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7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雷公藤多甙对老年复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CD_4~+/CD_8~+比值、CD_4~+CD_(25)~+T细胞水平的影响,以便寻求更合适治疗剂量理论依据。方法:96例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支持治疗) 30例、雷公藤低剂量组(支持治疗+雷公藤多甙片1. 0 mg/kg·d-1) 34例、雷公藤高剂量组(支持治疗+雷公藤多甙片1. 5 mg/kg·d) 32例,连续治疗8周,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治疗前1周、治疗后4、8周时CD_4~+/CD_8~+比值、CD_4~+CD_(25)~+T细胞水平及常规监测血小板计数,并进行组内、组间比较。结果:1)对照组治疗前后CD_4~+/CD_8~+比值、CD_4~+CD_(25)~+T细胞水平、血小板计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雷公藤低、高剂量组治疗后CD_4~+/CD_8~+比值、CD_4~+CD_(25)~+T细胞水平、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均有显著差异(P 0. 05)。2)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治疗后4周、8周后雷公藤低、高剂量组CD_4~+/CD_8~+比值、CD_4~+CD_(25)~+T细胞水平、血小板计数升高,均有显著差异(P 0. 05);雷公藤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CD_4~+/CD_8~+比值、CD_4~+CD_(25)~+T细胞水平、血小板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 0. 05);雷公藤组副作用轻微。结论:雷公藤多甙片可提高老年复发ITP患者的CD_4~+/CD_8~+比值和CD_4~+CD_(25)~+T细胞水平,提高血小板计数,副作用轻微,低、高剂量组间无显著差异,可选择低剂量应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增血汤联合生血散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FasL和Fas的影响,并评价其在ITP机制研究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ITP患者26例作为治疗组,同时取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及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FasL和Fas的水平。结果:对照组及接受以上治疗后ITP患者外周血FasL水平明显低于未治疗者,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Fas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FasL增高,增血汤联合生血散可显著减少此类细胞表达,为治疗ITP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吉粒芬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对恶性血液肿瘤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并发败血症的疗效。方法观察在有效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辅以吉粒芬加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组(rhG-CSF+IVIG))与单用吉粒芬(对照组(rhG-CSF))治疗恶性血液肿瘤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并发败血症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发热持续天数、粒细胞缺乏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有效抗生素治疗基础上加用rhG-CSF可以迅速减少粒细胞缺乏时间,rhG-CSF和IVIG的联合应用,能够更有效地治疗恶性血液肿瘤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并发的败血症,并能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4.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亦称Diamond-Blackfan贫血,临床少见,现报道3例如下. 例1:男性,6个月.因反复腹泻,进行性面色苍白4个月,咳嗽、气促5天入院.体检:T38.1℃,R56次/分,P152次/分.发育及营养差,皮肤粘膜苍白,巩膜不黄,鼻翼煽动,哭声低钝、反应迟缓,眼神呆板.心率152次/分,律齐,两肺闻及干湿性罗音.腹平软,肝肋下3cm,脾肋下0.5cm,质软,四肢无畸形.血Hb22.8g/L,WBC6.6×10~9/L,PL225×10~9/L.骨髓象示粒系增生活  相似文献   
75.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又称杂合性白血病,是指急性白血病中髓系和淋巴细胞系同时累及的一组疾病,临床极为罕见。现报道5例。 临床资料 本组5例,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2~41岁,平均28岁。所有病人均有头昏、乏力主诉。体温低于38.5℃者2例,38.5℃以上者3例。胸骨明显压痛2例,皮肤粘膜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增血汤联合生血散中药方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GPⅡb/Ⅲa及vWF的影响。方法:用增血汤联合生血散中药方治疗26例ITP患者,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GPⅡb/Ⅲa阳性表达率、vWF活性的变化,并与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前ITP患者的GPⅡb/Ⅲ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ITP患者vWF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ITP患者的GPⅡb/Ⅲa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前后ITP患者的vWF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增血汤联合生血散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GPⅡb/Ⅲa有影响,对vWF活性无明显影响。该中药方治疗ITP患者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s)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外周血表达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丽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0例初治型MM患者为MM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58±8)岁,年龄范围为48~76岁。另外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56±11)岁,年龄范围为45~74岁。MM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一线治疗方案,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DSCs、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及调节性T细胞(Tregs)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前MM组患者MDSCs[(8.40±2.15)%]、TAM[(6.33±1.34)%]、Tregs[(9.25±3.68)%]、IL-6[(13.40±0.80)pg/ml]均高于健康体检组[(0.47±0.26)%、(1.80±0.89)%、(2.42±3.31)%、(2.45±0.2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M组患者MDSCs[(0.94±0.41)%]、TAM[(2.64±1.12)%]、Tregs[(1.92±1.51)%]、IL-6[(5.62±0.56)pg/ml]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SCs在MM不同阶段呈规律性表达,与TAM、Tregs表达趋势一致,提示在MM发生、发展过程中MDSCs可能参与了骨髓瘤细胞的免疫耐受及肿瘤逃逸机制。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分析儿童Kimura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儿童Kimura病的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14年收治的1例儿童Kimura病进行报道,同时检索2005-2015年的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收集资料完整的7 例儿童Kimura病报道,对这8例Kimura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儿童Kimura病主要表现为头颈部肿块、淋巴结肿大、大涎腺侵犯,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清IgE水平升高,病灶边界不清无包膜,激素治疗有效,但容易复发。结论:Kimura病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的、病因不明的慢性炎性疾病,儿童Kimura病更加罕见,常表现为头颈部肿块,伴淋巴结肿大及大涎腺侵犯,手术、激素治疗有效,但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