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评估改良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交叉移至在治疗复杂创面中的应用。方法 12例患者应用改良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进行创面修复,其中7例为胫骨外露,3例为感染创面,2例为压力性溃疡。结果 17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3年,皮瓣外形与功能均满意。结论复杂创面应用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交叉移植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效果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索趋化因子CXCL1在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IH)中的表达情况及外源性CXCL1对血管瘤干细胞(HemSCs)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CXCL1在增殖期IH标本中的表达情况。通过CD133免疫磁珠将HemSCs原代细胞从增殖期IH组织中分选出。设置5组不同浓度的CXCL1(0、10、20、50、100 ng/ml)与HemSCs进行共培养,通过细胞活率、迁移实验研究外源性CXCL1对HemSCs的影响。结果 CXCL1在增殖期IH间质组织中表达,总体表达量低,但在IH瘤内间质组织表达量高于瘤旁间质组织。其中CXCL1阳性面积率瘤内(0.773±0.101)%相比瘤旁(0.268±0.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43,P<0.001)。外源性CXCL1促进HemSCs增殖,不同浓度CXCL1加入HemSCs中培养24、48、72 h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610,P<0.001;F=14.430,P<0.001;F=5.388,P<0.01)。但加入外源性CXCL1并不影响HemSCs的迁移能力。结论 CXCL1在增殖期IH瘤内间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重度乳房肥大下垂的理想术式。方法:应用改进的Mckissock术式行乳房缩小术。结果:17例(32只)重度乳房肥大下垂术后外观挺拔,无乳头乳晕坏死发生和其他并发症。结论:改进的Mckissock法乳房缩小整形术手术方法简便,术后乳房外观良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新型负压封闭引流(VSD D型)技术联合游离皮片移植在修复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创面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外科清创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慢性创面的疗效。方法 将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用外科清创联合VSD方案治疗的48慢性创面患者设为观察组,将2010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2例采用常规换药的慢性创面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7天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及细菌生物膜相关临床特征(创面颜色、渗出液变化、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等)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7天,观察组细菌培养阳性率(22.92%)低于对照组(5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颜色、渗出液变化、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等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清创联合VSD治疗慢性创面,在有效控制细菌感染的同时,能明显改善创面及促进创面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6.
2002年6月至2005年4月,我院利用简易方法为41例女性患者取出双J管,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41例,女性,年龄17~71岁,平均44岁。全部为肾盂或输尿管手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单侧置管38例,双侧置管3例,每侧均为单管。双J管留置时间25~35d,平均30d。器械应用止血钳1例,卵圆钳2例,取石钳38例。B超检查确定双J管末端在膀胱内。患者截石位,会阴消毒铺无菌洞巾。将肾取石钳(或止血钳或卵圆钳)涂液体石蜡后经尿道插入膀胱,钳头部进入深度约5~7cm(距尿道外口),并向置管侧偏斜10~20°角。试夹有异物感时向外拖出。可重复进行。2结果41例顺利取…  相似文献   
107.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6例糖尿病足住院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VSD组和传统治疗组,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的基本特征以及治疗后在创基准备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血糖平稳时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换药次数、治愈率以及复发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VSD患者在血糖恢复平稳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创基准备时间、创伤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短于传统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换药次数上,VSD组少于传统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次植皮存活率方面,VSD组高于传统治疗组;在溃疡复发率方面,VSD组低于传统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溃疡治愈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在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中能刺激创面肉芽生长,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治疗法。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截肢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UT系统分级的287例DFU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疾病特征、临床生化等实验室指标,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分为截肢组、非截肢组,并采用多元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截肢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有101例DFU患者截肢,截肢率是35.2%.总共有46个变量纳入分析,单因素分析中有22个变量截肢组与未截肢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T 系统分级2级(OR:10.090,95%CI:2.696~37.760,P =0.001)和3级(OR:35.327,95%CI:7.648~163.678,P<0.001)、有溃疡史(OR:6.320,95%CI:2.278~17.554,P<0.001)、足趾(OR:24.880,95%CI:7.565~82.240,P<0.001)、糖化白蛋白(OR:1.156,95%CI:1.040~1.284,P =0.007)、白细胞计数(OR:1.137,95%CI:1.003~1.288,P = 0.045)、有营养风险(OR:3.460,95%CI:1.348~8.878,P=0.010)是截肢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红蛋白(OR:0.966,95%CI:0.941~0.991,P = 0.008)是截肢的保护因素.结论 DFU患者早期就诊、控制感染发展、改善营养状况、控制血糖稳定对于预防截肢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9.
田伟  耿雅琼  王献路  陈晓辉  曹东升 《安徽医学》2021,42(10):1155-1158
目的 探讨自体肋软骨鼻综合整形手术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整形美容科行鼻整形的就诊者104例,根据就诊者的鼻部形态及手术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55例)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联合自体肋软骨行鼻部整形术,对照组(n=49例)单纯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假体行鼻整形.比较两组就诊者手术后鼻部形态改善效果、就诊者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鼻尖可见移植物轮廓、假体挛缩、鼻尖移植物外露、鼻尖发红)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就诊者术后鼻部美学测量值相比,观察组的鼻面角、鼻唇角及额鼻角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鼻背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鼻尖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就诊者手术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肋软骨鼻综合手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0.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6例糖尿病足住院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VSD组和传统治疗组,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的基本特征以及治疗后在创基准备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血糖平稳时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换药次数、治愈率以及复发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VSD患者在血糖恢复平稳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创基准备时间、创伤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短于传统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换药次数上,VSD组少于传统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次植皮存活率方面,VSD组高于传统治疗组;在溃疡复发率方面,VSD组低于传统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溃疡治愈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在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中能刺激创面肉芽生长,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治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