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4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目的探讨寰枢椎陈旧性骨折/脱位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总结2例寰枢椎陈旧性骨折/脱位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过程。结果2例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痊愈出院。结论对寰枢椎骨折/脱位经口咽前路手术患者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如口腔消毒、口腔护理及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尤其是加强呼吸道、口腔管理及严格的无菌操作等这些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对保证手术成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2.
茯苓菌核不同部分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兴华  戴琳 《海峡药学》2003,15(4):83-84
目的 对茯苓菌核不同部分的药性功用及现代药理进行分析。方法 对照白茯苓、赤茯苓、茯神、茯苓皮等性味、功效、应用及入选方剂.结果 部位不同,其药性、功用确有区别。结论 根据不同证候特点正确选用茯苓菌核不同部分,以充分发挥其药性和功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胰岛素受体α(IRα)、β(IRβ)及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正常子宫内膜:18例子宫内膜增生及5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Rα、IRβ及IRS-1蛋白的表达。结果 IRα、IRβ、IRS-1的表达在10正常子宫内膜表达分别为80.00%(8/10)、60.00%(6/10)及70.00%(7/10);在18例子宫内膜增生组织中分别为77.78%(14/18)、61.11%(11/18)及77.78%(14/18);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分别为47.37%(27/57)、54.39%(31/57)及63.16%(36/57)。IRα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与正常子宫内膜组及子宫内膜增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Rα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Ⅱ~Ⅳ期者(P〉0.05);IRβ及IRS-1各组间的阳性表达率与Ⅱ~Ⅳ期者相近(P〉0.05);IRS-1的阳性表达率Ⅰ期明显低于Ⅱ~Ⅳ期者(P〉0.05);IRα、β、IRS-1蛋白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G1—2与G3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与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IRα及IRS-1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期别有关,提示其表达的改变可能是子宫内膜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索常规X线平片、二维和三维CT成像3种影像学检查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8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分别行常规X线片、二维和三维CT重建,对显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复杂颌面骨折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与X线平片、二维CT影像比较,三维重建在显示颌骨骨折类型、位置、范围、骨折移位、塌陷深度等方面具有优势.结论 三维CT图像结合二维图像对复杂颌面骨骨折具有较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有利于确定复杂颌面骨骨折的程度与骨折的移位情况,有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螺旋CT表现,提高FNH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0例CT平扫病灶呈等或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动脉期除中心瘢痕及1例病变未见明显增强,其余病灶均有明显强化,6例在多排CT上可以看到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门脉期及延迟期病变呈略高、等或略低密度。20例病灶中,13例伴有中心瘢痕,延迟期均有强化,7例未见中心瘢痕。其他特殊的影像表现有:多FNH结节2例,假包膜样强化2例,钙化1例,中心坏死1例。结论 扫和动态增强螺旋CT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及血供特点,多排CT对显示FNH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有较强优势,可提高与其他富血管恶性肿瘤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76.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推拿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中医推拿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4月13日。由双人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涉及756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收缩压[MD=-7.31,95%CI(-11.50,-3.12),P=0.000 6]、舒张压[MD=-6.03,95%CI(-8.10,-3.97),P<0.000 01]降低,治疗总有效率[OR=7.02,95%CI(4.09,12.04),P<0.000 01]升高,中医证候积分[MD=-3.41,95%CI(-4.93,-1.89),P<0.000 1]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中医推拿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降低收缩压、舒张压,提高总有效率及中医证候积分。  相似文献   
77.
超声波评分系统评估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肝、胆、脾超声波检查指标与肝脏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探讨代偿性肝炎后肝硬化超声波筛检诊断组合。方法 统计248例慢性肝炎病人超声波检查资料及肝组织病理学诊断。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组织纤维化状态与肝包膜光滑度、门静脉内径无相关性;不同肝组织纤维化状态的肝实质回声均匀度、血管走行、胆囊壁状态及脾大程度有统计学差别:上述4个指标正常时.其肝硬化阴性预告值高达96.3%,评分≥5可筛检出90%代偿性肝硬化,7诊断代偿性肝硬化的准确率85.9%、特异性度高达95.2%。但灵敏度低至37.5%。结论 代偿性肝硬化超声波肝实质回声、血管走行、胆囊壁状态及脾大等指标与其他肝纤维化状态有显著差别,其评分系统可作为慢性肝炎病人筛检代偿性肝硬化的灵敏诊断系统。  相似文献   
78.
睾丸病变的CT诊断和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T在睾丸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3例睾丸占位性病变,11例经临床肿瘤标记物检查如甲种胎儿蛋白(A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T扫描层厚、层距各2 mm,平扫加60%优维显70 ml静脉团注后增强扫描.螺旋CT多平面重建采用GE LightSpeedl6图像后处理工作站.结果 13例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精原细胞瘤3例,内胚窦瘤1例,畸胎瘤2例,混合型生殖细胞瘤2例,淋巴瘤l例,脓肿2例,结核2例.精原细胞瘤仅1例AFP轻度升高,6例非精原生殖细胞瘤5例AFP升高.CT均存在有诊断价值的征像,尤其是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可显示病变的全貌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 CT检查密切结合临床及肿瘤标记物检查,对于睾丸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的应用对诊断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79.
超声、超声造影及多层螺旋CT对小肝癌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二维灰阶超声、超声造影及多层螺旋CT对小肝癌影像学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用二维灰阶超声发现35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记录并分析35例病例的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三个时期不同图像的造影增强前后的动态血流改变特征.再采用多层螺旋扫描模式,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方案通过工作站AW 4.2系统,对病灶行多平面重建及容积成像.最后通过病理确诊.结果 超声、超声造影和多层螺旋CT对小肝癌诊断的敏感性为77.8%、94.4%、100%,特异性为88.2%、100%、94.1%,阳性预示值为87.5%、100%、94.7%,阴性预示值为78.9%、94.4%、100%,与病理诊断一致性为82.9%、97.1%、97.1%,约登指数为0.66、0.94、0.94.结论 超声造影和多层螺旋CT对小肝癌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二维灰阶超声,对小肝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于某些非典型特殊病例还需3种方法进行联合诊断,发挥各自不同的优势.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人超声波积分及常见血液指标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相关性,以遴选乙肝肝硬化无创性诊断指标并建立诊断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428例肝活检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资料,记录病人血液常规、血清生化指标、甲胎蛋白及HBeAg状态、超声波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建立诊断模型.结果 偏相关分析提示血小板、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AST)、AST/ALT比值、凝血酶原时间及超声波积分均与肝纤维化分期有相关性,在肝硬化与非肝硬化病人中有显著性差异;回归分析表明超声波积分、血小板、总胆红素、白蛋白及AST影响代偿性肝硬化诊断,模型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907,肝硬化指数(CI)-0.94诊断准确率84-3%、灵敏度81.7%、特异度85.0%;56.2%病人CI<-2.0,阴性预告值97.0%,漏诊3.0%;18.2%病人CI>0.15,阳性预告值77.3%.阳性似然比11.77,轻度肝纤维化仅2.7%,接近75%病人可免于肝活检.结论 慢性乙肝常见检查指标中超声波积分、血小板、胆红素、白蛋白及AST联合诊断模型可有效筛选、预测代偿性肝硬化病人,显著减少肝活检病人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