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9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姜黄素药物血清对瘦素刺激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用姜黄素煎荆给大鼠灌胃(连续7d),制备含药血清,并用培养基将药物血清配制成四个稀释倍数,分别是5%、10%、20%、加%四个稀释倍数浓度;培养肝星状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运用噻唑蓝(MTr)比色法检测药物血清对HSC—T6增殖的影响。结景姜黄素药物血清对增殖的肝星状细胞有抑制作用(P〈0.05或P〈0.01),在5%~40%的血清稀释倍数范围内,随剂量增大而抑制作用增强;在20%~40%的血清稀释倍数范围内姜黄素组对HSC—T6抑制率增高(P〈0.05)。结论姜黄素具有抑制HSC—T6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1病例介绍 患者,女,76岁。咳嗽3个月,有时呈阵发性,时有少量白色痰,渐加重。于2010年6月12日经地方医院检查WBC 6.2×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68%。胸片示:肺纹理增粗。诊断为“过敏性支气管炎”,给予“酮替酮替芬、硫酸沙丁胺醇”口服10d,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3.
曹宁 《心脏杂志》2022,34(1):67-70
目的 使用四维超声心动图评估高原低氧习服人群的右心室结构与功能,探究其临床实用价值。 方法 选取首次进入杂多地区的援青支医队员60名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青海玉树杂多地区某驻军部队官兵60名作为高原低氧习服组。使用四维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受试者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期右室前壁厚度 (RVAWd)和舒张期右心室左右径(RVd)作为右心室的结构参数;测定肺动脉内径(MPA)、主肺动脉收缩压 (PASP)、右室正常射血分数 (RVEF)、右心室每搏输出量(RVSV)、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 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心室游离壁长轴应变(RVFLS)和室间隔长轴应变(IVSLS)。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低氧习服组的RVAWd、RVd及IVSd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RVEF、RVFLS、RVFAC参数明显降低,RVSV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VEDV和RVESV升高不明显,IVSLS则降低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低氧习服组研究对象的MPA和PASP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高原反应低氧习服人群由于条件作用可出现一定的心肌损伤,运用四维超声心动图能够有效观察到早期的右心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改良脐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在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商丘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对所有患儿采用改良脐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及血常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取改良脐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自拟补肝益肾中药汤剂治疗躁狂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78例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喹硫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肝益肾中药汤剂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躁狂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RM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补肝益肾中药汤剂可有效提升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其躁狂程度,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84例。将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71例患者作为甲减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713例患者作为T2DM组。比较甲减组和T2DM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病率为9.06%,其中临床甲减16例,为2.04%,亚临床甲减55例,为7.02%。比较甲减组与T2DM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年龄、糖尿病病程、ABI、FCP、E/A、TC、TG、LDL-C、Lp(a)、S-CRP、UAER、TPO-Ab、性别、吸烟、冠心病、DN、DNP、DR、DF、PAD、DM治疗方式有关(P<0.05)。将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作为因变量,将上述因素纳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胰岛素治疗、TPO-Ab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吸烟、胰岛素治疗、TPO-Ab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便及早诊断和干预甲状腺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探讨耳后翻转岛状瓣修复耳甲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4月至2014年1月,应用耳后翻转岛状瓣修复耳甲腔缺损7例,重建耳廓外观。结果随访3个月至5年,7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皮瓣质地、色泽接近正常;耳后供瓣区瘢痕愈合良好,位置隐蔽;耳廓外观优良,患者满意。结论耳后翻转皮瓣修复耳甲腔缺损,重建耳廓外观,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了解学生对妇幼保健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需求,为优化教学提供线索。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2013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在课程结束后采用自编问卷的形式,针对学生对妇幼保健学课程的认识和兴趣开展调查。结果在妇幼保健学课程各部分内容中,较大比重学生认为除"绪论"和"妇幼卫生管理系统"外,其余八部分均应重点掌握;对生活或将来实际工作的意义比重最高和兴趣程度最高的均为"孕期保健"。结论妇幼保健学是学生普遍认为较有意义且兴趣度较高的课程,其教学方法的优化改进对培养实用型预防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新加达原饮(IXJDY)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IXJDY对HepG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和最大无毒浓度(TC0);在TC0基础上观察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于HepG2.2.15细胞,分别在第72小时和144小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上清液HbsAg和HbeAg的滴度.结果 TC50=14.22mg·ml-1,TC0=8.13 mg·ml-1,新加达原饮对HepG2.2.15细胞毒性较低.无毒浓度的新加达原饮在HepG2.2.15细胞培养中可有效地抑制HBsAg和HBeAg的分泌(P<0.05,P<0.01);且呈现量效和时效关系.结论 IXJDY在体外有显著的抗HBV的作用,且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