目的:探讨可变翻转角三维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3D-T2-TSE)序列和CE-MRA检查对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8年5月-2022年10月在我院经手术和/或DSA确诊的18例SDAVF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行CE-MRA及3D-T2-TSE序列MRI扫描,分析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及两者联合对SDAVF的定位诊断价值。结果:3D-T2-TSE序列对髓周畸形血管征的检出率为100%(18/18),对瘘口的定位诊断符合率为77.8%(14/18),对供血动脉的检出率为55.6%(10/18),并可显示脊髓肿胀(17/18)及马尾区结构紊乱(15/18)等征像;CE-MRA对瘘口、供血动脉及髓周畸形血管的检出率均为83.3%(15/18)。结合CE-MRA与3D-T2-TSE两种技术,对瘘口的定位符合率达87.5%。结论:在SDAVF的定位诊断中,CE-MRA与3D-T2-TSE检查各具优势,对于后续DSA检查及外科手术均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两种序列联合可提高诊断效能,获得不逊色于DSA的定位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联络纤维定量扩散张量成像(DTI)改变。资料与方法选择低病灶负荷RRMS患者20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自愿者20名为对照进行MRI扫描,获取常规MRI图像和DTI图像,分别进行测量分析,比较RRMS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联络纤维主要纤维束:上枕-额束、下枕-额束、钩束、下纵束、上纵束的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值和平均扩散系数(MD)值的变化。结果 RRMS组患者钩束(L:F=5.498,P=0.024;R:F=5.158,P=0.029)、下纵束(L:F=8.267,P=0.007;R:F=5.108,P=0.03)、胼胝体/下枕-额束伴行部分(L:F=5.669,P=0.022;R:F=7.162,P=0.011)、下枕-额束/下纵束伴行部分(L:F=4.521,P=0.04;R:F=5.437,P=0.025)的FA值较健康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MS组患者下纵束(L:F=5.012,P=0.031;R:F=5.48,P=0.025)、下枕-额束/下纵束伴行部分(L:F=8.318,P=0.006;R:F=12.882,P=0.00094)、胼胝体/下枕...  相似文献   
49.
目的采用功能用磁共振成像(fMRI)回波平面(EPI)技术,研究人脑运动皮质血氧水平依赖(BOLD)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27名正常健康志愿者,右手挤压橡皮圈,在运动和静止两种对比条件下,采集运动皮层的回波平面图像(BOLD-fMRI)。分析运动状态和非运动状态信号对比的脑功能图像。结果fMRI图像显示运动刺激下脑功能活动激活区主要位于对侧感觉运动皮质区、辅助运动区等。结论fMRI可用于研究活体人脑各功能区的活动,fMRI可对运动刺激下的人脑运动皮质进行初步定位。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及超声多普勒在血管化游离骨瓣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后血供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3年6月期间行下颌骨缺损游离血管化骨瓣修复的41例,共计88条吻合血管,其中41条动脉,47条静脉,术后1周采用CT血管造影(CTA)三维重建技术及超声多普勒检查以评价移植骨瓣术后血供的情况。结果88条吻合血管中,85条血流通畅,3条血管未见显影考虑闭塞,其中动脉1条,静脉2条。CTA和超声多普勒两种方法在血管化骨瓣重建下颌骨术后血供评价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A及超声多普勒都能够准确显示吻合口血管的通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